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宓言永復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數字校園是實現智慧校園的基礎,但智慧校園更多的是強調按需服務、快速反應、主動應對等,更多地體現智能、聰慧的特點。
雖然,大家對智慧校園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定義還不清晰,但智慧校園應該具備如下基本要素:
1. 感知層:對學校的人員、設備、資源的全面感知;
2. 網絡層:各類網絡的互聯互通,所有感知信息的實時傳遞;
3. 數據層:數據的全面集成和智能分析;
4. 應用層:智能決策、按需服務、靈活應對。
要實現全面的智慧校園,我們還有很多努力要做,一方面是全面感知;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感知信息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分析、預警預測、智能決策、資源合理調度、智能應對等。
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應該依靠應用驅動、價值驅動來實現,以面向學校教學、科研、生活、管理的智能服務為目標,尋找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價值點。重點包括提供移動服務、情景感知服務、應急服務等,在技術上應當盡量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園一卡通、移動定位、視屏監控等感知技術,同時也需要結合更多的R F I D等傳感器技術。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不能將R F I D技術理解為物聯網的全部,那只是其中的感知部分,我們更應該考慮利用技術特點、突出應用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