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宇
施工準備包括技術準備和物資準備,在挖孔前,首先要做好“三通一平”,以供人員、設備和材料能及時進場。
做好砂石骨料、水泥以及炸藥雷管的儲備工作,物資人員及時清點現場材料,保證材料的供應。
測量工程師復核業主和監理工程師提供的水準點,在確定準確無誤后,準確放出每根樁基的中心點。施工前,清除坡面危石浮土,并做好必要的防護,鏟除松軟的土層,用平板夯夯實。施測樁位十字線,定出樁孔準確位置;設置護樁并經常檢驗校核。
在開挖第1節井筒后,為防止孔口坍塌,在孔口澆筑混凝土護筒,護筒厚15 cm,頂面高出地面30 cm,埋入地面以下1 m~1.5 m。孔口四周挖排水溝,做好排水系統;及時排除地表水,雨季施工時,孔口搭設防雨棚。
根據孔內水量大小和工期的要求,看組織幾班連續作業。為防止支護不及時造成孔壁坍塌,每班必須完成挖孔及護壁混凝土支護才能交接班,而不以時間作為交接班控制。每開挖1 m即施作護壁混凝土。
挖掘程序視土層性質及樁孔布置而定。如果現場土層緊密、地下水量不大時,一個墩的兩個樁可同時開挖,便于縮短工期,滲水量較大的一孔超前開挖、集中抽水,以降低另一孔水位。土層松軟、地下水位較大者,兩孔先后開挖,必要時等一孔開挖完并灌注樁身混凝土后,再進行另一孔的開挖,避免孔間間隔層太薄而造成坍塌。挖掘工藝見圖1。

圖1 挖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框圖
1)挖掘時,不必將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樁的摩阻力。2)在挖孔過程中,經常檢查樁孔尺寸和平面位置:樁位誤差不得大于50 mm,傾斜度不超過0.5%,孔徑與孔深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挖孔時如有水滲入,及時灌注護壁混凝土,防止水在孔壁浸淌造成坍孔。孔內積水用潛水泵排出。4)樁孔挖掘及支撐護壁混凝土兩道工序連續作業,中間不作停頓,以防坍孔。
為保證施工安全,孔內爆破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一律采用電雷管起爆,不采用導火索起爆。2)必須打眼放炮,嚴禁采用裸露藥包法。位于軟巖中的炮眼深度不超過0.8 m,硬巖中的炮眼深度不超過0.5 m。按巖層斷面方向確定炮眼數目、位置和斜插方向,中間一組集中掏心,四周斜插挖邊。3)爆破開挖時,嚴格控制裝藥量,以松動爆破為主。中間掏心炮眼裝藥量為1/2節,邊眼裝藥量控制在1/3節~1/4節。無水時選擇硝銨炸藥,有水時采用乳化炸藥。4)臨近炮眼的護壁混凝土需加以防護,或炮眼用炮被覆蓋,防止護壁混凝土被炸壞而造成坍孔。5)孔內爆破后迅速排煙,用高壓風管或電動鼓風機進行孔底吹風。當孔深大于12 m時,每次放炮并排煙后立即測定有害氣體濃度,滿足安全規定時,作業人員方可下孔繼續施工。
采用等厚度混凝土護壁,厚度15 cm,強度和樁基同標號混凝土,每節灌注1 m,兩節護壁之間留20 cm~30 cm空隙,以便灌注施工。為加速混凝土凝結,可摻入速凝劑。模板采用鋼模板,表面不需要光滑平整,以利于與柱體混凝土的聯結。模板高1 m,分兩塊拼裝,模板間用U形卡連接,上下設兩道6號槽鋼圈頂緊,鋼圈由兩半圓圈組成,用螺栓連接,不另設支承,以便澆筑混凝土和下節挖土操作。
在挖孔樁成孔的施工過程中,排水工作至關重要。
除挖掘順序述及的有關排水要求外,還要注意下列事項:
1)除在地表墩臺位置四周挖截水溝外,要對從孔內排出孔外的水妥善引流遠離樁孔。2)孔內滲水量不大時,可用鐵皮桶盛水,人工提引排走,滲水量較大時,可用小水泵排走。孔深小于水泵吸程時,水泵可設在孔外;倘若孔深大于水泵吸程,須將水泵吊入孔內抽水。
挖孔時如遇到涌水量較大(90 m3/h以內)的潛水層承壓水(水頭9 m,壓力90 kPa),可采用水泥砂漿壓灌卵石環圈將潛水層進行封閉處理,效果較好。
