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潢
(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2)
武漢月湖主題公園位于武漢漢陽,占地面積2.15 k m2,是集休閑、藝術欣賞、娛樂、旅游為一體的城市客廳,其遠期目標為打造武漢市城市名片,會同武漢市現有景觀蛇山、龜山、黃鶴樓和首義文化園等構造旅游區塊,整體提升武漢市旅游品質與城市競爭力。通過對武漢月湖文化主題公園一期沿湖板橋花影景區、蓮花濕地景區、荷花曲溆景區、月影舞臺景區、音樂森林景區、知音島景區、生態濕地景區、流水廣場景區9大部分植物色相、季相、林冠線、天際線評估分析,試圖摸索和建立一些合理、科學的評估辦法,借以提升園林景觀植物設計效果(圖1)。

圖1 武漢市月湖主題公園總平面
(1)季相、色相設計評估標準。春季有佳木蘢蔥,繁花似錦;夏季有濃蔭蔽日,蓮荷冉冉;秋季有層林盡染,碩果累累;冬季有嘉綠常擁,枝干優美。追求“四時花不謝,八節景常新”的植物造景藝術效果。
(2)林冠線、天際線組織評估標準。高大喬木所形成的天際線應與月湖周邊的山巒、建筑、橋梁相協調。追求“雖系人造、宛自天然。”的藝術效果。各色喬、灌林冠線的組織則應力求在線形及色彩上形成對比,達到層次分明的藝術效果。
板橋花影景區(圖2)的造景特色是堆山理水,以疏林漫坡結合水生植物景觀的設計形式,以達到水陸皆有景可觀的效果。
(1)季相、色相組織特點。春季有玉蘭、春鵑、萱草之花次第開放,有馬褂木黃花點點俏立稍頭。夏季有欒樹、馬褂木濃蔭匝駐而香蒲花葉幽立,睡蓮靜放。秋季有丹桂飄香,欒樹黃花陣陣,蒴果紅艷,點綴稍頭甚為美麗。而馬褂木葉色漸為明黃,點染層林。冬季有桂花常綠。
(2)林冠線、天際線組織特點。欒樹所形成的天際線較平緩,與原梅子山一帶欒樹所形成的天際線遙相呼應、起伏有致甚為協調。而桂花渾圓暗綠的林冠線與欒樹也有一定層次感。

圖2 板橋花影景區
蓮花濕地景區的造景特色是安排曲折有致,變化豐富的湖岸線結合高橋步道著力營造的是濕地植物群落生態景觀。
(1)季相、色相組織特點。春季有迎春、云南黃馨、春鵑、含笑、紫葉李新葉鮮紅。濕地內菖蒲、鳶尾葉形俏麗、繁花點點。夏季有重陽木、香樟、馬褂木綠蔭華蓋,而碧草如茵。石榴花、紫薇花姹紫嫣紅,直開到初秋。濕地內風車草、再力花、香蒲破水而立,睡蓮、荷花竟相綻放。秋季有丹桂飄香,馬褂木、重陽木葉色漸變明黃而楓香、烏桕葉色漸變紅褐,紫葉李葉色暗紫,一時層林盡染。濕地內蘆花如雪。冬季有香樟、桂花、雪松、含笑并綠。有山茶奇花閃爍,有臘梅暗香浮動。
(2)林冠線、天際線組織特點。保留原有樟樹業已有漂亮的林冠線與梅子山構成和諧的天際線。又有新植樟樹、重陽木緩和的林冠線相銜接。新植的雪松藍綠色的林冠線與原有池杉暗綠林冠線有一定對比度。
荷花曲溆景區的植物造景特色是通過設置凌水曲橋回廊引領游人觀賞湖景。
(1)季相、色相組織特點。著力突出夏日觀賞荷花的一季景觀。為了不妨礙游人觀賞所以在臨湖一線選用苦楝這種樹姿優美,葉形秀麗的樹種,春有紫花,秋有串串黃果,下配置四季常綠整形灌木龍柏、紅繼木。既不阻礙游人觀賞夏日荷花,其它三季又不嫌冷清單調。
(2)林冠線、天際線組織特點。行道樟樹渾圓林冠線與原有池杉挺拔峻峭林冠線形成線形對比。
季相、色相及林冠線、天際線組織特點為觀演臺區臨湖岸線植物配置有不妨礙觀眾觀看的要求,故采用瓜子黃楊這樣的常綠整形灌木。觀演臺以銀杏林為主景林形成挺拔尖峭的天際線與遠處高聳的建筑較好的協調。前景林為桂花渾圓的林冠線與銀杏林冠線形成對比。銀杏與桂花皆重一季秋景,而春、夏、冬三季之季相效果較穩定。
