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鐸 李倩
后循環又稱為椎-基底動脈系統,由椎動脈、基底動脈、大腦后動脈及其各級分支組成,主要分支供應腦干、小腦、枕葉、顳葉后部和丘腦等。根據文獻資料顯示,人群中眩暈的患病率為5‰[1]。缺血性腦血管病中有20%是由后循環缺血引起的,眩暈是臨床最明顯的表現。后循環缺血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中醫認為后循環缺血歸屬于“眩暈”“中風”范疇。筆者采用眩暈寧片治療后循環缺血55例,療效滿意,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病區符合標準的后循環缺血患者107例。將107例后循環缺血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眩暈寧片組)和對照組(定眩膠囊組)。治療組55例,其中男24例,女31例,年齡35~50歲;對照組52例,其中男22例,女30例,年齡38~52歲;兩組均常規檢查心電圖,頭顱CT,TCD(顱內彩色多普勒血流圖)等,以除外嚴重房室傳導阻滯、腦出血及腦梗死。經統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后循環缺血專家共識提出的診斷標準[2]。①年齡35~52歲;②以眩暈為主要癥狀;③頭顱CT檢查正常;④超聲多普勒(TCD)檢查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異常。
1.2.2 中醫診斷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癥狀可見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惡心,食少多寐,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濡滑。本病多屬痰濕中阻證。
1.3 試驗病例標準
1.3.1 納入病例標準 凡符合本病西醫診斷及中醫辨證標準者,均可納入試驗病例。輕度眩暈頭暈目眩,視物旋轉,閉目即止。中度眩暈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
1.3.2 病例排除標準 排除重度眩暈、顱內占位病變、急性腦卒中、內耳眩暈、出血及腫瘤外傷、眼病、耳疾等引起眩暈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眩暈寧片[桂林三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8片/盒:0.319/片]治療,主要由澤瀉、白術、茯苓、陳皮、半夏、女貞子、旱蓮草、菊花、牛膝、甘草等組成??诜看?片,3次/d;對照組給予定眩膠囊口服,一次4~6粒,3次/d。治療過程中兩組禁用其他治療該病證的藥物和方法,30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觀察臨床療效。觀察1個療程。
1.5 療效評價 療效評價標準[4]①顯效:無眩暈發作,坐起或站立時稍感頭暈,有輕度不穩感;②有效:偶有眩暈發作但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程度明顯減輕;③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表1顯示眩暈寧組總有效率96.3%,對照組總有效86.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

表2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結果比較
本病屬于祖國醫學“眩暈”范疇,多與氣血虧虛,痰濁、血瘀有關。腦為髓海,且腎藏精生髓,故病位在腦,與肝、腎密切相關。中醫學認為,眩暈主要是由于風、火、痰、虛、瘀引起清竅失養所致,其病位在清竅,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朱丹溪認為“無痰不作眩”,現代人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易致飲食失節,傷于脾胃。脾虛失運,水濕內停,痰濁內生,阻滯中焦,清陽不升,清竅失養;痰濁上擾,濁陰不降,蒙蔽清竅,引起眩暈。眩暈寧片是在總結祖國醫學諸家名方的基礎上,發展出的一種能防治眩暈的中成藥。它將漢代《金匱要略》的“澤瀉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二陳湯”和明代《證治準繩》的“二至丸”有機結合,其特點之一就是既能治虛證,又能治實證。從中醫角度上講,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利濕;澤瀉、陳皮、半夏利濕除痰;女貞子、旱蓮草、牛膝滋補肝腎;黃菊平肝明目。全方共用可健脾利濕,排出痰濕濁氣;補肝腎陰精,制約亢旺的肝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從而使眩暈得以控制。
現代醫學隨著神經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和對后循環缺血研究的深入,人們認為后循環缺血發病的主要原因有:①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最常見的部位是椎動脈起始部和顱內段,導致缺血的機制主要是動脈的狹窄或閉塞;②栓子脫落也是引起后循環缺血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栓子可能是來源于心臟的贅生物、附壁血栓及主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③頸椎退行性變,椎間隙變窄和骨贅形成,亦可導致椎動脈受壓,出現后循環缺血癥狀;④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也是后循環缺血的另一個重要病因?,F代藥理研究發現,半夏[5]主要成分為生物堿,可通過促進唾液及支氣管分泌液分泌作用祛痰。白術[5]含有白術多糖氨基酸;澤瀉[6]含三萜類、甾醇、含生物堿,茯苓[6]含多糖類、三萜類。含有白術、茯苓、澤瀉的復方可使尿中的鈉、氯、鉀和尿素的排泄量增加因此有利尿作用。女貞子[7]具有降糖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旱蓮草[8]的提取物總黃酮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牛膝[9]含皂苷及甾類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粘度和纖維蛋白原含量,抗血小板粘附和抗血栓形成作用。菊花[10]含揮發油,具有增加血流量、降壓作用。基于以上原理發現,眩暈寧是通過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調整血壓血脂,抗自由基等作用而改善患者眩暈癥狀的。
本資料表明,在臨床采用眩暈寧片治療眩暈,治療后眩暈癥狀消失明顯好轉,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這說明眩暈寧片是治療眩暈的一種安全、可靠、有效,值得推廣的治療藥物。
[1]英黎·眩暈疾病與藥物治療·中國全科醫學,2005,8(12):991-992.
[2]中國后循環缺血專家共識組.中國后循環缺血專家共識.中華內科雜志,2006,45(9):786-787.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4]王維治.神經病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7.
[5]鄭虎占.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北京:學苑出版社,第二卷,1997:1670,1476.
[6]沈映君.中藥藥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0:148.
[7]車德亞,陳林.女貞子化學成分及其藥理研究進展.現代臨床醫學,2009,35(5):323-325.
[8]王雪梅,張建勝,戴云,等.旱蓮草總黃體酮的提取及其體外抗氧化性研究.時珍國醫國藥,2009,20(2):356-358.
[9]李凱,黃李平.牛膝研究應用概況.醫學研究雜志,2009,38(10):124-126.
[10]藏文華,牛嵩山.菊花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國醫論壇,2009,24(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