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莎 施維攀
“人類未來的生活是如何的?”每個設計師都有可能常常思考這個問題。隨著科技迅猛發展,人類的生活發生劇烈的變化。當今社會的商業空間因此也出現了各式的問題,人們越來越追求更加便捷優雅的生活環境。多年來,商業空間的設計總是以商家的要求為主導,因此設計師們也往往是以追求盈利最大化而進行空間構思。這雖然符合商家的目的卻容易忽視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特別是殘障人士、中老年以及幼童,他們也是非常重要的商業客戶。能夠為所有人提供一個適宜的商業環境,正是體現未來感、人性化、新時代設計觀念的有力證明。
未來無障礙商業空間的建設基地位于虛擬的2046未來城中,背山面海,占地400畝。規劃總用地面積近20萬m2,總建筑面積約10萬m2,綠地面積占總用地約30%。該商業空間是一個大型新都市主義生活城。是集購物、娛樂、餐飲、辦公、休閑、運動、旅游等八大功能于一體的超大型新都市主義國際商業中心。是現代、高效的城市生活催生出的新商業模式。以更多元的方式切入城市,為廣大消費者尤其是障礙人士提供更豐富的生活體驗,并引導城市更健康和諧地發展。
近幾年來,在這高度現代化的城市社會生活中,都是以正常人(身心能力無缺陷者)為基準來制定設計原理的,而老年人和身心有障礙的人們卻常常被忽略。正常人可以正常使用的東西,對于不具備正常能力的人來講,卻成為一種障礙,使得整個建筑空間不能被使用。障礙的數量之多讓他們難以在這個城市里生活。
無障礙設計包括:物理的無障礙,制度的無障礙,信息的無障礙以及心理的無障礙。無障礙空間是指無障礙物無危險,為了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閑娛樂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時,能夠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設的物質環境。
無障礙空間設計,不單是以一般殘疾人為對象的建筑和城市設計,而是無論是誰,無論在哪里,都可以為受眾提供方便快捷的通用性設計。
沒有適當的設備而難于利用現有建筑空間的人群,是本設計最終和最重要的服務對象。包含肢體殘障人士、認知殘障人士、知覺殘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幼兒和孕產婦等。肢體殘障人士往往需要輪椅等特殊交通工具才能順利出行;認知殘障人士是指智力、精神等方面的障礙,這樣的人群對知識的理解、思考、判斷、推理、記憶等都有缺失,有的甚至患有精神分裂癥[1];而知覺殘障人士主要是聽覺和視覺方面的缺失,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形成的,他們需要特殊儀器或導航系統才能克服視力、聽力上的弱勢;老年人往往是內部殘障的代表,他們的心臟、腎臟和呼吸器官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運動技能下降,不適于跑跳、高速運轉、上下樓梯等劇烈消耗體力的活動;兒童判斷能力與常識有限,體力一般不及成年人的1/3,所以也歸納入需特殊服務的人群;孕產婦在特定時間段內也被劃為障礙人群。
規避不安全的環境狀態,采用更科學更具技術性的設計,幫助身體行動不便者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完成商業交流行為,是本次未來商業空間設計的初衷。在這樣對于未來的探索性設計當中,我們期望借助目前可預見的一些高科技手段,達到通用性設計的新方向。
根據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受眾特點和殘疾人人體工程學研究,特總結出如下原則[2]:
1)建筑物大門應與地面設置在同一高度或者設置專用的殘疾人坡道;
2)出入口要保證設置120 cm以上的有效寬度,如設置旋轉門要同時設置另外的出入口;
3)室內坡度應在 1∶12(4.5°)以下;
4)過道與走廊應保有最少130 cm以上的回旋空間;
5)廁所設置在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地方,內部寬大,設置向外開的門扇,同時設有扶手;
6)針對高齡者、風濕性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麻風病等身體內部殘障人士,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夏季25℃~27℃,冬季21℃~23℃之間;
7)利用地面材質的觸覺和色彩的反差,指引視覺障礙人士;
8)環境導向標志設置在10 cm~45 cm之間,色彩對比明顯,圖形簡潔明確。
在設計中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創造最符合人們需求的,充滿人情味的商業空間。它是人與城市相互融合的載體,使商業活動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使每個人的人格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并能順暢、健康、愉快的完成商業行為互動,在這個未來商業空間中,人們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普通人和障礙人士平等共處,相互交流。障礙人士根據交通、流線、材質、照明、設施等特殊設計,達到自由購物、娛樂、交流的目的。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體驗新時期商業購物的樂趣;也提供給障礙人士的親朋好友一個便于交流和參與的公共空間。拉近了人與人、人與城市的距離,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可行的示范[3]。
3.2.1 未來無障礙商業空間設計分區
整個建筑體塊分為三個層次。外形設計靈感來源于人類眼睛的形態。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也是人體器官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希望這個類似眼睛的形態帶領人們尋找到人世間的真善美,提醒普通人珍惜自身的美好,鼓勵殘障人士尋找新生活的感動。內部空間設計完全遵循單線循環的原則,僅有一條主要人流路線,避免交叉和重疊的行動趨勢。建筑最寬處為130 m,高度為64 m,呈流線型有機形態構建。
