鄧業國 ,王圣理 ,韓 強
(1.棗莊市水利綜合服務站,山東 棗莊 277800;2.棗莊市薛城區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棗莊 277000)
棗莊市薛城區盡管河道、庫塘眾多,但庫塘流域面積小,蓄水量少;河流屬山洪河道,水量季節性變化大,除夏季水量相對充沛,其他季節基本斷流。
近年來,為加快棗莊市薛城區中心城區建設,打造“親水”城市空間,薛城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人居城市”為目標,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描繪建設“五河、四湖、三島、兩壩”的水系藍圖。為解決新城、高新區、薛城區河道、湖庫源頭缺水以及避免開采地下水作為生態用水的弊端,利用潘莊灌區提引微山湖水補充薛城區乃至新城區、高新區局部水系源頭,成為唯一高保障的可取方式,因而提出區域調水、水系補源的觀點。
實施“引湖入城”工程可應對薛城區、新城區、高新區等3區發展對水需求的逐年加大和地下水資源的嚴重短缺。
一是利用工程有效“補源”。實施該工程后對薛城區2大主要水源地——清涼泉、金河水源地均能起到良好的補源效果。
二是利用工程改善水質。受上游企業影響,薛城區、高新區境內小清河、小沙河等主要河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硬度等指標超標,水質問題已影響到人民的生產、生活。引湖入薛工程實施后,一方面,利用微山湖水回補地下水,可有效改善薛城區地下水水質。另一方面,將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工程,通過定期換水來改善地表水質。
三是利用工程泄洪排澇。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有城區地下管網已逐步不能適應城市泄洪排澇的需要,不僅建設成本高,而且泄洪能力有限,以致暴雨過后街巷成河、庭院和民居進水等水患頻繁發生。在引湖入薛工程規劃中,補水明渠可緩解城市的泄洪排澇壓力,將補水明渠作為城鄉泄洪排澇的通道,在汛期攔蓄部分雨水作為水系水源,多余的雨水通過補水明渠排向下游,切實發揮系統蓄積洪水、泄洪排澇的調控功能。
有水,城市就有靈氣。區域調水工程沿線地面是城市開發的黃金寶地,為城市建設向高層次、高品位發展帶來了機遇。對此,薛城區將創新思維、轉變觀念,以水搞活城市經營。
一是提高規劃標準。將依托水系沿線房地產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高標準制定開發規劃,明確規劃區域,鼓勵開發集中連片的住宅區、濱河小區,建設大型開放式帶狀公園、道路廣場,著力改善自然生態景觀環境,建設環境幽雅、設施齊全、特色鮮明的生態文明城市。
二是嚴格規劃管理。進一步嚴格土地和建設開發審批制度,限制私人小院、小別墅建設,杜絕無序開發、隨意發展的現象發生,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三是理順經營機制。借鑒和吸取外地在這方面的經驗教訓,走出一條城市建設良性發展的道路,形成“投入—產出—積累—再投入”的良性循環機制。并積極引入政府主導的市場機制,把土地、河流、水體資源作為生產要素,賦予其資本屬性,進行優化配置和有效運作,最大限度地實現增值、獲益和贏利,努力實現以水養城、以水建城、以水興城的市場化經營目標。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前景將會越來越好。引湖入薛補源工程是旅游資源水要素的高保障補充,對于提高景區品位不可或缺。同時,可發展涉水旅游,在東湖和中湖可開發水上樂園、垂釣中心、湖上蕩舟等娛樂項目;在西湖可構建動靜結合的水系,營造宜人的生態環境和高品位的特色水景;在蟠龍生態濕地公園,可發展生態農業、農家小院等人造景觀,并將補水明渠、自然河道納入涉水旅游,搞好旅游線路設計規劃,使薛城區、新城區、高新區水系成為休閑、娛樂、度假的好去處。
引湖入薛補源工程的建設,不僅可使新城區、薛城區、高新區生態環境、旅游等方面得到明顯效益,更會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
一是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灌溉費用已成為農民首先考慮的因素。補源工程建成后,一方面,灌溉成本會大幅降低,可以大力發展藥材、花卉、蔬菜、水果等喜水作物種植。另一方面,可以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目前,薛城區水產養殖的水面僅占農業種植面積的2/10000左右,且多靠垂釣來維持,直接原因是地表水短缺,抽取地下水成本太高。工程建成后,抽取地下水成本會大幅度降低。
二是促進工業發展。補源工程建成后,薛城區將在工業集聚區修建人工湖,既能滿足環城河退水,又能作為集聚區水源地,將有效解決集聚區企業用水問題。并通過收取適當的水費,保證補源水系的維護、維修和管理運行,解決微山湖水“引得來,用得起”的問題。
