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天津市地下鐵道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300051)
凍結法施工技術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和煤礦建設,同時目前還被應用在城市地鐵工程施工中。根據地鐵工程特點,凍結法多用于地鐵聯絡通道、盾構洞門加固等工程部位。本文以天津地鐵2號線翠阜新村站~沙柳路站聯絡通道凍結施工為例,重點闡述了凍結法施工關鍵工序的施工技術措施。
翠阜新村站~沙柳路站地下區間隧道從翠阜新村站開始,沿衛國道至沙柳路站。區段內設兩座區間聯絡通道。其中1#聯絡通道處地面標高約為2.2 m,左、右線隧道中心標高分別為-15.171 m、-15.170 m,2#聯絡通道處地面標高約為2.10 m,聯絡通道與左、右線隧道中心相交的里程分別為DK18+040.410、DK18+037.220,聯絡通道由與隧道鋼管片相接的喇叭口、水平通道和泵站構成。
在凍土帷幕及附近未凍土中設泄壓孔,通過釋放泥水卸壓消散凍脹力。最大凍脹力控制在0.4 MPa以下。采取快速凍結,以減小凍脹量,同時也有利于凍融時的土體收縮。凍土帷幕解凍時有少量收縮,從而使地層產生融沉。為了消除地層融沉引起的地面沉降,在隧道和旁通道襯砌上預留注漿管,采取跟蹤注漿的方法加以補償。實時監測施工過程中地表、管線、建筑物和隧道結構的變形,分析、預計施工對地面建筑物可能產生的最終影響,為調整、確定凍結施工參數提供可靠依據。如地面有條件,融沉注漿時視地面沉降情況可采取地面注漿的方式,以提高控制地層沉降的效果。
2.2.1 在凍土帷幕設計時,選擇比較安全的平面彈性計算模型,并取較大的安全儲備,確保凍土帷幕強度和穩定性。
2.2.2 合理布置凍結孔,嚴格控制凍結孔開挖區外圍的凍結孔間距。在旁通道頂部設三排凍結孔,以加大凍土帷幕拱部厚度,并使旁通道頂部的一排凍結孔穿越對面隧道頂部管片,確保凍土帷幕拱部與隧道管片間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集水井位置用“V”字形布孔方式(見圖1),即在兩條隧道內布置凍結孔,以消除過去集水井開挖時割除凍結管帶來的風險。
2.2.3 在與凍土帷幕交接的隧道管片內側敷設冷凍排管和保溫層,以確保凍土帷幕不存在影響安全的薄弱環節。除按常規對凍結管路做好保溫工作,對靠近凍土帷幕附近的隧道管片表面必須加強保溫。保溫采用現場噴涂聚胺脂發泡材料或掛聚苯乙烯保溫板,其隔熱性和密閉性好,并且阻燃。同時,盡可能減少隧道內空氣對流,尤其是不能直吹凍土帷幕和與之接觸的隧道管片。

圖1 集水井凍結孔布置方式
2.2.4 加強對凍結過程的檢測和控制。通過檢測和控制各個凍結孔的鹽水流量和鹽水溫度,使凍土帷幕快速均勻發展。在施工過程中,密切監測凍土帷幕溫度、支護層溫度和變形、凍土帷幕內孔隙水壓和地面及隧道變形等,并根據監測結果判斷凍土帷幕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必要時可以通過調整凍結時間、凍結鹽水溫度和鹽水流量加以控制。
2.2.5 為了保證施工安全性,預防冷凍機組停機,將采取以下措施:選用可靠的凍結施工機械;加強偶然停凍時的凍土帷幕監測,采用雙回路供電。
2.3.1 開挖前對旁通道兩側隧道管片采用預應力支撐加固。支撐方式為:在洞口兩側的管片接縫處各設一榀支架,每榀支架設7個支撐點,支撐在隧道四周,并根據隧道變形用千斤頂給各支撐點施加預應力,參見圖2。同時對鋼管片接縫進行焊接。
2.3.2 設計采用強度與剛度較大的20#工字鋼+20#槽鋼+噴射混凝土臨時支護結構,根據凍土帷幕穩定性監測情況,可以調整支護步距并增加內支撐,采取隨掘隨支的作業方式,以控制凍土帷幕變形。

圖2 隧道預應力支撐結構示意圖
2.3.3 采取分步開挖,先開挖水平通道,然后擴大喇叭口,施工完水平通道和喇叭口結構層后再挖集水井。
2.3.4 在開挖工程中對凍土帷幕表面溫度和收斂進行量測,根據測量結果調整開挖步距及支護強度,以避免因凍土帷幕變形過大而引起凍結管斷裂的問題。要求凍土帷幕暴露面長度不大于1 m,暴露時間不大于12 h,暴露面位移不大于20 mm。
2.3.5 開挖后及時對凍土帷幕進行保溫。方法是在暴露的凍土帷幕表面敷設保溫板,在鋼支撐外側加木背板。
2.3.6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嚴密監測地面建筑物和隧道變形,確保地面建筑和隧道安全。
在城市地鐵建設施工中,凍結法工藝目前已廣泛應用。在市區進行凍結法施工除考慮凍土帷幕穩定性、開挖安全外,凍結法引起的施工區域凍脹、融沉對鄰近的地鐵隧道、地下管線、地上建構筑物的影響也是施工的重點控制內容。在整個凍結法施工期間應嚴格按照專項方案進行施工,并在施工全過程中做好監測工作,根據監測情況,及時調整施工各項技術參數,保證施工區域及周邊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