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龍
饒河縣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比金市相望,縣域面積6765平方公里,人口15萬。饒河一比金口岸于1993年正式開通,設計規模為年過貨100萬噸,日過客400人次。饒河一比金口岸相距僅760米,除黑河外,是全省中俄對應相距最近的口岸,是運輸急鮮活農副產品、輕紡產品、家用電器、生活日用品的理想通道。近年來,饒河縣按照全省打造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的總體安排和雙鴨山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把饒河建設成為“邊貿重鎮和全市對外開放的黃金通道”的戰略定位,提出了“打口岸牌、走生態路,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富庶饒河”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舉全縣之力發展壯大外經貿產業。2010年,口岸進出口貿易額實現8.1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480%。饒河縣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對俄經貿先進縣”。外經貿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旅游、農副產品和山特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實現了科學跨越發展。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深刻認識饒河縣地處偏遠、處于全國經濟發展末梢這一縣情,認真分析饒河縣域經濟的發展方向,我認為只有依托口岸優勢,搶抓中俄雙方出臺《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地區及東西伯利亞合作規劃綱要》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對俄經貿合作適應性戰略調整,促進外經貿產業發展實現再跨越、再提升,才能把經濟發展的末梢變為經濟發展的前沿,才能真正實現縣域經濟的騰飛。我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通關環境,打造便捷口岸大通道
口岸通關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口岸客流、物流能否持續增長。近年來,饒河縣在縣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多方籌資建設完成了口岸高等級公路、口岸分流路、4條主要出口公路、口岸客貨浮箱固冰通道和國門查驗大廳、口岸輪渡碼頭、海關監管庫等設施,換饒鐵路項目即將轉入可研編制階段,機場項目正在選址,港口項目即將完成規劃和可研編制,并開通了饒河一比金定期旅客運輸班車。但現有基礎設施仍滯后于外經貿產業的發展,尤其是鐵路未通、機場未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口岸客流、物流的持續增加。因此,我認為必須堅持以“硬件更全、軟件更優”為目標,全力優化口岸通關環境,才能在各口岸新一輪競相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做大做強。
1.在硬環境上,全力加快換新天一饒河鐵路、機場、港口、貨檢通道、雙鴨山一饒河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開通哈爾濱一饒河一比金一哈巴國際客貨運輸線路,在第一步構建銜接內埠市場立體通道的同時。實施第二步貫通外埠遠東市場戰略,重點運作中俄公路鐵路大橋項目,并通過合作或租賃等方式在境外建設出海口,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陸海聯運、跨境江海聯運的新突破,使饒河口岸成為我省東部地區名副其實的對俄經貿大通道。
2.在軟環境上,籌建駐俄辦事機構,并充分發揮中俄饒河一比金混合工作委員會和口岸聯檢部門作用,加強與俄方政府和查驗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創建“人樂其行、物暢其流”的通關環境。加強俄語培訓和學習,全面提高全民對俄語言交流能力,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人人懂俄語、個個會經營、時時找商機、處處談邊貿的對俄貿易局面。每年組織雙邊教師、少兒互訪活動,并以中俄文化體育交流中心為平臺,經常性舉辦各類中俄文化體育交流活動。
二、加大扶持力度。壯大經貿主體實力
近年來。饒河縣外經貿企業發展十分迅猛,外經貿企業已發展到65家。其中,年貿易額超千萬美元的8家。超億美元的3家。但生產加工型外經貿企業少,企業沒有“拳頭”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為此,我認為應以最優的政策、最佳的服務、最寬松的環境,培育壯大外經貿主體,全面提升整體實力。
一是完善政策。積極為外經貿企業爭取外貿發展、市場開拓專項資金,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按照“扶優扶強,以強帶弱”的原則,完善《饒河縣外經貿發展優惠政策》,重點扶持以金實力公司為代表的3~5家外經貿骨干企業,提升其典型示范作用。鼓勵企業擴大進口,重點推進以森林采伐為重點的資源開發與合作項目,確保年進口木材達到50萬立方米。進一步完善《饒河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招引有規模、有實力的,尤其是生產加工型外埠經貿企業到饒河投資興業,就地生產加工適銷對路的對俄商品。擴大出口規模。
