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友 張宏宇
在中國快速和大規模城市化的今天,城市無論是外延的擴大,還是內涵的重構都是如此的劇烈和迅猛,大量的城市建筑在原野上誕生的同時,城市內部老的與歷史性的建筑也在被不斷地蠶食。在全球化與地域多元化共存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城市建筑的構成與重構在不同的國家與城市,針對不同的狀況,都需要不同的模式與策略。不可否認的是城市建筑的發展還是面臨了許多相同的問題與關注點,其中建筑節能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曾經有人說過,“家大業大,浪費點沒什么”,但是我們的城市要持續發展,我們人類要生存,而我們的資源又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從節約出發,要充分認識節約能源、資源的重要性,增強危機感。
我們要從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高度來充分認識節能省地工作的重要性,還要從國家能源和糧倉安全戰略的高度,從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高度來認識。
我國建筑規模巨大,發展迅速,每年城鄉建筑竣工面積:2001年18.2億 m2,2002年 19.7億 m2,2003年 20.3億 m2;2003年全國人口為 12.9億,平均每人竣工面積為 1.57m2。我國城鄉現有既有建筑面積為 420億m2,平均每人 32.5m2。僅2003年全國城市房屋建筑面積 140.91億 m2,其中住宅建筑面積 89.11億 m2,公共建筑及工業建筑面積51.80億 m2。2003年全國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0.26億 m2,其中城鎮新建住宅面積 5.50億 m2,農村新建住宅面積 7.52億 m2,公共建筑及工業建筑面積 7.24億 m2,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積大于整個發達國家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積之和。
我國人均能源消耗量低,增長潛力大,2002年人均能源消耗量1 179 kg標煤,人均電力消耗量1 271 kW?h,分別為世界水平的 55%,50%,美國的 10%,9%。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可耕地只占國土面積的 13%,人均耕地 1.43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人均水資源擁有量 2 200m3,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全國 600多個城市中有 2/3的供水不足,其中 1/6的城市嚴重缺水。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儲量 3 t,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9,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 30%。煤炭、天然氣和森林資源的人均擁有量約為世界平均值的 1/2,1/23和 1/16。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問題日益突出。2002年燃煤造成的SO2和煙塵排放量約占排放總量的70%~80%;SO2形成的酸雨面積已占國土面積的1/3;SO2排放量約 9億 t,約占全球排放量的 13%。
我國建筑能源消耗量巨大。2001年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共計 3.58億 t標準煤,占當年全社會終端能源消耗量的比重為27.5%,而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這個比例還會持續上升并將達到 35%左右。目前我國面臨新一輪的能源短缺問題,從 2002年開始這個問題日趨嚴重。建筑用能能效低,單位建筑面積能耗高。與氣候條件接近的西歐或北美國家相比,中國住宅的單位采暖建筑面積一般要消耗 2倍~3倍以上的能源,而且舒適度較差。如沈陽地區居住建筑的耗熱量指標 21.2W/m2,氣候條件接近北歐的丹麥、挪威等國家,居住建筑的耗熱量指標 11.2W/m2。目前我國建筑外墻熱損失是加拿大和其他北半球國家同類建筑的3倍~5倍,窗的熱損失約是 2倍以上。建材行業資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用于各類建材生產和應用中所消耗的資源(天然原材料)達 60億 t/年~70億 t/年。建材行業每年消耗能源折合標煤達2.3億t,占全國工業總能耗的 12.84%,為全國工業第二耗能大戶,而且污染嚴重。
建筑節能、節地、節水和節材的潛力巨大。因為建筑在建造和使用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會總耗能的 30%。建材的生產能耗占 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 47%,建筑使用的鋼材占全國用鋼量的 30%,水泥占全國水泥用量的 25%。我們通過提高建筑品質,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推廣可循環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到2010年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可降低 10%,到 2020年可在此基礎上再降低 20%;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和節約程度,到 2010年可將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長幅度降低一半;到 2020年可實現城鄉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零增長;通過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 10個百分點,一年可節水 47億t,通過推廣應用節水器具等,全國城鎮家庭一年可節約用水 17億t。
1 )分析我國“四節”工作取得的成效。到 2002年全國城鎮建成節能建筑 3.2億m2,實現節能1 094萬 t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2 326萬 t。已經初步建立了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城鄉統籌和循環經濟的理念思考問題。3)處理好點與面,當前工作重點與長遠目標的關系。當前工作的重點就是抓好建筑事業,長遠目標就是建造節能省地型建筑。4)深化體制改革。
總體目標就是到 2010年全國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節能省地標準,既有建筑節能、節水改造逐步開展,全國城鎮建筑總能耗要基本節能 50%;到 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超大城市要實現建筑 65%的節能指標。
為了實現總體的工作目標,我們采用兩種設計途徑:1)規定性方法;2)性能性方法。為了實現總體的工作目標,我們還必須堅持七個工作原則:1)全方位工作原則——規劃、標準、政策、科技等方面;2)全過程工作原則——立項、規劃、設計、審計、施工、監理、檢測、竣工驗收、標準銷售等環節;3)全部內容;4)分類指導、區域統籌、總體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工作原則;5)分析參與主體,找準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工作原則;6)當前工作重點與長遠目標統籌考慮的工作原則;7)依靠產業化推進的工作原則。
1 )加強城鄉規劃的引導與調控。2)嚴格執行不斷完善的標準規范。2001年 7月,建設部組織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34-2001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自 2001年10月 1日起實施;2005年 5月 4日,建設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國家標準GB 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自 2005年7月 1日起實施。3)加快科技創新。不斷探索新能源,尋找新技術。4)研究制定經濟激勵政策措施。如:對綠色建筑與節能建筑的稅收和收費給予政策優惠等。5)抓好試點、示范工作。2004年,建設部制定了《建設部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工程(小區)管理辦法》。6)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建筑節能有利于節約資源,改善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由國家力量來強制實施。7)加強組織領導。從中央到地方都必須把建筑節能放到工作的議事日程上來。8)做好宣傳培訓工作。配合建筑節能宣傳、培訓、實施以及監督工作的開展,全面系統地介紹有關建筑節能的知識,幫助工程建設管理和技術人員準確理解和深入把握建筑節能的有關內容。讓全體民眾感到建筑節能是關系到其切身利益的事情。因建筑節能在概念上分為建筑本身的能源消耗和建筑內部家用電器的能源消耗,提倡民眾在實際行動中節約空調照明等家電能耗。
我國居住建筑占民用建筑的 2/3,可謂量多面廣;公共建筑體量大、類型多、結構復雜、涉及面廣,而且能耗高、節能潛力大。因此,無論是建筑節能標準的制定,還是貫徹執行,都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經濟性很強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建筑節能涉及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維護和運行管理等方方面面,影響因素復雜,單獨強調某一方面,都很難綜合實現建筑節能目標,只有通過建筑節能標準、規范的制定并嚴格貫徹執行,才能統籌考慮各種因素,在節能技術要求和具體措施上做到全面覆蓋、科學合理和協調配套。因此,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必須長期堅持,不斷深入地進行下去。
[1] 王鐵宏.《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的專題座談會[C].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2] 劉振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培訓講座[C].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
[3] 建設部建筑節能中心.促進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建議[Z].
[4] 黃 衛.中國城市發展的優先計劃——可持續交通和建筑節能[Z].
[5] 閆帥帥.淺談建筑節能及發展前景[J].山西建筑,2010,36 (6):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