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
(菏澤市牡丹區水務局,山東 菏澤 274000)
菏澤市牡丹區屬半濕潤溫暖氣候,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3.6℃。多年平均降雨量680.6mm,蒸發量1160mm,蒸發量大于降雨量。降雨在時空上分布不均:一是年降雨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二是年際變化大,豐枯懸殊;三是雨水季、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7月最多。這樣形成了全區非汛期即偏旱,常是冬、春、夏連旱,汛中有旱,汛后又旱,干旱呈現周期性、連續性、季節性特點。
菏澤市牡丹區屬引黃灌區,境內水資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引黃客水3部分,平水年地表水0.149億m3,地下水可利用量1.367億m3,引黃客水可利用總量1.735億m3。平水年水資源可利用總量3.251億m3,而實際用量是3.809億m3,缺0.558億m3。全區農業人口96萬人,耕地面積7.3萬hm2,農業平水年用水量為3.02億m3,占用水總量的79%。引黃客水是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占農業灌溉用水70%。但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黃河水量不斷減少,引黃客水變得可用卻不可靠。
多年平均徑流量1.16億m3,6—8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1.3%。而在汛期,暴雨降水量占整個汛期降水量的近1/3,強度大,雨勢猛。全區除利用坑塘自然儲蓄0.149億m3視為可利用量外,其余地表徑流任其流失。
農業灌溉有引黃自流灌溉、揚水站灌溉、溝引提灌和井灌等方式,由于節水意識比較淡薄,主要以大面積的漫灌為主。其次,全區的輸水工程主要是土溝,沿途滲水比較嚴重,損失的水量一般占到輸水量的50%~60%,水資源浪費比較大,利用效率太低。
雖然農業節水成果不少,但推廣速度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追求低投資,實際的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很低。其次,由于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各家地塊比較分散,再加上各農戶種植多種農作物,同一技術很難滿足不同作物的灌溉要求。
目前全區機井7718眼,主要分布在引黃條件較差的邊遠鄉鎮,在引黃灌區則很少。有些鄉鎮不但單井出水量不足,而且地下形成漏斗,并不斷擴大。
很多群眾缺乏節水的實際行動,主要因為現行灌溉用水水費征收不合理,按耕種面積收費,出現了澆與不澆無區別、澆多澆少一樣收費的不合理現象。節水沒有跟農民利益掛鉤,只要收成好、收益高就行,不管是否節水,以至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據統計,全區現有坑塘3244個,蓄水1萬m3以上的有53個。利用坑塘蓄水,在引黃和當地徑流上做到豐蓄枯用、冬蓄春用,彌補雨水時空分布不均和引黃水量的不足,爭取抗旱工作的主動權,事半功倍,是緩解水資源緊缺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全區萬畝以上的大洼片13個,都是鹽堿地、易澇洼片,如果能夠科學合理地多建設幾個坑塘,不僅能抬高周圍的田地,改良土壤,而且還能改善當地的灌溉條件和生態環境。
利用一切可以蓄水的工程,盡量多蓄水。目前,境內有流域面積30km2以上的河道25條,節制閘33座,平水年能攔蓄0.189億m3。蓄水有降雨、引黃客水2種來源。對于降雨,汛期6—8月是豐水期,多年平均降雨量417mm,根據氣象部門對汛期后天氣形勢的預測,攔蓄汛期徑流水;對于引黃客水,根據近幾年黃河斷流早的經驗教訓,冬季工程一結束,就開始引黃放水,提前把黃河水送到各鄉鎮,通過河道、坑塘等攔蓄起來,從而緩解春灌期缺水矛盾。
作為農業大區,農業節水對緩解該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區農業應全面節流,一是在引黃灌區統一管理,積極實行定區域、定水量、定時間的配水制度,同時加強輸水渠道襯砌,改大面積灌溉為小畦灌溉,長寬畦改短窄畦以及軟管灌溉等。二是在井灌區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投資力度。三是提高節水管理技術,從工程管理、經營管理、用水管理等方面,逐步完善節水灌溉制度,建立健全節水管理和節水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農業灌溉以引黃為主,冬灌是解決春旱和調劑灌溉用水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春季3—5月多年平均降雨量101.5mm,常存在黃河水量少而用水量大的矛盾,實行冬灌是最好的調劑方法。冬季黃河水量一般較充足、含沙量少,應盡可能擴大冬灌面積。
為持續利用地下水,規劃開采地下水時,應根據地下水資源量、引水補源量,以補定采,采補平衡,合理確定地下水的允許開采量。在漏斗區,限制打井,并做好補源工程,防止水生態繼續惡化。在井灌區,配合節水措施,盡量減少開采量,以保證良性循環。
水資源浪費的原因之一是水價偏低,尤其是農業灌溉用水。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額和收費標準,嚴格按定額供水,計量收費,對計劃內用水按正常價格收費,超計劃用水的對超計劃水量加價收費,以經濟杠桿促進農業節約用水。
充分運用現有媒體,以建設節水型社會為主題在廣大群眾中進行大力宣傳,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讓人們更多地了解水資源緊缺的形勢,提高人們對節水的認識,從自我做起,保證各項節水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