三是服務招商引資。補源工程的實施,可改善地區生產、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發展承載力。同時,也為各部門爭取項目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規劃方案依托水源為微山湖,依托工程為潘莊灌區一、二級泵站。規劃總體布局分為小網、中網和大網。依靠種莊水庫作為調節水庫,解決“三區”水系生態用水或擴展到其他用途(工業、農業等),現就工程方案分述如下:
在潘莊灌區管理處建引水泵站,配套小流量、高揚程電泵提水至種莊水庫,以種莊水庫作為調節建北調工程,沿等高線自流至新城鳳鳴湖,從鳳鳴湖自流至龍潭水庫,龍潭水庫溢流補水至小沙河,從小沙河天安橡膠壩附近沿光明路自流補給小清河;種莊水庫向西自流補人工湖、小莊河。該線路可解決兩庫(種莊水庫、龍潭水庫)、兩湖(鳳鳴湖、人工湖)、三河(小沙河、小清河、小莊河)水源問題。
在小網的基礎上擴展,由種莊水庫建提水泵站提水至黑峪水庫作為調節。
1)中間分水至曹窩、上陰莊、樓窩、后北常、南常三村等水庫,繼而補水楊莊沙河;
2)黑峪水庫自流補鳳鳴湖,從鳳鳴湖自流至龍潭水庫,龍潭水庫溢流補水至小沙河,從小沙河天安橡膠壩附近自流補給小清河;
3)杜塘山后分水補興城宏圖河。該線路可解決10庫、2湖、4河水源問題。
在中網的基礎上擴展,增加黑峪水庫自流補水盤龍河南支,繼而補充盤龍河(薛城大沙河)。該線路可解決10庫、2湖、5河水源問題。
根據水系的構成及作用規劃任務主要包括防洪、攔蓄、引湖入庫、回灌補源、生態旅游、非工程措施等6個方面。
對引水工程沿線的10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防洪能力提高到1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300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主要治理內容為水庫大壩的加高、加寬,溢洪道的加寬、加深,大壩內外坡護砌。
對沿線5條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沿河道原線走向,開挖河槽,加固加高兩岸防洪大堤。針對多處河道中泓彎曲,凹岸直接受水流沖擊和環流對岸坡淘涮的險工險段進行護砌治理。對不滿足過水要求的交通橋擴孔增加過水斷面,把大沙河、小沙河、小清河、小莊河及袁河綜合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洪水標準。
對各水庫進行擴容,提高水庫的興利庫容。溢洪道均建設小型彩色橡膠壩。一是汛期洪峰時塌壩泄洪;二是正常蓄水時調蓄水量;三是為下游的庫、湖、河提供水源;四是為開發旅游線路,增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河道上建設橡膠壩,增加河道的攔蓄水功能,發揮河水的自凈功能,有效地降解水污染物,改善沙河水質,增加河道的環境容量,恢復河道的自然生態,確保河道水質的長期穩定。
利用潘莊一級泵站提引微山湖湖水,在潘莊二級泵站處,建設引湖入庫工程樞紐泵站,埋設輸水管道至種莊水庫。
在種莊水庫建二級提水站,埋設輸水管道至黑峪水庫。
從潘莊灌區二級泵站引水至種莊水庫,解決回灌補源的小網問題。即以種莊水庫作為調節,建北調工程,至新城鳳鳴湖,從鳳鳴湖自流至龍潭水庫,龍潭水庫溢流補水至小沙河,從小沙河天安橡膠壩附近沿光明路自流補給小清河;種莊水庫向西自流補人工湖、小莊河。
由種莊水庫建提水泵站提水至黑峪水庫作為調節。
1)中間分水至曹窩、上陰莊、樓窩、后北常、南常三村等水庫,繼而補水楊莊沙河;
2)黑峪水庫自流補鳳鳴湖,從鳳鳴湖自流至龍潭水庫,龍潭水庫溢流補水至小沙河,從小沙河天安橡膠壩附近自流補給小清河;
3)杜塘山后分水補興城宏圖河,從而解決困擾新城的缺水問題。
生態旅游規劃線路為:薛城—溪仲湖—種莊水庫—黑峪水庫—鳳鳴湖—龍潭水庫—蟠龍濕地公園—薛城。
生態旅游工程規劃采取普遍綠化和精品點綴相結合的原則,綠化和彩化相結合的原則,沿途有河流的區域,規劃沿水流走向修筑30m寬防汛大堤,堤頂中間硬化10m寬河濱大道,河道內外坡均采用網格狀草皮護坡,堤頂建高標準防浪墻。堤頂內側種植風景樹,架沿河路燈,濱河大道外側建餐廳、商店等精品建筑商品用房。對河灘地的規劃應根據實際地形,分區整平,合理地布置游樂區、浴場區、停車區、公園區。配套彩磚路、噴池、花園、風景樹、電話亭、咖啡座、涼亭、座椅、碼頭、游艇等各種優質工程設施,使城區河道整體上形成藍天碧水相接,綠樹成萌,草坪鋪地,環境優美,景色優美,集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市民休閑、娛樂場所。
沿途沒有水流的區域,修筑10m寬的交通路,路兩側種植南方風格的風景樹,間或建設餐廳、商店等服務設施。
引湖入城補水工程實施后,日可補水15萬m3。同時通過回灌地下水,可增加地下水開采量775萬m3,一次性攔蓄地表水120萬m3。
工程實施后,可減輕薛城區2010年缺水4600萬m3的危機,綜合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旅游娛樂場所;改善工業生產和農業灌溉條件;年增加旅游、灌溉等經濟收入735萬元;增加防洪、回灌補源效益7400萬元。通過經濟效益分析,該工程各項經濟指標值較高,效益良好、合理可行,將有力促進薛城區、新城區、高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區域水質的改善,滿足南水北調工程對區域水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