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昌日
吉林省和龍市人民醫院理療科,吉林 和龍 133500
周圍性面癱是針灸治療中常見疾病,我科通過靈活使用電針,根據病變的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波形治療,使療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現報道如下。
共收治147例患者,其中123例為門診患者,24例為住院患者,按首診日期單、雙日隨機分組,單號日期就診患者為治療組,共86例;雙號日期就診者為對照組,共61例。147例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表情肌癱瘓、口角歪斜、眼裂變大、眼臉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額紋部分或完全消失等表現。
所有患者均排除腦血管意外引起的中樞性面癱。兩組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取穴:地倉、頰車、陽白、魚腰、攢竹、太陽、顴髎迎香、鼻通、下關、風池、夾承漿、口禾髎、合谷、太沖。
其中夾承漿、口禾髎均采用斜刺,針尖刺向患側,發病10天內,所有患者均口服強的松、地巴唑、VitB1,如為Hunt面癱,乳突疼痛者加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靜脈滴注。
發病1周內,淺刺,針用瀉法,使用G6805-Ⅰ型電針治療儀,電針波型為連續波;1周后,針次平補平瀉,電針波型改用疏密波,但應用時要分組使用,其中陽白和太陽一組,地倉和顴髎一組,迎香和鼻通一組,下關和口和髎或夾承漿一組,留針30分鐘,10天為1療程,療程檢休息2~3天。
用藥、選穴、針刺手法、療程均同治療組,但電針一直使用連續波,且不分組。
痊愈:癥狀和特征完全消失,表情肌恢復正常,眼瞼閉合完全,口角無歪斜;顯效: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做啼笑動作時額紋和鼻唇溝尚未恢復,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好轉: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治療組與對照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
表2中治療組與對照組痊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1,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兩組痊愈病例所用的療程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痊愈病例所用療程比較 (例)
治療組和對照組痊愈病例所用療程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型意義,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周圍性面癱現代醫學稱之為面神經炎,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據流行病學調查,周圍性面癱在我國年發病率高達42.5/10萬。現代醫學對本病病因尚未完成闡明,此病分為Bell和Hunt面癱。Bell面癱表現為一側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或變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眼裂變大、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Hunt面癱因騰狀神經節受損,除以上癥狀外,還伴有舌前2/3味覺障礙,聽覺過敏,患側乳突疼痛,耳道可出現皰疹。
中醫學對面癱治療多采用內服中藥或針灸,針灸治療本病有著簡、便、驗、廉的優點,各類文獻在這方面的報道較多,但關于用不同波型電針治療面癱療效觀察鮮見報道。筆者在這方面做了相關臨床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治療中,筆者應用電針根據病變不同時期選用不同波型進行治療,治療組采取連續波和疏密波結合使用,病變1周內病情尚未穩定,面神經根炎癥、水腫較明顯,為防病變由表人里,故選用平和的連續波。1周后,病情較穩定,改連續波為疏密波,陽白和太陽一組,通過使用疏密波可刺激眼輪匝肌,并帶動額肌的收縮,使額部早日恢復;迎香和鼻通一組使用疏密波,可帶動提上唇肌的收縮,促進鼻唇溝的恢復;地倉和顴髎一組,口禾髎和下關一組可帶動口輪匝肌、提口角肌的收縮,糾正口角歪斜。本法治療有效率可達100%。而對照組單純使用連續波治療,眼輪匝肌、口輪匝肌、提口角肌的收縮明顯減弱,故療效較慢,有效率為98.4%。通過臨床療效比較,兩組痊愈率差異有非常顯著型意義 (P<0.01),說明在治療周圍性面癱中連續波和疏密波根據病情選擇使用明顯優于單純使用連續波者。在治療中藥物的配合也是相當重要的,早期應消除面神經炎癥水腫,可配合營養神經的維生素類藥物以及抗病毒藥物。但應注意,療程應在1月以上的患者應停用電針,以免造成面癱倒錯現象和面肌的連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