第一層包括室內室外兩部分。室內空間包含了入口平臺、室內停車場、購物車換乘區、商業空間、劇場和餐飲空間。而室外空間具備休閑平臺和泳池等功能。
室內二三層包括膠囊通道站點、商業空間、餐飲空間和大面積的休閑廣場。
3.2.2 室內停車場設計
在這個超大體量的建筑空間中設置了室內停車場,保證人們可以順利、有序、高效的停車,減少未來超級都市中尋找等待停車位的煩惱,同時也方便殘障人士能夠快速簡單的停放交通工具。
停車場的設計利用了建筑墻體厚度,運用順時針滾動旋轉的方式,大大減少了空間的占有率,空間空曠,使用率增高。停放簡便有序,方便顧客進出,可以同時停放600輛車以上。進入停車場,直接將車停放在停車庫位置里,停車庫自動轉動,空閑的停車庫將重新替代。取車時,只要通過存車時的電子芯片記錄就可以快速找到停車位,并且通過自體循環輸送設備便捷取車。
燈光帶和車行道設置相結合,醒目并具備了相應的空間提示功能,幫助購物者有效利用停車場及其輔助設施。
3.2.3 購物車(shopping sprite)設計
當車輛安全存放之后,通過特定的門道走向購物車存取空間。這里所提出的購物車(shopping sprite)是整個設計中一個重要的單體交通工具。外形類似一款簡單的座椅。方便之處在于,它可以直接與未來的輪椅相結合,類似手機外殼一樣的設計原理,使殘障人士在不需要更換單體交通工具(如輪椅)的情況下就可以快捷使用。
它的自體結合了先進的物聯網概念,以智能系統進行控制。
1)對于整個商業空間中交通流線和空間布局的控制。
顧客可以在購物車上通過控制系統選擇想要到達的區域,購物車會迅速幫助測算出最適宜的路線、距離和行駛速度。通過中控系統可以快速得知顧客預期目的地的交通狀況(避免擁堵或碰撞),人數(自由選擇高峰或低峰),品牌介紹或新品展示。
2)對于顧客購物行為的引導。
顧客可以通過購物車的電子系統,隨意添加、刪除商品,選購完畢后,統一下單,統一取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需求,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購物車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快速確定并推薦給顧客有用的購物信息。比如該商品所在的區域,所屬的品牌,制作及運輸等信息。幫助顧客短時間內比較商品的價格、體積、品質,達到便捷購物的目的。
購物車同時配備了語音識別系統、磁感應線圈、六點盲文感觸系統,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體溫自動調節座椅溫度達到相對恒溫效果,方便聽覺、視覺殘障人士以及老年人的使用。
3.2.4 膠囊通道設計
膠囊通道是未來無障礙商業空間設計中,又一重要的交通運輸系統。它類似于城市輕軌,可以將需要路線折返的人群進行快速的運輸。未來建筑為了滿足人類各種需求,往往功能強大,空間也隨之變得龐大。本建筑由于空間大,為了方便顧客快速轉移,而在室內設計出一條貫穿整個建筑的交通樞紐——膠囊通道。
此通道可以看作是室內橫向電梯,總共有三個停站??焖俣奖悖钦麄€建筑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個室內空間中呈腔腸狀設置,在室內三個大型休閑廣場中設置膠囊通道的站點。人群可以利用它快速到達或返回目的地,加速室內動線的流速,大大提高了室內活動效率并且有效避免人們選擇不必要的彎路、回頭路甚至人流交叉結點。
建筑表皮通體選擇了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地球上最清潔無害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建筑表皮面積約35萬m2,如此大面積能量的轉換可以有效地提供室內空間照明和系統運作,保證室內恒溫在23℃~25℃之間。相對屋外而言,考慮視覺殘障人士的需求,室內照明不應有突然的變化,器械要防止眩光,地面采用低反射率材質同時要防滑防回聲。因此選擇用乙烯樹脂和素木。這兩種材質新型環保、穩定性高,保溫和防滑、防眩光能力好,色彩柔和自然,具有很強的親人性,適合無障礙室內空間設計。同時,可以利用地面材質的觸覺和燈光色彩的反差,指引視覺障礙人士。
室內空間的能耗主要來自建筑表皮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板轉換為電能和光能。在建筑設計中也大量采用天窗照明,這樣就有效的分擔并節約部分能耗。照明系統選擇LED等冷光源,減少散熱的同時又保證最少能耗,卻可以提供最佳的照明效果。室內從墻壁到坡道的設計中,無一處尖銳轉角,均以弧度和曲線出現,達到充分反射光線的目的,也不會出現黑暗的室內角落。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可以方便購物渠道,有效縮短購物環節,減少不必要的等待,同時也節省了能源的消耗。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商業空間作為社會、文化、科技、經濟的綜合產物,已超越純商業場所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無障礙商業空間的設計將倡導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是人與城市相互融合的載體,使商業活動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它將以全新的角度將城市居民帶入新的商業時代,是對商業空間概念的全新詮釋,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它將開創嶄新的健康的生活模式。
[1]日本建筑學會.新版簡明無障礙建筑設計資料集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8.
[2][德]菲希爾,莫伊澤.無障礙設計手冊[M].鄢 格,譯.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金 磊.無障礙規劃設計在國外[D].北京: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2005.
[4]03J926,建筑無障礙設計[S].
[5]城市無障礙建筑物設計[J/OL].http://news.sina.com.cn/expo2010/news/roll/.2010-09-10.
[6]黃 群.無障礙通用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