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如何以合理的最低質量成本獲取最佳經濟效益,促進石化企業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成為質監部門監管石油企業的重要課題。通過對石化企業質量監督體系和運行模式的剖析,筆者認為,以制度創新徹底轉變質量監督理念,以管理創新建立“監管分離”體系,以技術創新提高監督隊伍素質,以服務創新加強質量監督行為,從而確保了石化企業質量監督的科學、規范、高效、公正、權威。
一、緊密結合石化企業的生產特點,積極創新行之有效的檢測運行新機制。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檢測水平
一是理順關系,構建了質量監督的良性運行機制。通過下發質量技術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運行程序等管理制度,明確了各個監督崗位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理順和廠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關系,定期召開質監工作討論會和質量分析會,加強信息溝通與交流,依托外部監理,建立監督良性機制。形成廠監督小組一專業監督部門(外雇監督、監理公司)一基層監督員一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相互協作的分級監督運行網絡體系。
二是強化監督過程,質量監督成效顯著。委托有資質的外部檢測公司對產品質量進行抽檢,對集輸管道焊縫質量進行無損檢測。對措施施工質量和油維工程質量實施質量督查單一質量問題處理單一質量問題整改結果回執單的“三單”制度,使質量問題的處理系統化、程序化、規范化。
三是處理典型質量問題。建立質量信譽檔案。完善了各種質量監督規章制度,充分發揮監督技術優勢。全面參與油維地面工程和井下作業的質量監督;委托工程建設監理公司參與地面工程質量監督和無損檢測工作,促使工程質量不斷提高。外聘井下作業監督、強化現場工序質量、加大施工質量問題處理力度。突出監督重點,大力開展“質量月”活動,促進質量監督工作上臺階。持續推行質量不良信譽記錄制度,實行“動態考核、優勝劣汰”。
二、加強宣傳工作力度,確保企業質量檢測工作健康、有序運行
一是持續推行《質量公報》制度,加強監督查處力度。在廠網站每月發布《質量公報》,以通報廠各類質量問題為重點,并對工程質量、井下作業質量、產品質量、原油交接計量四方面監督動態進行通報。
二是建立質量監督網站,及時通報和反映監督動態。對監督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查詢提供方便,對監督發現的質量問題和查處結果進行及時通報,對監督動態及時反映,促進了監督的公開、公正、及時、準確,進一步提高監督水平。
三是定時回訪、不定期抽查,確立了廠物資產品季度抽查制度。
四是準確及時,切實加強標準的貫徹實施和監督。編制了年度重點宣傳和監督實施的標準目錄,實施標準網絡查詢系統,實現了標準查詢網絡化,確保了標準的配備率和覆蓋率。建立健全質量技術監督機構:深化工程監督監理體制是適應石油企業發展的需要;加強井下作業監督是提高石油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物資產品的監督檢驗控制保證體系,是確保油田物資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重視和加強質量技術監督培訓和研究是推進監督工作持續發展的保障;以科技為先導,創新應用現代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三、構建“大監督”格局的監督理念,確保質量監管工作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為企業創造更高效益
石化企業在構建“大監督”格局的監督理念和原則下,要強化工程、井下作業、產品、計量四個方面的監督力度,建立完善了質量監督規章制度,著力規范了質量技術監督的運作程序,建立了良性監督新機制,較好地發揮了質量監督職能。持續推行《質量公報》制度,在企業門戶網站開辟了技術監督專欄,以動態反映廠各類典型質量問題為重點,廣泛接受社會輿論的公開監督。積極推行“分級監督、分工協作;整合力量、全員互動;精細考評、責任追究;創新理念、注重實效”的監督運行機制。開創了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程序化的監督新局面,為企業健康、和諧、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施質量技術監督是石化企業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工程。該工程的實施將有利于石油企業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促進石油企業的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有利于提高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能力,有利于保證企業的持續、穩定、快速、健康地發展。幾年來的實踐證明,石化企業不斷加強技術監督工作的做法是十分正確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但順應了企業發展的潮流和市場經濟的要求,而且也為企業增加了效益和活力,所以,新企業體制下的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實踐表明,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應結合質量工作實際,更好地研究和探討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運行機制。同時要理解面對市場競爭應持有的質量觀念和質量意識。同時還需要企業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進行正確引導、充分激勵和大力推動,需要為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進一步改進提供服務和支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質量技術監督制度和管理方法經驗,從而使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機制更適應企業管理體制的要求,也只有這樣,企業的工程、井下作業施工和產品質量才能逐步提高,使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