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銀環
一、核心競爭力概述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倫敦商學院教授哈莫爾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對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是:“在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從與產品或服務的關系角度來看,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隱含在公司核心產品或服務里面的知識和技能,或者知識和技能的集合體。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看來,核心競爭力首先應該有助于公司進入不同的市場,它應成為公司擴大經營的能力基礎。其次,核心競爭力對創造公司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價值貢獻巨大。它的貢獻在于實現顧客最為關注的、核心的、根本的毅力,而不僅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處。最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和模仿的。正如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所說的那樣:“創新(能力)是海爾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它不是或無法被競爭對手所模仿。”
二、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發展的必要性
核心競爭力是群體或團隊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彌補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識的組合,借助該能力,能夠按世界一流水平實施。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并使企業在競爭環境中能夠長時間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現實生存和長遠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具體如下:
第一,核心競爭力可以增強企業在相關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其意義遠遠超過單一產品市場上的勝敗,對企業的長遠持久發展具有更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第二,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業內部長期知識、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獨特專長,因此,它不像某項具體技術或產品那樣很容易被對手模仿、仿冒。對企業來說,具有較強的持久性,而且會對其他企業造成較高的進入壁壘或門檻。
第三,核心競爭力對目前全球持續的企業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動態聯盟(包括虛擬企業)具有特殊、關鍵意義。企業只有在重組、聯盟過程中積極優化組合各自的關鍵資源和核心能力,并將其綜合集成為企業的整體核心競爭力,才能使雙方或多方贏利,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四,核心競爭力是21世紀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武器。企業一旦擁有了核心競爭力,就能夠建立長期可持續競爭優勢,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就可以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
構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從八個方面考慮:
第一,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也是基礎競爭力的管理,很多企業都有“兩低一高”的現象。基礎管理差,管理的混亂使得企業的成本居高不下。
第二,資源競爭分析。通過資源競爭分析,明確企業有哪些有價值的資源可以用于構建核心競爭力,如果有,具體應該怎樣運用。
第三,競爭對手分析。對競爭對手的分析能夠讓企業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企業平時要留意收集競爭對手的信息和市場信息,及時掌握對手的動態。
第四,市場競爭分析。對市場的理解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戰略決策,如果對市場把握不準,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危機。
第五,無差異競爭。所謂無差異競爭是指企業在其他方面都不重視,只強調一項,那就是價格,也就是打價格戰。
第六,差異化競爭。差異化競爭與無差異競爭相反,是指企業不依靠價格戰,而是另辟途徑,出奇招取勝。
第七,標桿競爭。所謂標桿競爭是找到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如競爭對手,在超越競爭對手的時候設立標桿,每次跳過一個標桿,再設新的標桿,這樣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第八,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的競爭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企業必須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四、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路徑
企業永續發展的最好手段是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而全面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其中的關鍵。如何全面、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其中的關鍵。
第一,提高企業領導人的核心競爭力意識。競爭能力在客觀上的演變過程是必然的。面對這種客觀上不可逆轉的過程,企業為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領先進而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從其主觀方面努力。而提高企業領導人的核心競爭力意識是主觀努力的重要方面。企業領導人的核心競爭力意識是獲得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具有核心競爭力意識的企業領導人,往往能夠在認準市場需求和產品技術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準確定位。然后建立相應的企業機制,配備相應的環境條件,來塑造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并將其轉化成競爭優勢。同時,這一切反過來又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進行差異化經營與管理。過去企業總是簡單地講市場戰略,產品戰略,技術戰略等,這些職能戰略是企業外在和顯性化的戰略,最多只能獲取暫時的優勢。企業應集中自己的資源從事某一領域的專業化經營,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經營管理、技術、產品、銷售、服務等多方面與同行的差別。在發展自己與其他企業上述諸多方面的差異之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的可以提高消費者特殊效用的技術、方式、方法等,而這些有可能構成今后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掌握核心技術。掌握核心技術對企業提升競爭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類技術可以重復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價值不但不減少,而且能夠增加,具有連續增長,報酬遞增的特征。因此。核心技術是企業在市場中取得超額利潤的主要原因。一個企業即使沒有整體競爭優勢。也可以通過少數幾個關鍵技術或少數幾個關鍵能力大獲成功,這種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關鍵技術和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第四,構建與發展企業的比較優勢。首先,相對成本優勢的獲得能力也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某些進入壁壘較低的產業一旦有高于市場平均的回報率就會大量資本涌人。這時產業整合是勢在必行。在產業整合階段,主要的競爭策略便是取得相對成本優勢。其次,從競爭對手和市場空缺中尋找機會,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并構建支撐這種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成長最有力、最主要的驅動力,是提高競爭優勢的源泉。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的優勢,就要不斷審視自己和競爭對手,不斷學習和創新,不斷培育、維護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