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應宜遜
讓中小微企業融資不再難
文/應宜遜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目前浙江中小微企業融資面臨著較大的困難,省政府正在努力設法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以利其健康發展。這里,筆者就此提出若干建議:
努力挖掘郵政儲蓄銀行資金潛力。郵儲銀行是全國性銀行,國務院要求郵儲銀行成為專門向小微企業貸款的銀行,郵儲銀行也是努力這樣去做的。但是到目前為止,郵儲銀行的存貸比還相當低,比如浙江省郵儲銀行浙江分行2011年10月末的存款余額為1597億元,貸款余額為611億元,存貸比為38.3%;全國郵儲銀行還要低得多,估計還不到30%。而浙江的“四大銀行”存貸比為90.4%,全國性股份商業銀行為94.6%。浙江郵儲銀行的存貸比若達到“四大銀行”的水平,便可以增加貸款800多億元;即使存貸比達到75%,則可以增加近600億元。如何挖掘郵儲銀行的巨大資金潛力?省內有關部門應當幫助郵儲銀行在浙機構努力完善機制,提高發放小微企業融資的技術;應當通過牽線、協調,促進郵儲銀行機構與省內發放小微企業優秀機構(如與臺州銀行、泰隆銀行和某些農信機構)合作;鼓勵郵儲銀行向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融資。
加大財政資金促進銀行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力度。財政資金運用要發揮好“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一則應當在稅收減免和貼息扶持方面再下點功夫;二則要讓地方財政資金成為擔保資金,以撬動更多的銀行貸款,杠桿率可以達到5-10倍;三則適度增加部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不少地方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余額不大,比如溫州,財政收入400多億元,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余額只有100多億元,完全有條件適度增加。當然,增加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既不應當用于政府投資,也不宜直接轉貸給中小微企業,而是應該通過擔保方式撬動更多的銀行貸款。目前,中央允許浙江自主發行債券了,發行的債券中應當有較多的比例用于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

目前,中央允許浙江自主發行債券了,發行的債券中應當有較多的比例用于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
加速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對此,浙江省最近出臺了許多很好的措施。比如,小額貸款公司向銀行融資比例由資本金的50%提高到100%,允許小額貸款公司在多家銀行融資,同時浙江又提出要進一步加速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比如溫州,將由30家發展到50家。這里必須注意一個問題,這就是應當允許符合條件的自然人成為小額貸款公司的主發起人。所謂符合條件的自然人主要是指原來從事金融業務骨干、民間借貸中介人和原來從事典當、擔保等等行業的自然人。允許這些自然人主發起小額貸款公司,才能真正實現民間借貸“陽光化”。而由民營骨干大企業、上市公司主發起的小額貸款公司,其資本金實際上都是變相銀行貸款,它們的作用實際上是充當了銀行貸款的“二傳手”。還應當看到,只有自然人主發起的小額貸款公司將來才有可能改組為村鎮銀行,而讓由民營骨干大企業、上市公司主發起的小額貸款公司改組為村鎮銀行是很危險的,政策上是很難有松動的。
加速發展村鎮銀行。到2011年10月末為止,浙江省僅有37家村鎮銀行,離一縣一家還有很大距離。浙江省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都是面向中小微企業;目前村鎮銀行的信貸政策又比較寬松,不考核存貸比,允許運用主發起人銀行資金放貸,并且預計在最近的將來寬松的信貸政策還將持續。浙江應當加速發展村鎮銀行。
努力促進農信機構和城商行的信貸進一步向中小微企業傾斜。總體上說,浙江省的農信機構和城商行都是主要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更有一些發放小額貸款極為優秀的機構,比如城商行中的臺州銀行和泰隆銀行,農信機構中的溫嶺農村合作銀行、三門農信聯社、常山農信聯社等等,“貸農、貸小”的理念都十分堅定。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看,浙江省農信機構和城商行的中小微企業信貸仍有潛力可挖。有關部門應當進一步做好它們的工作,促進它們進一步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同時幫助它們解決由此帶來的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