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衍
(廈門超高壓輸變電局,福建 廈門 362000)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中接受電能、分配電能并且變換電壓的場所,是發電廠與用戶之間的中間環節,通過變壓器將各級電網緊密相連,是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變電運行工作責任重大,做好變電站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對于保證電網、設備安全運行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變電運行值班員必須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指導方針,針對變電站重要性,認真開展變電站危險點分析與預控工作,實現對事故的預控,確保變電站的安全運行。
危險點是指在作業中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部位、場所、工器具和行為動作等,是指在電力生產作業中,可能危及作業正常進行,甚至會造成人員、經濟損失的事件。危險點包括如下3個方面。
(1) 可能造成危害的作業環境。如,作業環境中存在的有毒物質,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誘發職業病等。
(2) 可能造成危害的機器、設備等物體。如,機器設備沒有防護罩,其運動部分裸露在外,與人體接觸,就會發生觸電事故。
(3) 作業人員的違規操作。如,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
這類作業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事故的發生,都可以把它們看成是作業中存在的危險點,從而必須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消除。
(1) 由作業實踐活動生成。如,電焊作業過程中,電焊弧光會對人的眼睛造成傷害;電焊濺出的火花落在易燃物上,會引發火災。
(2) 由惡劣的環境或氣候生成。如,施工過程中的井坑孔洞,必須標以醒目的標志并且設置圍欄,否則就容易造成過往的人員摔傷;在雷雨天氣巡視設備時,巡視人員應穿試驗合格的絕緣靴;平時應關緊端子箱、機構箱門,防止造成人員損傷。
(3) 由設備制造缺陷生成。如,設備支柱瓷瓶斷裂、電容器爆炸等。
(4) 由缺乏維修和檢查生成,使機械設備產生危險點。部分機械設備因年久失修,缺乏認真檢查試驗,帶故障使用,就會給作業人員帶來威脅。
(5) 由于違章作業而生成的危險點:
① 工作負責人違章指揮;
② 顛倒或簡化作業程序;
③ 安全措施漏項;
④ 填寫工作票、操作票失誤。
(6) 在人的生理周期的低潮或特殊的時間段,容易生成危險點。經過大量倒閘操作后或在凌晨時段,人員比較疲勞,容易疏忽,對于簡單的操作,容易產生麻痹思想,導致危險點生成。
(1) 填寫操作票前,仔細核對調度預先下達的命令,根據調度命令理清操作目的。
(2) 操作人、監護人、值班負責人應認真審核所填操作票,并根據模擬圖板、二次圖板核對所填寫的操作項目,并進行模擬預演。
(3) 對一些大型的操作,操作票必須由班長把關,特別應注意二次回路壓板的切換。
(4) 旁代線路操作,注意與旁路開關對應,操作前將可能誤動的保護退出,定值區的切換與核對應正確,注意CT回路以及旁代高頻保護通道的切換,拉被代開關前,檢查旁路開關無誤。
(5) 優化操作順序,不漏項,正確使用調度術語和操作術語。
(6) 充分考慮系統潮流、電壓、短路容量等方面變化造成的影響,熟悉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使用,有疑問的地方及時與發令人員聯系。
(7) 復役操作應參考已執行的停役操作票。
現場操作時可能出現的危險點有:操作中不認真核對設備名稱、編號、狀態;走錯間隔;測量保護壓板萬用表擋位放置不對;不正確使用防誤裝置,擅自解鎖;不嚴格執行驗電接地制度;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工器具等。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對現場操作的危險點進行控制。
(1) 在調度正式下達命令后,根據一次接線圖進行核對性預演,操作中正確使用防誤系統。
(2) 執行倒閘操作前必須核對現場設備運行方式,核對操作設備的名稱、編號、狀態,防止誤拉合開關及誤入帶電間隔。
(3) 執行倒閘操作前,仔細評估此操作對系統潮流、電壓、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產生的影響。
(4) 對大型、復雜的操作,做好事故預想工作。
(5) 在操作過程中必須根據操作票順序逐項唱票操作,認真執行唱票、復誦、監護、操作制度,確認設備狀態變位并勾票。在執行操作票過程中,如發生事故,應立即停止操作,弄清情況,待事故處理結束后,方可繼續操作。
(6) 嚴格按照操作票的順序執行,嚴禁漏項、擅自加項或非正常跳項操作。
(7) 操作時防誤裝置發生異常,應立即停止操作,及時報告運行值班負責人,由運行值班負責人向本單位防誤裝置負責人報告。經防誤裝置負責人現場確認無誤并同意后,方可進行解鎖操作。
(8) 嚴格執行驗電接地制度。驗電時應使用相應電壓等級且試驗合格的接觸式驗電器,在裝設接地線或合接地刀閘處對各相分別驗電。嚴禁不驗電掛接地線或合接地刀閘。
(9) 倒母線操作前注意母差保護運行方式的調整,將母聯開關改為非自動,檢查所有負荷確已倒至另一母線。拉母聯開關前,應先操作停電母線電壓互感器二次側空氣開關,然后拉母聯開關,以防止電壓互感器二次反充電。
