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彥玲
宮頸鱗癌宮頸癌的發生是一個由癌前病變演變為癌的連續性病理過程。許多研究己經提示,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原因[1]。我們應用抑制基因蛋白(P16)來檢測不同的HPV感染性宮頸病變中,為提高早期診斷率尋找更為客觀、可靠的指標及監測病變的進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活檢或手術切除的子宮頸組織標本,分為2組:①實驗組:共105例,其中子宮頸鱗癌15例,子宮頸上皮內瘤變89例CINⅠ組39例,CINⅡ組18例,CINⅢ組32例;②對照組:20例為非子宮頸病變手術切除正常子宮頸組織標本。
1.2 檢測方法
1.2.1 HPV檢測 石蠟常規包埋切片,水化,枸櫞酸鹽緩沖液微波修復抗原15 min,免疫組化。HPV陽性物質定位于細胞膜和細胞質,陽性標準以細胞膜和(或)細胞質出現棕色顆粒為陽性表達,陽性細胞 >5%者為陽性。
1.2.2 P16檢測 所有標本均經10%福爾馬林液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厚0.4 μm,常規HE染色,光鏡下行細胞形態學觀察,以確定病理診斷及分組。免疫組化染色采用S-P法,按說明書操作。陽性對照片為已知宮頸癌陽性片,PBS代替一抗為陰性對照片。免疫組化結果:P16蛋白陽性表達可見細胞質和細胞核棕黃著色,連續觀察10個高倍視野,以免疫組化反應陽性細胞數超過25%作為陽性的診斷標準。
1.3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HPV與P16在宮頸上皮內瘤病變中表達的相關性
HPV與P16在宮頸上皮內瘤病變中表達的相關性,HPV16、P16在頸上皮內瘤病變和癌組織中均有較高表達,在HPV陽性表達的癌組織中,Ki267表達多在“++”以上,而12例HPV陰性癌組織中,P16亦為高表達。經等級相關性分析,HPV和P16在頸上皮內瘤病變和癌組織中的表達呈顯著正相關(χ2=20.11,P<0.05)。見表1。
人類腫瘤中的細胞增殖失控是發生惡性病變的重要原因,P16是近年來發現的與細胞周期調控密切相關的抑癌基因,它定位于人類染色體9P21,全長8.skb,由2個內含子和3個外顯子組成。P16是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DK4/6的抑制因子,P16基因轉錄抑制必然導致P16表達減少甚至消失,cyclin D失去競爭對象,大量與CDK4結合,激發Rb的磷酸化,細胞大量由G1期進入S期開始增殖,在無限制增殖過程中發生表型變化導致腫瘤形成。隨病變進展,P16蛋白以漿表達→漿核共表達→核表達依次推進,推測漿內可能作為腫瘤抑制基因的靜止狀態存在,需要時進入核內發揮作用。何慧儀等[2]發現,宮頸癌與癌前病變中P16的表達升高與HPV的感染有關,所以推測腫瘤細胞中P16的強陽性表達即意味著HPV在細胞中的整合。本研究發現P16的陽性率及陽性細胞的分布、著色強度在HPV感染的不同病變中均有不同,并隨著病變程度的加重P16陽性率明顯增高,陽性細胞的數量明顯增加,著色明顯增強。對于P16蛋白在宮頸鱗癌中高表達可能與Rb基因的失活有關[3]。Rb可抑制P16基因的表達,提示在Rb基因失活的腫瘤中,失活的Rb蛋白一方面失去對細胞周期的調節作用,使細胞生長失控,導致腫瘤發生;另一方面解除了對P16的抑制作用,使P16轉錄反饋性表達增強,導致P16蛋白表達升高[4]。綜上所述,P16缺失可能導致宮頸癌的發生,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宮頸癌的細胞周期實現的。因此P16基因在宮頸癌的診治中發揮重要作用,可成為基因治療宮頸癌的靶基因。
[1]車雅敏,王家璧.HPV在宮頸癌發病中的作用機制研究.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4,31(4):306-309.
[2]何慧儀,盧麗娜,杜洪,等.Ki-67、Survivin、P16表達在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診斷中的意義.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3):1825-1827.
[3]董建新,韓萍,侯靈彤.宮頸上皮內瘤變與基因表達.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8):2591-2593.
[4]張亞靜,拉萊,蘇祖克,等.P16、Ki-67在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7,30(4):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