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俠彪 趙偉國 李運景
菌毒清顆粒是本院醫院制劑品種,在本院應用歷史悠 久,主要由板藍根、穿心蓮、金銀花等藥材經現代工藝提取而成的中藥制劑,具有清熱解毒、養陰降火、涼血利咽等功效。由于本品在治療流行性感冒、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療效確切,得到了廣大醫生及患者的肯定。雖然臨床應用中尚未發現有嚴重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的情況,但缺乏相關研究資料和數據的支持,因此本研究將通過小鼠急性毒性實驗對該制劑的安全性進行評價,以期為臨床安全合理應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1.1 供試品 菌毒清顆粒(中山市人民醫院,20100928),規格12 g/包(約相當于0.46 g生藥/g)。
1.2 實驗動物
1.2.1 品系和級別 KM小鼠,SPF級;數量及性別:30只,雌雄各半;購入時體重:15.6~17.8 g;提供單位:由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動物質量合格證明編號:0075804。
1.2.2 識別方法 KM小鼠采用被毛染色法,使用飽和苦味酸對小鼠進行編號,在小鼠體表不同部位的被毛涂染斑點,以示不同號碼。以小鼠皮膚染色和籠具雙重編號標記識別。
1.2.3 飼養管理 KM小鼠飼養在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SPF級動物房,動物飼養條件:5只/箱,群養,飼養溫度與濕度:20~25℃,40~70%,采用12 h:12 h晝夜間斷照明;飼養室條件始終保持穩定,以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喂以全價顆粒飼料(由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自由進食飲水,飲用水為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的純凈水,由飲水瓶自由攝取。檢疫:SPF級KM小鼠檢疫4 d。期間每日檢查動物一次,未發現不健康的動物,取全部健康小鼠進行實驗。
1.3 主要實驗儀器 BS-3000A系列電子天平,上海友聲衡器有限公司。
2.1 劑量設計與分組 設計依據[1]:《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預試KM小鼠采用本實驗方法給予受試藥物,未觀察到小鼠出現毒性癥狀,無小鼠死亡;劑量設計與分組:依據《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將檢疫合格的KM小鼠按體重隨機分為菌毒清顆粒組20只和溶劑對照組10只,雌雄各半。采用最大給藥量法,給藥組按最大濃度(1.013 g/ml)及最大給藥體積(0.3 ml/10 g體重)給予受試藥物,劑量為91.17 g/kg體重。

表1 菌毒清顆粒急性毒性試驗體重結果(x ± s,g)
2.2 實驗方法 供試品配制方法:取菌毒清顆粒10.13 g置于研缽中研磨,加入少量蒸餾水繼續研磨后,用蒸餾水定容于100 ml,得1.013 g/ml藥液。
給藥方法[2-3]:24 h內連續灌胃給藥3次,每次按小鼠0.3 ml/10 g體重進行給藥,兩次給藥相隔約6 h,灌胃前小鼠禁食約12 h,不禁水,最后一次灌胃后再禁食1~2 h;菌毒清顆粒組給予1.013 g/ml菌毒清顆粒藥液,溶劑對照組給予等量的蒸餾水。
2.3 檢測指標 觀察:觀察動物體重變化、飲食、外觀、行為、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動物死亡情況等。詳細觀察并記錄給藥后4 h內小鼠的反應情況,然后觀察1次/d,連續觀察14 d。記錄所有小鼠的死亡情況、中毒癥狀及中毒反應的起始時間、嚴重程度、持續時間、是否可逆等。
體重:于給藥當天(D0)、給藥第1天(D1)、給藥第3天(D3)、給藥第7天(D7)、第14天(D14)測定小鼠體重1次。解剖:觀察期結束,全部存活小鼠進行大體解剖,當發現組織器官出現體積、顏色、質地等改變時,對其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觀察:給藥觀察14 d,小鼠活動正常、被毛光亮,無異常分泌物,無小鼠死亡;體重:給藥當天(D0)給藥組體重與溶劑對照組比較顯著升高(P<0.01),給藥前(D-1)動物分組,兩組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后所有動物體重正常增長,且在其他各測定時間點體重與溶劑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體重的統計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解剖:全部存活小鼠大體解剖,肉眼觀察未發現組織臟器出現體積、顏色、質地等出現改變。
研究文獻記載板藍根、穿心蓮等藥物及其提取物制劑存在一定的毒性和潛在風險[4,5]。雖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尚未發現有毒性和不良反應的報道,但考慮到菌毒清顆粒組成藥物中包括板藍根、穿心蓮等藥物,為了給臨床合理安全應用提供更有力的證據,我們對菌毒清顆粒進行了急性毒性的研究。根據本研究的數據結果,依據《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急性毒性試驗判斷標準菌毒清顆粒,在本實驗條件下,采用最大給藥量法(劑量為91.17 g/kg)連續觀察14 d,未觀察到小鼠出現毒性癥狀,無小鼠死亡,LD50>91.17 g/kg體重。此劑量相當于人常用劑量0.69 g/kg(按70 kg人,24 g/次,2次/d計)的133倍左右,參考相關規定及有關研究[6-7],單次給藥量>20 g生藥/kg體重而實驗動物不出現死亡者,可以認為該藥是安全的。而本研究的實驗結果為91.17 g/kg體重相當于41.94 g生藥/kg體重,因此可以認為菌毒清顆粒在正常劑量應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屬于較安全的制劑。
[1]《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課題研究組.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2005-03.
[2]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93-295.
[3]徐叔云.藥理實驗方法學.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4]龐竹林,湯郡,朱蔚云,等.板藍根對試驗性小鼠遺傳毒性的影響.廣州醫學院學報,2000,28(3):41-44.
[5]張玉萌,栗曉東,劉萍,等.穿心蓮制劑引起急性腎毒性的文獻回顧性分析.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0,7(6):360-362.
[6]謝秀瓊.中藥新制劑開發與應用,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40.
[7]袁國卿.芩連術苓散急性毒性實驗研究.時珍國醫國藥,2010,21(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