1)首先用水泵將井孔內水排盡;然后把潛水面沿孔壁周邊完全開挖出來;再將孔壁設計半徑外面開挖環形槽。
2)在孔底干鋪20 cm厚卵石層,其上安設5 mm厚、高度稍大于潛水層的鋼板圈,其內徑等于樁徑。在鋼板圈內卵石層上設置兩根直徑25 mm的壓漿鋼管,其中一根作為(當另一根堵塞時)備用。壓漿管埋入混凝土頂蓋處焊一鋼板,以利定位及防止壓入的水泥漿沿管壁上流。
3)鋼板隔離圈與孔壁之間填充卵石,其孔隙率要求在40%左右。
4)為了省工、省料,便于繼續開挖,在隔離圈內填充裝泥麻包(草包),要求填塞密實,減少孔隙。
5)灌注水下混凝土頂蓋,強度等級C10,厚50 cm。
6)壓漿:同一壓漿管按材料分的給進程序為:先壓泥漿,將鋼板圈內的空隙用泥漿填充,以節省水泥;次壓水泥漿,因其流動性好,裂縫很小亦可壓漿;最后壓進水泥漿,其配合質量比為1∶1。砂漿中可摻入合適的早強劑,各種壓漿均以稠度來控制。稠度用砂漿流動度測定器來測定,以s表示。泥漿稠度要求2 s~6 s,稠水泥漿或水泥砂漿稠度要求2 s~10 s。壓漿機具可用灰漿泵,壓力 0.3 MPa~0.4 MPa即可。
7)封閉完成繼續開挖:封閉完成48 h以后可將水抽盡,水位不上升,即可用風鎬將混凝土頂蓋鑿去孔徑范圍之內的部分,并吊出裝泥麻包,拆除鋼板圈,繼續進行挖孔工作。
挖孔達到設計標高后,進行孔底處理。清除孔底松渣、污泥及沉淀等軟層,基樁嵌入基巖深度不小于3.5 m,平整樁基底面,檢查樁基承載力,保證樁基承載力不小于1.5 MPa。開挖過程要經常檢查了解地質情況,如果與設計資料不符,及時提出變更設計。若基底出現不良地質現象(如溶洞、薄層泥巖、不規則的淤泥分布等),采取如下措施:
1)當樁底出現溶洞、溝槽時,處理辦法是清除全部泥土,清洗干凈后以C30的混凝土填滿,使混凝土彈性模量盡量與基巖相等或接近。
2)當樁底出現石芽時,將石芽鑿平,表面段大于樁基截面積,且鑿入整體基巖50 cm。
3)如樁底存在洞穴時,要清除全部泥土,洞底修鑿平整,清洗干凈整個洞穴部位,設計樁孔范圍外部位以漿砌片石回填。
4)用鉆桿探測樁底下巖層情況,如發現下部存在洞穴,將洞頂板鑿開,清除洞穴內的泥土雜物,全部用C30混凝土填滿。
1)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水泥等原材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進場還要按要求進行復檢,合格后方可使用。砂石骨料和水在進場也要按要求對料源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組織進場。不合格的原材料堅決不予使用。
2)嚴格控制拌和質量。嚴格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配合比計量進料拌和,下料順序、拌和時間、拌和方法合乎要求,并經常檢查稱量系統和拌和機運行情況是否正常,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否符合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混凝土拌和質量。
3)嚴格控制模板的安裝質量。要先用無變形的模板,安裝過程使用儀器進行校正,控制模板的安裝誤差在允許范圍內。保持模板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能夠抵抗施工過程可能產生的荷載而不變形、移位和傾覆。施工過程還要派專人對模板進行維護,發現問題,及時加固。
每挖1節后,根據護樁用尺量孔徑、用吊線垂量孔的垂直度,為保證護壁質量,不能欠挖。質量標準如下:樁位:群樁不大于100 mm(排架樁≤50 mm);孔深不小于設計值;孔徑不小于設計值(用探孔器檢查),孔的傾斜度為0.5%樁長,且不大于200 mm。
[1]劉 平.人工挖孔樁工程實踐經驗簡介[J].山西建筑,2009,35(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