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梅,張晶晶
(1.萊陽市柏林莊鎮水利站,山東 萊陽 265205;2.萊陽市沐浴水庫管理局,山東 萊陽 265200)
萊陽市位于膠東半島中部,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共有行政村784個。總人口87.52萬人,土地面積1732km2,其中耕地面積8.12萬hm2,全市水資源總量3.35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93億m3,地下水資源1.57億m3,重復計算量1.15億m3。水資源可利用總量2.33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1.47億m3,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1.26億m3,重復計算水量0.4億m3。根據分析,現狀灌溉面積在保證率50%的狀態下,缺水563萬m3,不能滿足萊陽市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水已成為制約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據統計,2010年萊陽市灌溉面積為4.93萬hm2,有效灌溉面積4.42萬hm2,節水灌溉面積3.22萬hm2,高效節水面積1.83萬hm2。近年來,萊陽市節水灌溉工程發展速度較快,節水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為39.6%,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重為72.9%,工程投資大,建設規模主要是小型灌區和井灌區,工程效益良好。
1.2.1 渠道防滲工程現狀
自1984年以來,曾多次集資重點修復配套干渠防滲工程,使灌區利用系數有所提高。由于資金所限,支渠以下工程沒有進行渠道防滲處理,渠道退化、坍塌、淤積嚴重,既達不到引水輸水要求,又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嚴重制約了灌區工程效益的發揮。干渠渠道防滲工程缺少水簸箕及山洪泄槽,致使客水入渠,沖刷淤積渠道,缺少量水設施,難以適應科學管理的需要。
1.2.2 節水灌溉工程現狀
目前,萊陽市節水灌溉面積僅有1.02萬hm2符合《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要求,有7053.33萬hm2不達標,其余1.50萬hm2僅有輸水工程,缺少配水灌水環節。
1.2.3 工程管理現狀
近幾年來,節水工程多數由農業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項目多數是由政府建設各村管理。
根據統計,“十五”期間節水灌溉資金投入中,縣級以上投入僅占總投入的10%左右。“十一五”期間,國家投入資金為33%,投資比例相差極大,在國家和地方投入少,群眾經濟條件差的現狀情況下,高標準的節水工程很難得到較快發展。同時,由于對農業節水宣傳不夠,不少干部群眾沒有認識到節水有利于合理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甚至片面地認為國家提倡農業節水,節水工程應靠國家建設。因此,群眾對建設節水工程的積極性不高。
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發展改革、財政、水利、農業、扶貧、農業開發、國土資源等部門都加大了建設投入,但由于缺乏協調機制,缺少統一規劃,投資渠道分散,建設和補助標準不統一,工程不能充分發揮效益,這不同程度地制約了農業節水灌溉工程的健康發展。
小型灌溉和節水工程普遍存在管理組織不健全、管理技術落后、水平低下、甚至無人管理的現象。有的已建成的工程年久失修,滲漏嚴重,有的新建工程基層配套資金不到位,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另外,灌區缺乏必要的量水與用水控制設備,收取水費按面積計算,水價偏低,用水多少與農戶無關,水的商品價值沒有真正體現,致使農民自主節水意識淡薄,發展節水農業缺乏內在動力。
近年來,在節水灌溉方面,從工程、農藝、管理等方面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節水經驗,但節水 “單打一”的現象比較普遍。水利部門側重的是工程節水,農業部門則更注重農藝節水,沒有形成完整的節水綜合技術體系,許多好的綜合節水技術尚未普及,節水綜合效益難以發揮。高效節水、量水項目僅局限于果園、泊地,有待于在更大范圍推廣。
萊陽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382m3,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的1/6,水資源嚴重匱乏。旱災是萊陽市的主要自然災害,全市大旱平均10年一遇,較大旱災平均4年一遇,季節性干旱幾乎年年都有,這給農業生產造成很大損失;萊陽市屬于低山丘陵區,山丘交錯,氣候變化大,年季和年內降水分布不均,入伏后降雨稀少,易造成伏旱,秋季受南下冷高壓控制,易形成秋旱;山丘地區多為粗沙土,蓄水保水能力差,易形成干旱。
萊陽市人多、地少,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匹配,糧食生產旱災嚴重,必定依賴于節水灌溉。節水灌溉是一項強基礎、惠民眾、管長遠的民生工程,通過節水灌溉的建設,迅速提高農業節水水平和管護水平,推動節水灌溉跨躍式發展,從而提高水分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縮少城鄉差別,保持社會穩定,為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基礎保障,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施農業節水灌溉與生態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當前發展,關系長遠生存。農業實施節水灌溉,優化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配置,增加了生態用水,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協調發展。
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能迅速形成實物工程量,帶動萊陽市的建筑、建材和塑料行業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在擴大內需中也將發揮積極作用;可以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兩高一優”的現代農業,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用水保障。
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和發展可能,按照《萊陽市農田水利規劃》、《萊陽市節水灌溉工程規劃》,結合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科學制定節水措施和類型,使其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并區分輕重緩急,分期分批組織實施。
根據水源水量,地形地貌,制定工程措施,優先考慮管灌、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以重點縣建設為示范,大力推廣射頻卡、變頻給水、塑料鋼出口先進節水技術和設備,重點解決“卡脖子”工程,優先安排增產增效潛力大,群眾積極性高的區域。并以水源水量確定節水灌溉面積,綜合考慮人畜吃水、生態用水、農業用水、城市用水,優化配置水資源。
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管理和建設并重。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按照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要求,組織農民參與工程規劃、籌資、投勞、建設、運行、管護的全過程。完善節水工程的投入機制,形成以用水戶管護為主,基層水利服務組織指導為輔的工程管護機制,實現工程長期高效運行。
加快推廣大型農機具耕作方式,深耕厚度達到40cm以上;采取秸稈或地膜覆蓋措施,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改變土壤植物與大氣間的能量交換和水分傳輸過程;應用化控技術,葉面噴灑旱地龍,種子拌種保水劑,苗木根系涂層保水等措施,達到農藝節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