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
日前,中俄雙方天然氣價格談判并沒有達成共識,天然氣合作計劃再度擱淺。
這個結果之所以讓一些人感到意外或有些失望,其原因恐怕是他們至今不能以一種平常心看待中俄關系。他們對中俄關系的理解可能仍受到上世紀50年代雙邊“友好互助”關系的影響。在當時的背景下,蘇聯幫助中國援建156個項目,而中國也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盡可能優先滿足蘇聯的需要。
過去這種關系實質上是不太平等的關系,而中國是被動和從屬方。蘇聯解體后,中俄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伙伴關系。那種為某一重要事件的“應景需要”而設定最后時間,讓企業不計代價完成談判、簽署協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的中俄關系可貴之處在于已經超越意識形態之爭。無論是俄式資本主義,還是中國式社會主義,我們都認為這是兩國根據國情和實際需要來選擇的,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選擇。
所以,我們要理性去審視中俄整體關系,以平常心評價中俄間每一件事。對于俄與西方的接近,我們歡迎俄主動與美國、北約改善關系,因為這不僅有利于俄羅斯,而且有助于世界安全。
還需要看到的是,中俄之間不僅沒有敵對因素,相反還有重要的戰略相互倚重因素。這也是中俄經常能在涉及重大利益的國際問題上相互協調配合的原因,比如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利比亞問題等。我們以平常心對待中俄關系,就是以盡可能客觀的心態去看待雙邊關系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現的問題,擺脫過分“理想化”、“情緒化”的心態。
(王酈久)
2011年6月17日
在能源依然是我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約束條件的大背景下,我國南海的能源開發,可以說刻不容緩。
長期以來,我國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對南海周邊國家提出了“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和方針。然而,迄今為止中國的和平善意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相關國家反而趁此機會肆意分割我海域、公然掠奪我國的資源。這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大局。
至此,對于我國的南海戰略和南海政策,需要有“頂層設計”,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統謀劃”。具體來講,我國要把南海能源遠期、中期、近期開發和利用,做出長遠、全面、詳盡的規劃,并制定階段性實施計劃和政策,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有所突破。
此外,我們應以實質性行動開發南海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可以考慮在目前由我國控制的島礁周圍海域選定一個地區,設立國際共同開發區域進行試驗性開發,從而促使周邊國家坐下來與我們商量共同開發問題,并采取實際行動開發南海油氣資源,以最大限度維護我國在南海的權益和主張。
至于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南海能源戰略,筆者以為,至少應包含幾個方面:以重點國有企業為先導和主體,積極主動開發南海油氣資源;針對深水油氣勘探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技術的特點,國家宜從財稅、金融等多方面加大對南海能源開發的支持力度;國家應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把海南建設成為實施南海能源開發的后方戰略基地;海峽兩岸在南海問題上有共同利益,也有許多共同認識和默契,應求同存異。
(王 軍)
2011年6月20日
中國石油企業應摒除一貫的生產為主的思維,避免將“走出去”等同于到海外賺取資源。而應通過生產貿易兩條腿走路,保障石油供給安全。
中國有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有三大實力不弱的國有石油公司,應該說這是生產方面的優勢。但是,當前,全球范圍內資源國的資源民族主義已經相當嚴重,中國大舉收購海外資源的行為在國外屢屢被認作是新殖民主義的典型。雖然我們自己認為這是友好合作。但是,我們走出去占資源的做法,將遇到來自資源國越來越大的阻力,我們在做出越來越大讓步的同時,還將加大成本投入。
何況,我們還要組織國內外人員、物資去資源國生產經營,對于十分缺乏國際經營文化理念、知識和手段的國內企業來說,到海外生產的難度比做海外貿易難得多。然而,石油貿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限于實物交易和運輸,金融市場(主要是石油期貨)對石油價格和市場供需的調節作用也越來越強。
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的很多國家都是石油進口國,本國的石油生產還不如中國多,他們就是通過石油市場、石油貿易來保障本國石油供給的。而中國對于全球石油貿易、金融體系的參與卻嚴重不足。
當前,中國石油工業形成了“政府主導、央企壟斷、生產保障供給和資源保障生產”的基本特點。在這一思維限定下,中國石油企業的走出去,表面上是生產可以保障國內供給,但實際上由于受當地地理條件、基礎建設、政府管制的限制,我們的產出主要是供給別國的,根本不能保障國內供給。因此,在考慮中國石油供給安全時,還需要更多戰略思維的轉變以適應新時代的大趨勢。
(朱 凱)
美國《油氣周刊》
2011年6月13日

