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鵬,王成波,劉 萍
(膠南市水利局,山東 膠南 266400)
吉利河水庫位于山東青島市,是一座以防洪和城市供水為主、兼顧灌溉和漁業養殖的中型水庫,總庫容7400萬m3。
水庫工程包括大壩、放水洞、溢洪閘3部分。大壩為黏土心墻沙殼壩,壩頂高程52.25m,最大壩高21.25m。放水洞分東、西2座,東洞位于大壩樁號0+147處,為埋管式管涵,進口底高程35.00m;西洞位于樁號0+674處,為鋼筋混凝土箱涵,進口底高程38.00m。溢洪閘位于大壩東南200m處,設7孔閘門(凈寬 42m),最大泄流量 868m3/s。
西洞西側背水坡腳 (高程40.30~42.00m)200m范圍內出現不同程度滲水,其中0+674以西約50m范圍內的坡腳處渠底積水,向西延伸發現坡腳出現滲水,渠底具有明顯水浸現象。
地質勘察結果分析表明:大壩心墻的黏土成分存在較大差異,樁號0+640以東含沙量較少、以西含沙量較多,且以0+640以西的滲透性最大,導致西洞西側下游坡腳出現滲水;心墻齒槽呈倒梯形,直接座于強風化巖上,滲透系數達9.9×10-5cm/s。結合多年的滲壓觀測資料等進行分析,應及時對大壩進行防滲處理。
大壩防滲處理要求防滲墻體必須直接座于弱風化巖層上,最大深度達28.5m。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確定選用液壓抓斗法開挖槽孔澆筑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工藝。
與傳統工藝相比,液壓抓斗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槽孔連續、平順、完整;2)槽孔深度可達 60m,而厚度最小為18cm;3)開槽和澆筑成墻可同時進行,循環流水作業;4)墻體可采用混凝土、黏土、土工合成材料等;5)廣泛適應于砂壤土層。
設計防滲墻厚度30cm,采用塑性混凝土墻體密度為 19~21kN/m3,彈性模量在 200~1000MPa,28d的抗壓強度值大于2MPa,滲透系數小于10-7cm/s,允許滲透比降大于80。
抓斗機為大型重型機械,需在壩頂構建寬度最少為8.0m的操作平臺,并采用74kW履帶式推土機培土壓實,邊坡滿足穩定要求。
導向槽起著標定墻體位置、成槽導向、鎖固槽口、保持泥漿液面、保護上部孔壁、支撐外部荷載的作用,其穩定性是防滲墻安全施工的關鍵。導向槽以防滲墻軸線為中心、槽寬為40cm,切割、破擊形成。在槽孔兩側現澆倒L型斷面的混凝土,頂面高于場地10cm以上,防止地表水流入。
槽段宜盡量長,以減少接頭數目,提高墻體的整體性,但受地質條件及槽深等因素的影響,又不宜過長。綜合考慮地層特性、工期、混凝土澆筑強度等因素,將防滲墻劃分為一、二期槽段,采用兩序間隔法施工。先施工一期槽段,兩側用圓管堵頭;二期澆筑混凝土時將圓管拆除,使一、二期弧形連接,形成地下連續墻。
1)抓斗成槽。抓斗機依靠抓斗自重抓取土體,開挖形成連續槽孔,達到深度后即進行清孔、澆筑混凝土,此時抓斗機繼續下一序成槽開挖,如此循環即可建造地下連續墻。
本工程采用“三抓法”施工方案,每個槽段分為兩個主孔及一個副孔。抓斗機先抓取兩側主孔再抓取中間副孔成槽,主、副孔完工即該槽段成槽完工。
2)泥漿護壁。在造孔成槽過程中泥漿起固壁、懸浮、攜渣、冷卻鉆具和潤滑的作用,成墻后還可增加墻體的抗滲性能。
本工程泥漿采用膨潤土制成,新制泥漿經24h膨化后送至槽孔內,在成槽及防滲墻澆筑過程中進行回收,經凈化后重復使用。孔口泥漿面應保持在一定高度范圍內。
3)清孔換漿。槽段終孔驗收合格后即進行清孔,清孔采用抓斗抓取孔底淤泥,利用下設潛水排污泵抽漿,并及時補充新鮮泥漿。清孔換漿結束1h后,達到下列標準即為合格:①孔底淤積厚度不大于10cm;②槽內泥漿比重不大于1.3g/cm3,含沙量不大于10%。
4)槽段接頭處理。相鄰槽段的銜接采用接頭管法,接頭管應能承受最大的混凝土壓力和起拔力,表面平整光滑,節間連接簡便、可靠;起拔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空口塌陷。
5)刷槽。槽段清孔換漿結束前將鋼絲刷子安裝在抓斗體上,緊貼一期槽段混凝土壁面,分段上下反復提動,達到刷子上不帶泥屑,孔底淤積不再增加方為清洗合格。
在泥漿護壁的條件下,防滲墻采用剛性導管法灌筑塑性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順導管下落時,通過導管隔離泥漿,依靠自重擠壓下部管口的混凝土向外流動,并擴散上升,最終置換出泥漿,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
1)清孔換漿結束后,并排下設三套灌筑導管,導管內徑宜為300mm。側管距槽端1~1.5m;導管間距為3~3.5m,導管底部距槽孔底不大于20cm。
2)灌筑前導管內置入可浮起的隔離塞球,灌筑時先注入水泥沙漿,隨即注入足夠的混凝土,擠出塞球并埋住導管底端,避免混凝土與泥漿混合。
3)灌筑過程中每30min測量一次槽段內混凝土面,每2h測量一次導管內混凝土面,以此確定導管的提升速度。導管在混凝土墻體內的埋深1.0m≤H≤6.0m。
4)槽孔內混凝土面上升至槽口時,采用泥漿泵抽出濃漿,并提升導管,減小埋深,增加混凝土的沖擊力,直至混凝土頂面超出設計墻頂標高0.5m,即可停止澆筑,拔出導管。
1)開槽時應注意控制槽孔斜度,經常用設備觀測并及時作出調整。人員要遠離抓斗機回旋半徑,停止作業時抓斗挺立于壩體上,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2)在成槽過程中,槽段可能會出現局部和大面積坍塌現象。局部坍塌時加大泥漿密度,大面積塌孔時用黏土回填到坍塌處以上1~2m,沉積密實后再施工。出現漏漿時,采取平拋黏土以加大泥漿比重進行堵漏。
1)控制好抓接頭的時間。抓斗抓取接頭時兩側分別為混凝土和土體,斗體受力不均勻,易造成槽孔沿軸線方向偏移,且影響造孔成槽進度。適宜時間控制為墻體澆筑后12h,最遲不超過24h。
2)設備的配備和保養。本工程采用2臺750L混凝土攪拌機、4臺1m3自卸混凝土運輸汽車、1臺輸送泵及1臺12t吊車形成較為經濟的設備組合。機械應經常保養,確保施工中安全運行。
3)灌筑應注意的問題。混凝土的灌筑具有相當高的連續性,因故中斷不得超過40min,保證混凝土面均勻上升,使管內外液面高差不超過0.5m。
質檢人員應隨時對成槽、泥漿配置、清孔換漿、混凝土灌筑等環節進行檢查控制。完工后,可采用鉆孔取芯和其他無損檢測等方法,檢查混凝土防滲墻的澆筑質量。
[1] 李慎平.抓斗成槽造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在水庫除險加固中的應用[J].中國水利,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