季相、色相及林冠線、天際線組織特點為春季春鵑、碧桃、鳶尾、連翹、金絲桃、結香、金焰繡絲菊、黃菖蒲繁花似錦。碧桃新葉鮮紅、垂柳吐綠、池杉疊翠。夏季醉魚草、千屈菜、宿根美女櫻、荷花、睡蓮竟相綻放。秋季木芙蓉花大色艷依柳照水甚是美麗。宿根美女櫻花期也一直持續到深秋。冬季高大池杉、垂柳與十大功勞、熊掌木、南天竹在水生植物枯萎后仍有豐富的水岸邊際景觀。
季相、色相及林冠線、天際線組織特點為音樂森林景區濱水設計上著力突出春季棠梨與各類海棠(湖北海棠、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爭奇斗艷,形成“一樹梨花壓海棠”的美麗景觀。濱水有鳶尾、黃菖蒲黃花點點。夏季主要有荷花、千屈菜可賞。秋季西府海棠紅果綴滿枝頭、湖北海棠亦有黃果累累。冬季有叢竹為常綠背景。
季相、色相及林冠線、天際線組織特點為知音島景區西側臨水岸原有池杉、垂柳與新植水生植物梭魚草、千屈菜、再力花、蘆葦、紙莎草、旱傘草、黃菖蒲、水蔥、花葉蘆竹、紫芋、睡蓮、荷花形成一個集濱水、挺水、沉水于一體的優質濕地景觀。春季垂柳依人,池杉吐翠而花葉蘆竹靜立,黃菖蒲、鳶尾黃花點點。夏秋兩季千屈菜、再力花、梭魚草、睡蓮、荷花繁花似錦。冬季仍有池杉為背景。知音島景區東側主要是結合水榭建筑采用銀杏、枇杷、青桐、樟樹、櫸樹、馬褂木濃蔭遮日,千屈菜、再力花、梭魚草、睡蓮、荷花、王蓮竟相綻放。秋季枇杷碩果累累,銀杏色葉漸變金黃,烏桕、櫸樹葉色漸變紅褐,欒樹紅果俏立枝頭。丹桂飄香。冬季枇杷與樟樹常綠。
生態濕地景區是一個通過水生植物凈化湖水的生態科普展示性區域,因此區域內有地下有濾水管道設備,不能種植高大喬木。所以組織不起優美的林冠線。
3.8.1 流水廣場F區
濱水區有豐富的建筑小品景觀,綠地面積也不大,且地下水位較高,整體設計風格是簡潔,素凈。故設計上只能采用抗澇喬木,池杉、垂柳。并群植西府海棠使春秋兩季有花可觀,有果可賞。
3.8.2 流水廣場B區
B區的造景特色是通過塑造有層次地形和變化豐富的湖岸線結合步道和亭榭。季相、色相組織特點為春季迎春、云南黃馨、春鵑、瑞香、櫻花、八仙花、等繁花不斷。夏季有櫸樹、香樟、馬褂木綠蔭華蓋。石榴花、紫薇花姹紫嫣紅,直開到初秋。秋季有丹桂飄香,銀杏葉色漸變明黃而烏桕葉色漸變紅褐,紫葉李葉色暗紫,有一定色相變化。冬季有香樟、桂花、雪松并綠。
沿梅子山一帶隙地新植池杉與原有樟樹有較深色背景,缺少葉色亮麗并能觀花的中層灌木。疏林漫坡區原配置宜昌楠死亡,造成冬季立面效果欠佳。建議補種連翹、十姊妹等花灌木,并將原宜昌楠栽植區域補植石楠、桂花等常綠灌木。
保留的土堤擋土墻生硬缺乏觀賞植物遮蔽、軟化。建議沿土堤四周種植懸垂植物包括云南黃馨、連翹、扶芳藤、薛荔。
保留池杉林下地被植物品種單調缺少層次和變化。在休息區又缺乏可供游人遮蔭喬木。建議在穿越池杉林木棧道兩側補充蔭生的花灌木,形成層次分明、四季變化的花境。并在休息區補種濃蔭大喬木。
基礎栽植單薄,建議沿大看臺兩側補種法國冬青。觀賞臺兩側景區及音樂森林景區建議連心橋一側保留垂柳林處,缺乏林下植被。建議補種木芙蓉、夾竹桃等濱水花木。
少骨架樹,未形成林冠線。建議補充石楠、桂花,形成常綠樹背景。流水廣場F區、B區:部分骨架樹種死亡,造成局部過空。建議補充石楠、桂花,形成常綠樹背景。
[1]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朱新玲,黎 鵬.武漢城市圈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9(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