美國各大石油公司正加大頁巖氣和油領域的投資力度,以搶得先機。
埃克森美孚日前出資16.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東北部馬塞勒斯頁巖區兩家天然氣生產商的業務。收購交易于6月2日完成。埃克森美孚表示,公司將把這兩家生產商的產能和雇員并入XTO能源子公司。雪佛龍公司進一步擴大了其在美國的頁巖氣探區面積。在完成收購美國天然氣公司阿特拉斯能源公司3個月以后,雪佛龍公司于今年5月又購買了馬塞勒斯頁巖另外22.8萬英畝探區的鉆井和開發權。馬塞勒斯頁巖是埋藏在美東北部幾個州下面的巖層,已成為美天然氣最豐富的來源之一。
馬拉松石油公司日前也表示,公司已同意出資35億美元購買私募股權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KKR)在南得克薩斯持有的部分石油資產,這也是迄今為止Eagle Ford油頁巖地區最大的交易之一。該交易包括Eagle Ford油頁巖地區14.1萬英畝的面積,還有機會購買另外1.4萬英畝的面積。
(曉 華)
道瓊斯
2011年6月7日
韓國油氣需求幾乎全部來自進口。為確保長期的能源供應,該國正加快海外資源的收購。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資源事業部執行董事Young-Sung Park日前在吉隆坡的一次行業會議期間表示, KOGAS有興趣從加拿大和美國購買更多的頁巖氣資產。KOGAS在今年2月收購了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公司頁巖氣資產,計劃向這個頁巖氣資產投資11億美元。
韓國總統李明博今年3月出訪時簽署了一項有關韓國和阿聯酋聯合勘探阿聯酋國內3個未開發油田的協議。根據協議,兩國將從2014年起的30至40年內在這個中東國家的3個油田最少開發10億桶原油。
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今年3月22日簽署了兩份超過20億美元的石油協議。其中一份是與美國阿納達科石油公司簽署了一項石油協議,韓國油將耗資15.5億美元購買后者頁巖油儲量的23.67%股份。另一份是一份價值5.15億美元的石油協議,韓國油將購買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Altius公司的95%股份。
(曉 華)
英國石油公司BP網站
2011年6月8日

英國石油公司(BP)日前發布《2011年世界能源統計報告》稱,2010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全球經濟快速反彈刺激能源消費強勁增長,增速創下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2010年全球所有形式和所有地區的能源需求均出現強勁增長,而化石燃料消費的強勁增長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速達到1969年以來的最大值。
BP首席執行長達德利表示:“2010年全球能源消費強勁增長既有周期性的因素,也有結構性的因素。周期性因素反映出了全球經濟從低迷時期的快速復蘇刺激工業產量強勁反彈。而結構性因素反映了發展中經濟體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在經歷了全球經濟低迷的沖擊后,2010年全球能源消費出現強勁反彈,增長幅度達到5.6%,輕松地超越了2008年經濟衰退前達到的峰值。
BP首席經濟學家魯爾博士表示:“此次經濟衰退期間受影響最小的非經合組織經濟體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2010年底,全球經濟活性整體已超過危機前的水平。”
(曉 華)
《烴加工》
2011年第5期

普華永道公司最新報告顯示,一季度全球化工并購交易活性同比大幅增強。
一季度全球化工行業單筆交易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并購交易為31筆,總價值達410億美元。而2010年一季度這兩個數字分別為21筆和230億美元,交易數量和交易價值分別同比增長48%和78%。一季度全球化工行業共宣布293筆并購交易,而2010年同期數量為274筆,增長7%。
普華永道全球化工業務負責人Tracey Stover表示:“一季度全球化工業并購交易活性大幅增強主要歸功于:公司資產負債表改善、營利能力增強以及業務前景看好這三方面的原因。經濟低迷時期,大部分并購交易集中在由戰略買家購買的中小型并購交易,隨著經濟走出低迷,大宗交易開始大幅增加,不同類型的買家紛紛出現。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和化學品需求基本面繼續走好的刺激,預計全球化工并購交易活性將繼續保持高位,因此2011年將成為化工行業并購交易非常強勁的一年。”
(曉 華)
俄羅斯《石油與資本》
2011年3月

俄羅斯公司,包括盧克石油公司和俄天然氣工業公司等在烏茲別克斯坦合計有十幾個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俄方在這些項目中持有的天然氣儲量合計約1萬億立方米。
2011年俄羅斯從中亞3國(包括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的天然氣進口量將比2010年增長8億立方米,達到388億立方米,其中以烏茲別克斯坦最多,將超過153億立方米。
在所有在烏的俄羅斯公司中,以盧克石油公司持有的天然氣儲量最多。該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東南和西北地區均持有天然氣開發許可證。此外,在烏茲別克斯坦南方,盧克公司也正在開發幾個氣田。在所有上述地區,盧克公司持有的天然氣儲量達8160億立方米。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幾家子公司在烏茲別克的合資企業中持有的天然氣儲量,合計約為1140億立方米。此外在倫敦注冊的幾家在烏的外資企業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還持有約570億立方米的儲量。
(高壽柏)
俄羅斯石油網
2011年5月22日

UAREGNUM通訊社報道,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利莫夫訪問印度期間,烏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與印度ONGC公司的OVL公司簽訂了在烏和第三國石油天然氣勘探和開采領域進行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指出,雙方將建立聯合專家工作小組商定在烏以及第三國進行合作的具體油氣田。
據印度媒體報道,烏可能向印度公司推薦烏斯裘爾特地區的油氣田。2001年起,烏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連續增長,其中大部分(57%)來自該地區。目前,有多家外國公司在該區進行地質勘探,包括俄氣公司、俄盧克石油公司、韓國Daewoo 和KoGas公司、中國CNPC以及馬來西亞Petronas。
在烏斯裘爾特地區的外國公司的地質勘探總投資約為7億美元。此外,2010年2月,越南國家石油公司Petrovietnamt和烏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還簽訂了在烏斯裘爾特的科索爾斯克投資區進行5年地質勘探的基本原則協議。越南石油公司5年內在55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將鉆3口井,設計投資為3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