二是搭建平臺。進一步完善東北黑蜂產業園區優惠政策,啟動后續附屬項目建設,提升園區吸引力和承載力,年內確保晉升為省級工業示范園區。以饒河東北黑蜂產業園區和農墾經濟園區為依托,加快引進外經貿企業入駐園區,實現集聚發展、做大做強。
三是優化服務。加強政策引導和協調服務,及時宣傳介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國外法律法規和國際市場信息。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報關、結匯、退稅等諸環節的實際問題,使企業能夠規避、降低各種風險。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參加哈洽會和各類貿易展會,促進雙邊經貿企業擴大交流與合作。
三、建設特色基地。擴大在俄市場份額
近年來,饒河縣按照“內建特色基地、外辟多元市場”的總體工作思路,重點建設了對俄蔬菜種植出口基地1.5萬畝,日光節能溫室發展到220多棟,蔬菜種植大棚發展到1600多棟,大田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3萬畝,蔬菜生產專業村發展到3個,年對俄出口蔬菜2000多噸。創匯達100多萬美元。為進一步擴大饒河蔬菜在俄市場占有份額,我認為應搶抓我省制定出臺《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的有利契機,加快整合區域內蔬菜基地資源,全面提高蔬菜生產、加工、貯藏和市場開拓能力,全力打造饒河對俄出口蔬菜品牌。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饒河縣外向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蔬菜產業發展優惠政策,促進蔬菜生產集約化、區域化和專業化發展,形成以饒河鎮為中心、逐步向周邊鄉鎮擴展的蔬菜產業發展格局。重點推進總投資5.5億元吉馬特東北有機食品深加工出口基地項目建設,建設現代化溫室300棟、現代化育苗溫室1萬平方米、食品果蔬深加工基地12.6萬平方米。到2015年,全縣蔬菜生產專業村發展到10個。對俄蔬菜種植出口基地發展到5萬畝。其中。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發展到1000棟以上,蔬菜種植大棚發展到9000棟以上,大田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4萬畝。
二是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發揮凱豐經貿公司、吉馬特經貿有限公司市場開拓作用,每年與菜農簽訂產銷合同,在哈巴、伊曼、共青城等城市建立蔬菜批發市場和銷售網絡,統一培訓,統一品牌,統一購銷,搶占俄方蔬菜市場。大力推廣反季節蔬菜生產技術,加快建設蔬菜氣調保鮮庫,增加反季節蔬菜銷售,實現蔬菜提前上市、延后下市、穩定供應的目標。到2015年,對俄出口蔬菜達到3萬噸。
三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蕃茄、青椒、甘藍三種國家級綠色標志蔬菜為主打品牌,嚴格按照俄方產地標準組織生產,對蔬菜生產、運輸、加工和銷售進行全過程監控,并定期邀請俄羅斯檢驗檢疫專家來饒蔬菜基地考察,不斷提升饒河綠色蔬菜品牌知名度。
四、發展對俄旅游。真正實現以游促貿
近年來,饒河縣對俄旅游業發展持續升溫。2010年出入境人數達到了8,8萬人次。但饒河縣景點景區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與發展對俄旅游相配套的商貿、餐飲業發展相對滯后,市場營銷亟待加強。因此,我認為應以“中國一俄羅斯旅游年”活動為契機,全力推進對俄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升級,以此帶動饒河外經貿產業發展。
一是建設特色景區。按照《饒河縣域旅游總體規劃》的要求,加快烏蘇里江觀光帶、四排赫哲族風景區AAA級精品景區建設,進一步整合縣屬、農墾、森工旅游資源,促進景點景區建設連點成線、連線成區。加快推進俄羅斯小鎮建設,吸引俄羅斯居民人住小鎮,讓游客體驗最純正的俄羅斯風情。在全省邊境口岸縣率先全面完成縣城街路兩側樓體立面造型、牌匾亮化綜合改造。全力打造山水生態魅力邊城。
二是開拓旅游市場。發揮中旅和青旅集團在饒分支機構作用,加快開發新的旅游線路,將對俄旅游線路延伸至俄腹地發達城市和著名旅游勝地。進一步優化旅游市場環境,建立饒河一哈巴旅游部門定期會晤和游客安全保障機制,定期交換雙方有資質合作旅行社及從業人員手續備案,全力爭取早日獲得異地辦照權,快速增加出入境游客數量。借助中央電視臺、黑龍江電視臺等知名媒體及宣傳平臺,擴大對外宣傳和推介。
三是發展商貿餐飲業。招引和依托大型商貿企業,加快現有市場改造升級,培育和發展大型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打造區域性商品物流和集散中心。重點將推進中俄商貿中心、秀水國際商務中心項目建設,全面提高欣眾商城、中俄商城經營檔次和水平,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俄方開發建立新市場。同時,加快推進南湖國際會議中心建設,促進對俄餐飲專營店發展,切實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
編輯/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