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禹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要合理安排它和使用它,使其發揮最佳效益,需要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鄭州的土地資源有限,土地利用情況復雜,做到這一點尤為重要。
鄭州中心城區(鄭州市區)至 2010年,建成區已發展到 310 km2,城市人口達 330萬人。鄭州城市用地空間特征表現為單中心的同心圓模式,隨著鄭東新區的開發建設,城市逐步向多心發展,城市用地布局模式呈現向東向北的扇形發展。
1)市區城中村分布密集。鄭州市在 310 km2建成區范圍內共有 98個行政村,167個自然村,總面積 7 695.44 hm2。由于長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城中村的長期無序發展造成土地不能集約利用、規劃失控、消防問題嚴峻、基礎設施嚴重缺失、治安問題突出、空間景觀和內部功能與城市環境反差強烈的后果,不僅影響了城市形象,也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市場、工業用地低效。鄭州為中部地區最有影響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但目前的市場用地占地面積大,產業層次、用地效益低,而且對城市的交通和形象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工業用地主要集中于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發達地區的工業用地效益相比,投資、建設、經濟產出強度都遠遠滯后。
3)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發展滯后。近年來,除教育用地產生了過度膨脹現象,商業金融用地發展較快以外,鄭州市的醫療衛生,文化娛樂,體育等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實際上處于一個相對滯后的發展階段,各項公共設施分布也不夠均衡、合理,不利于人們的使用。
在用地資源的配置上,今后在城市近郊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要加大對市區內商貿和現代服務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城市用地結構的調整,適當向金融、商貿、物流、文衛、綠地等傾斜,此外還要積極改善城市的居住和環境質量,增加新興產業在用地上的比例,建設集約發展的各種功能組團,加強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引導城市可持續發展。
2.2.1 城市中心區與 CBD的整合
目前鄭州的現代服務業將主要集中于鄭東新區的CBD地區,未來鄭州的現代服務業必然是服務于整個區域,因此必須強調區域的空間連接性。從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鄭東新區的CBD地區成為了整個區域交通的瓶頸點,與外部交通的連接性和通達性很差,不利于整個現代服務業外向輻射功能的實現。
鄭東新區作為疏解老城區人口和功能的最直接的先導地域空間,更是承載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空間,應通過推進現有商業服務業設施的有序建設,優化結構與布局,形成總量平衡、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商業服務業設施體系,與老城區一起共同形成綜合互補的城市核心發展區。
目前金水區正對鄭州市新老城區結合部——未來大道以東、中州大道以西和貨棧街以北所形成的三角區域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擬將該區域規劃建設成為河南省現代服務業核心區,通過對功能定位和用地性質進行分析,實現中心城區功能布局的整體優化,以充分發掘該區域發展潛力,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并推動鄭東新區的開發建設。
2.2.2 加快舊城更新
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是城市發展的兩個經常性的內在動因,處理好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的關系,既能夠合理調整城市結構及布局,又能夠促進新舊區協調發展,加速舊城改造進程。舊城更新工作重點從總體上應面向調整產業結構和用地結構、完善交通與通訊等基礎設施、保護歷史文化環境、完善社區環境等長遠全局性目標。城市舊城改造過程中需要調整城區的空間布局,過量的人口需要疏散,不宜布置的工廠企業要遷出,不足的公共建筑要增加。
1)優化工業用地布局,改善老城區環境。老城區內以調整改造為主,結合鄭州西部老工業基地改造,加強工業遺產建筑保護,實行“退二進三”,引導工業企業向西部、東南部兩個組團集中,適度發展都市型工業;完善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老城區的生活居住環境。
2)建設配套設施完備的居住社區。為疏解老城區人口,吸納外來居住人口應加快外圍居住區建設,在鄭東新區及北部組團規劃配套設施完備的大型居住社區,在西部組團、東南部組團結合產業發展,配建居住區。
3)改造整治“城中村”。采取多種措施,在規劃期內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城市整體環境水平。
城中村改造強調政府主導,市場驅動,區別對待,循序漸進的更新改造原則,保持城中村在鄭州城市中作為容納外來人口融入城市的緩沖區和提供低成本就業機會等重要作用。
2.2.3 加強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雖然鄭州市的社會事業發展及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在整個河南省處于領先地位,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及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將成為鄭州今后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設施的布局方面,應依據城市總體布局結構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便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嚴格限制現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流失;對不符合發展要求的現狀設施進行改造,提升服務水平;新建設施等級應適度超前,留有余地,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綜合公共服務體系。
鄭州作為河南省省會,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通訊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且明確要求在 21世紀前二十年,把鄭州建設成為彰顯中華文化傳統和中原城市特色、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和生態型、創新型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這客觀上要求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廣泛深入地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發揮土地資源潛力,加強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科學管理,遵循社會、經濟與生態三種效益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土地利用政策與用地布局優化研究,積極有效的緩解本市土地資源供需緊張的狀況,以促進本市土地利用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周生路.土地評價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2] 劉彥隨.區域土地利用優化配置[M].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3] 鄭新奇.城市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4]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南省現代服務業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Z].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