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瑛琳
(山東水利工程總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濟南市某住宅小區19#樓北臨鐵路橋,鐵路紅線距樓基礎外邊線5 m,施工空間狹小,基礎邊坡無法按設計坡度刷坡,無法保證邊坡穩定性;西臨匯流入護城河的小河,河中心距樓基礎外邊線僅10 m,河流明水的滲透對基礎邊坡的穩定存在破壞性影響,施工條件復雜,基礎開挖難度大,工期緊迫。山東水利工程總公司在西側、北側采用高噴灌漿技術對基坑進行圍護,有效地保證了19#住宅樓基礎開挖的安全施工。
19#樓基礎深度10 m,土層為砂質壤土,巖石層厚約1.5 m,為風化石灰巖,地下水位高,滲透系數大,地下水滲流對基礎的危害嚴重。西側河流明水距樓基礎外邊線近,基礎開挖困難,并且河流明水的滲透對基礎邊坡的穩定存在破壞性影響;北側臨近鐵路紅線,施工空間狹小,基礎邊坡無法按設計坡度刷坡,邊坡的穩定性難以保證,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根據上述施工條件,依據多年的水利工程防滲施工經驗,西側、北側擬選用高噴灌漿對基坑進行圍護,通過高壓噴射灌漿在地下形成防滲連續板墻,以阻斷地下滲水及地面河流明水對基礎施工的影響。同時,因防滲連續板墻具有一定的抗壓、抗折強度,可有效地解決施工空間狹小,基礎邊坡無法按設計坡度刷坡的問題,防止了地面塌陷、基坑塌坡等危險。而且,以高壓噴射灌漿形成的地下防滲連續板墻替代傳統的鋼板樁支護,在有效防止地下滲水對基礎施工影響的情況下,可降低施工成本,并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19#樓基礎西側、北側的高噴灌漿軸線長為200延米,根據沙質壤土的地質情況,采用凝結體的結構布置形式為柱擺式,平均成墻深度為9 m,墻體嵌入巖層0.5 m。平均墻厚15 cm,孔距2 m,噴射中心形成直徑20~30 cm的圓柱體。
工藝參數為:噴嘴直徑2~2.3 mm;高壓水10 MPa,流量 40 L/min;氣壓 0.7 MPa,氣量 6 m3/min;漿壓0.3 MPa,流量 80 m3/min;提升速度 15 cm/min;三重管回轉7 r/min。
高噴灌漿技術有單管法、雙管法、三管法,根據19#樓基礎的地質情況,本工程采用三管法施工。
三管法是用水管、氣管、漿管同軸布設組成噴射桿,桿底部設置有噴嘴,氣、水噴嘴在上,漿液噴嘴在下,高噴時,隨著噴射桿的旋轉和提升,先是高壓水和氣的射流沖擊擾動地層土體,呈翻滾松散狀態,隨后以低壓注入水泥漿摻混攪拌,硬化后形成凝結體。高噴形成的凝結體形狀與噴射的型式有關,噴射型式一般有旋噴、擺噴和定噴3種。噴射時若邊提升邊旋轉,則凝結體形狀為圓柱體(又稱旋噴柱),若邊提升邊擺動,則形成的凝結體的形狀為啞鈴狀,若只提升和定向噴射則可形成板狀(又稱定噴板)。
經比選,考慮到本工程系住宅樓基坑開挖施工的支護措施,在保證基礎施工安全的同時應兼顧經濟成本、工期等要求,采取擺噴的噴射型式,其施工設備價廉、易購,高噴質量可滿足基礎施工要求,工效高,造價低,能充分利用原地土體,就地取材,機械化程度高。
高噴灌漿三管法施工時,高噴材料采用純水泥漿,因三管法施工時,先是高壓氣、水噴射,而后是壓力灌漿,灌漿易被先噴入的水稀釋,故使用水灰比≤1∶1 的濃漿。
鉆孔采用MGJ-100型鉆機配合氣動沖擊器偏心跟管鉆進成孔工藝;高噴灌漿采用GS500-4型高噴臺車,并列三管法自下而上擺噴成樁;水壓設備采用天津通用機械廠生產的302-3275/50高壓柱塞泵;灌漿采用BW-150型泥漿泵。
高噴灌漿施工工藝流程為:場地平整壓實→臺車行走→軌道鋪設→布孔、鉆機就位→校準角度、造孔→測斜→高噴臺車就位→試噴、下噴具→擺噴、噴灌→孔口注漿、回灌、封孔→高噴臺車移位。
高噴灌漿分二序施工,相鄰次序孔施工時間間隔不少于24 h,鉆孔孔位偏差≤5cm,孔斜率≤1.5%。鉆孔過程中,根據返渣情況、鉆進速度、鉆機及沖擊器運轉情況等判斷地層情況,記錄孔深與厚度,以保證墻體嵌入巖層0.5 m的技術要求。
高噴灌漿噴具下入設計深度后,啟動噴機,調節風、水、漿的流量、壓力和噴機擺噴角度,使之達到設計值,待孔口返漿密度符合要求后,開始提升。邊擺動邊提升,自下而上噴射灌漿,直至樁頂高程停噴。
在高噴灌漿過程中,隨時檢查施工機具是否運轉正常,查看風、水、漿的流量,壓力值、進漿密度、回漿密度及擺噴角度、提升速度等參數,做好施工記錄,保證資料真實、準確、完整。
高壓噴射灌漿結束后,使用返漿進行孔口注漿,直至回填密實,漿面不再下降,以確保高壓噴射灌漿的施工質量。
1)地層交界處:高壓噴射灌漿的提升速度要根據地層和返漿情況適當調整,在地層交界處應停止提升,靜噴2~3 min,同時加大供漿量。
2)卵石層:19#樓基礎西側臨近小河,地層中分散存在厚度不等的卵石層。灌漿時采取了以下針對性措施:噴具停止提升,靜壓注漿,使卵石層充填密實,孔口返漿符合要求后才能恢復噴具提升;降低水壓和風壓,水壓和風壓分別降至5 MPa和0.3 MPa;加濃漿液,增大供漿量,孔口摻砂等。同時,為防止噴具被埋堵,采用間隔提升的方法,待返漿后將風、水、漿等參數調整至正常值。
19#住宅樓基礎西側、北側的高噴灌漿成墻面積1 800 m2。使用挖掘機結合人工開挖的方式對高噴灌漿防滲板墻進行開挖檢查,墻體的外觀質量、連續性等各項直觀指標符合要求。經現場鉆孔取芯,送至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檢測,芯樣28 d抗壓強度達到質量標準。
高噴灌漿防滲板墻自運行以后,19#住宅樓基礎西側地下滲水明流干涸,滲水量呈逐漸遞減之勢,防滲性能保證了基坑開挖施工安全的要求。而且,防滲板墻所具有的抗壓強度,有效地消除了北側施工空間狹小導致基坑邊坡坡度過大的安全隱患,貫穿整個施工期間,未發生一起基坑塌坡事故。
高噴灌漿施工技術具有開挖量小,施工方便,占地少,對臨近建筑物影響小等特點,已廣泛地應用于堤壩防滲等水利工程中。高噴灌漿施工技術在19#住宅樓基礎施工的成功運用,取得了顯著技術、經濟效果。
實踐證明,高噴灌漿施工技術可用于解決住宅樓基礎在邊坡刷坡空間不足、河流明水滲透性影響等復雜施工條件下的基坑開挖難點,為保障基礎施工提供了一種有效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