執行工作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點有:工作票工作任務與實際工作內容不符;擴大工作任務;現場安全措施及帶電部位交代不清晰,造成人員誤入帶電間隔。可以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 認真審核工作票。工作許可人員負責審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是否符合現場條件;工作現場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必要時予以補充;檢查檢修設備有無突然來電的危險;對工作票所列內容有疑問時,必須向工作票簽發人詢問清楚,必要時應補充詳細。
(2) 嚴格執行現場工作票許可制度。工作許可人會同工作負責人到現場檢查安全措施,對具體的設備指明實際的隔離措施,證明檢修設備確無電壓。對工作負責人指明帶電設備的位置和工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 嚴格執行“兩票三制”制度,設備正常檢修不允許無票工作。
在設備檢修申請單提交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點有:停電申請單的停電范圍與實際工作內容不符,造成擴大或縮小停電范圍;設備檢修申請提交不完全,部分工作為無申請工作。通過嚴格執行設備檢修申請審核流程對這一危險點進行控制,變電站相關人員均應認真審核把關,發現錯誤及時更改,將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
在設備驗收過程中可能包含的危險點有:在執行設備驗收時未按照檢修設備的內容驗收;驗收中的傳動試驗時未核對設備名稱、編號,造成誤拉合開關或帶地線合閘。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1) 傳動試驗應與檢修人員一起核對設備的編號,并得到運行人員的許可,有專人到現場監護。
(2) 在檢查刀閘的同期性時至少2人進行,攀登設備構架驗收時應帶安全帶,防止高處墜落。
(3) 認真核對保護定值,防止定值調整錯誤,保護壓板核對正確,定值區位置正確無誤。
(4) 驗收合格后,方可辦理工作票終結手續。
在處理電網事故過程中,可能產生如下危險點:事故時不清楚電網運行方式;判斷錯誤;非同期合閘;不按規程規定處理事故。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1) 事故處理必須按規程規定進行。
(2) 事故處理時應及時、全面了解事故現象、查清一次設備、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動作情況,以便作出正確判斷。
(3) 本著“保人身、保設備、保電網”的原則,在處理過程中,不能對未停電設備或人員造成影響,防止事故擴大。
(4) 在發生事故且確需解鎖的緊急情況下,經調度當值調度員同意后,可以先解鎖、再操作。
(5) 充分考慮對重要用戶供電的連續性,對一些重大事故的處理,要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
(6) 制定典型事故的處理預案。
在交接班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重要電網方式變更、重大操作及工作項目交接不清的情況,應采取如下措施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1) 嚴格執行變電站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期間,除特殊情況外暫停一切與正常工作無關的聯系。
(2) 接班人員仔細閱讀各種記錄,核對模擬屏,聽取交班人員交待,澄清疑問。
(3) 交班人員整理交接工作清單,在交接時向接班人員交待,做到“交得清楚,接得明白”。
針對火災隱患,應采取如下措施進行控制。
(1) 定期對控制室內空調、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設備等用電設備的開關、電源線進行檢查,發現缺陷,立即消除。
(2) 消防器材按標準配備,并定期檢驗,定點存放,不合格的消防器材及時上報更換,保證所有值班運行人員均會正確使用。
(3) 繪制變電站火災報警平面圖,定期對火災報警和水噴霧系統進行試驗。
(4) 制定變電站防火災預案。
(1) 對防誤裝置主機中一次電氣設備的有關信息做好備份,當信息變更時,要及時更新備份。信息備份應存儲在磁帶、磁盤或光盤等外介質上,滿足當防誤裝置主機發生故障時的恢復需求。
(2) 制定防誤裝置主機數據庫、口令權限管理辦法。
(3) 防誤裝置主機不能與辦公自動化系統合用,嚴禁與因特網互聯,網絡安全要求與電網二次系統實時控制系統相同。
(4) 對微機防誤閉鎖裝置:現場操作通過電腦鑰匙實現,操作完畢后,要將電腦鑰匙中的當前狀態信息返回給防誤裝置主機進行狀態更新,以確保防誤裝置主機與現場設備狀態的一致性。
開展危險點分析預控,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舉措,也是安全生產的工作重點。通過開展危險點分析預控工作,可以建立嚴格的安全作業程序和完善的安全守則,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圍和企業安全文化,以便于應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進一步強化過程控制,更全面地堵塞漏洞,更徹底地消除隱患,從而實現零違章、零事故的安全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