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劉琦,劉曉戎,宋華
(1.山東建筑大學山東省建筑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1;2.山東建筑大學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1;3.中國建筑上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住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居住建筑文化品質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價值越來越受到珍惜。因此,研究適合中國國情及各地地方特點并滿足人們居住生理及心理要求的住宅,成為當今居住文化發展的重點。
近年來,一些具有中式風格的住宅陸續出現,特別是以傳統民居為藍本,進行提煉再創造的例子很多,如北京的“觀唐”、“紫廬”、“易郡”、上海的“九間堂”等。這些優秀的作品在傳統的中式建筑風格的基礎上結合了現代建筑的設計理念和建筑技術,大膽地運用了新的建筑材料,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觀和生活方式,將中式建筑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但這些項目多是別墅類型,更多地仿照傳統的四合院空間布局,展現東方人的宜居觀點和生活哲學,而在多層住宅方面,由于重視元素應用難度較大,至今難有比較優秀的項目出現。濟南中建瀛院在這一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
中式住宅,業已成為住宅開發和設計領域的一個熱點。2004年,由《中國建設報·中國樓市》發起的“中國風”主題論壇和“中國新本土居住典范”活動首次將中式住宅的理論探索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2005年又成功舉辦“中國風·中式住宅新趨勢高峰論壇”。面對中式命題在住宅領域的興起,國內中式住宅設計方法的研究也將不斷深入。

圖1 小區鳥瞰圖
中建瀛園項目由中建信和山東置業有限公司開發,占地約13.5hm2,總建筑面積 22.8 萬 m2。建設項目由37幢低層住宅,17棟花園住宅,1幢11+1層高層住宅,1棟26層高層單身公寓,1棟2層會所,1棟6班幼兒園和部分沿街商業組成。
中建瀛園位于濟南長清大學園區,山東藝術學院南側。基地東臨紫薇路,南側為大沙河及30m的河濱綠化帶形成自然景觀,北面是規劃道路。
總平面的布置強調人居環境與建筑的共存和融合,精心處理“人—建筑—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順應基地地形,對現狀做出了良好的回應,建筑布局(圖1)形成南低北高,西低東高的走勢。沿紫薇路布置形象主入口,沿大沙河設置兩個步行出入口,方便小區住戶與河濱景觀帶的互動。合理的社區配套設施提升了現代人生活的品質,地塊入口設有高檔會所,小區中心的公共綠地設有陽光草坪與集中綠化。
中式住宅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風貌,將建筑融合于自然,這是傳統中式住宅最大的特色,體現了人與自然、建筑的和諧共生。每個時代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但沉淀在建筑深層次內的文化內涵是不變的。新中式住宅是對中國傳統建筑的一種傳承和發展,是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設計手法。

圖2 組團鳥瞰圖
建筑的本原是空間,中國傳統居住建筑空間形式大多是向心內斂的院落式布局。不論是北方的四合院還是南方的天井都是從空間上區分了屋的內外,也從心理上界定了家的內外。院落是中國傳統建筑的生活核心,一個內斂型的院落會讓一個家庭更自然,家庭成員之間更有親切感,這也是中式住宅所強化的一種居住精神——深深的院落情結。無論是白居易的“動搖風景麗,蓋覆庭院深”,還是蘇軾的“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或是李清照的“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中國式的浪漫詩意大多寄情在庭院中。庭院,中國風水上所追求的“藏風聚氣”之地,它與中國人內斂含蓄的民族性格相協調,是中國民居的基本形態和重要胎記。實際上這種私家宅院是中國人心中最向往的空間,這也是中式居住和西式居住最大的不同。理想的中式住宅應該體現東方意境和現代居住建筑的融合;使內斂、含蓄的建筑空間與怡情山水的風景特質相得益彰,使“環境”與“意境”融合共生。
中建瀛園院落設計包括三個層次,一為公共空間——入口廣場,二為半私密空間——街坊,三為私密空間——內院。
入口廣場由會所、高層公寓圍合而成,面向城市道路——紫薇路敞開。廣場以硬質鋪裝和綠化及部分水面組成,以山石、水體、建筑、植物為主要元素,以灰白結合的墻身、具有中國古典特色的圖案、雕塑、景墻和景亭為筑景依托,做到了親山、親水、親園,形成了城市空間與小區的過渡。
住宅每4~5棟建筑圍合成一個組團(圖2)。南北入口相對布置,構成半私密空間——街坊,幢幢相連的門樓,親切的鄰里、街坊,每當過年過節,鄰里互相拜年祝福,火紅的燈籠再加上吉慶的對聯,已經成為許多中國人心中對于“家”的夢想。中建瀛園項目較好地利用兩排建筑的間距形成了街坊,給居住此間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交往的空間,大家可以在一起聊天、乘涼、散步、串門,使鄰里之間形成了具有較強親合力的區域社會群體。
低層住宅一層設置私家院落,形成私密空間——內院。底層庭院更是借鑒了傳統院落的特征,封閉的圍墻以實為主,局部設置少許方孔,形成院內外環境的交融和滲透。同時又保證了住戶的私密性。低層住宅頂層退臺處理,形成住戶的屋頂花園,讓住戶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陽光、空氣、綠化,與自然親切對話,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多層及高層住宅都是從西方模式中引進而來,其豎向疊加的居住模式與我國傳統人居理想有著天壤之別,那么如何在一個多層建筑中解決眾多的私家院落呢?方案采取每戶設入戶花園的處理手法,以形成私家院落的意象(圖3)。院落是中國傳統民居的靈魂,西方住宅以起居室為核心展開布置,而中國傳統民居則以院落為中心。入戶花園的設置,形成一個充滿靈性的前庭院,它是入戶的前奏空間,使建筑有了一個由室外公共空間進入室內空間的過渡、承接與緩沖,使私密空間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與擴展。這種中性空間補充了室內空間的不足,成了人們在家中走進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場所。

圖3 多層住宅標準層平面圖

圖4 低層住宅南面效果圖
吳良鏞先生指出:“我們要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傳統,對待傳統的態度不應是簡單的抄襲,而應該是在學習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的前提下發展和創新”。因此,對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繼承,不是簡單的模仿、抄襲,而是要深刻的研究其精神內涵,吸取其精華,作到古為今用。好的中式建筑應該“得其意忘其形”。用現代的建筑語言、手法、理念來表達傳統人文精神是現代中式建筑的精髓所在。
中建瀛園在建筑體型處理方面,運用現代的構圖手法穿插不同功能體塊,同時以傳統建筑手法處理細部設計,如錯落有致的山墻、深色考究的壓頂等,創造出一種既包含現代建筑的簡潔明快,有不失細致和優雅的美感,富有現代中式韻味。
中建瀛園在立面設計中,以傳統的民居形態為著眼點,提取傳統民居灰磚白墻等基本形態的特征,運用現代材料,形成簡潔明快的中式風格(圖4)。在設計中引入傳統特色的套花窗欞、屋檐、簡瓦、灰磚墻面、灰磚院落、實木宅門、抱鼓石等元素,構成立面豐富的進退關系。在以白、灰顏色的基礎上輔以浮雕,局部朱紅色宅門等寓意富貴吉祥的元素,使整個建筑外觀更加精致,流露出一種古典韻味的氣息。灰磚青瓦,從屋頂到立面所選用材料的質感,呈現出中國人骨子里“親地”“戀木”的自然情感。立面設計充分考慮到凸窗、陽臺、空調機位、墻面分割線的造型裝飾作用,讓這些元素轉化為立面設計的線條處理,使建筑形體更加修長挺拔。并利用不同質感的光面、毛面材質搭配,透空、玻璃欄桿和實墻面虛實結合等手法賦予建筑外觀以豐富的肌理和時尚的感覺。
中國傳統建筑中,顏色的運用格外考究:灰意實、白意虛,二者的結合,令建筑外觀在色彩上更有層次感和韻律感。中建瀛園的建筑色彩,以灰色為主,白色為輔。白色、灰色給人一種古樸、典雅又不失現代的親和感覺。在院落外部以灰磚白墻為主調,組院內庭院則以白墻為主,這就形成了“對外:建筑凝重尊貴,對內:建筑親切宜人”的不同氛圍,使建筑形成鮮明的雙重性格特征。
中建瀛園空間結構上有意遵循了傳統住宅的布局格式,但不循章守舊,能自成特色,來滿足現代人對室內外空間的使用要求。在建筑材料的應用上,適當采用現代建筑材料,例如鋼和玻璃配合大面積開窗以及室內空間的合理重構,來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并使之與中國古典主義的元素互相融合。住宅外貌上雖不全是傳統建筑的形式,但整體風格上,仍然保留著中式住宅的神韻和精髓。簡潔而有個性的白墻黛瓦、細紋的墻腳、青磚的步道、密集的竹林、青石鋪就的巷道等傳統元素得到了繼承。灰與白,私密與公共,傳統與現代,不同時空向度的線索交織對話。方寸之間,卻有園中園、院中院,層層疊疊。喚起曾經在民居生活過的人的心理共鳴,形成與傳統中式建筑形態近似而內在神似的良好效果,構成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守望與對話。
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經成為業內共識。當今的現代中式建筑不僅僅是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等簡單中式建筑符號,而是建造一個具有中國文化價值的載體來滿足中國人自己的精神追求。新中式住宅應該吸收傳統建筑的精華,取其形,用其意,同時在設計理念上與時俱進,充分滿足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需求。
[1]廣州市唐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式住宅[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建筑創作雜志社.深圳萬科第五園[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3]王受之.中式現代住宅的探索軌跡[J].住區,2006(2):38-40.
[4]劉勇.北京龍灣[J].住區,2006(2):42 -43.
[5]吳良鏞.從“亞洲特色”到“城市復興”[J].建筑學報,2006(9):6-9.
[5]焦銘起,高宜生,彭飛,等.濟南近代傳統民居建筑的西方化變異探析[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0,25(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