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曉蓓
(作者為余姚市常務副市長)
推動中心鎮向小城市跨越
文/諸曉蓓

推動眾多的中心鎮向小城市跨越,不僅是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的重要途徑,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內容
如何加快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促使小城鎮向小城市轉型升級,是浙江省一直非常重視的重大課題。2005年底,浙江省開始試點“中心鎮培育工程”,2007年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中心鎮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見》,2010年作出了小城市培育試點的戰略部署。目前,全省分二批累計批準設立中心鎮200個,并按照自愿申報、擇優選擇的原則確定了27個中心鎮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積極探索中心鎮向小城市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加快中心鎮轉型升級,實現向小城市的跨越,意義重大,但決非易事。從目前小城市培育試點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主要矛盾表現為五個突出:
重要地位與落后觀念之間的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對小城市培育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培育小城市會影響中心城市的發展、小城市相對獨立的財政體制會影響本縣市的財力,在工作上還沒有把中心鎮和小城市培育擺上重要位置,在方法上仍然沿襲傳統的鄉鎮建設管理體制和模式。至今尚有25個縣(市、區)仍未出臺培育政策,約有1/3的中心鎮尚未建立一級財政體制;有5個設區市和57個縣(市、區)尚未建立中心鎮專項扶持資金。有3個設區市和55個縣(市、區)尚未建立中心鎮考核機制。
投資需求與財力保障之間的矛盾突出。按照省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7個試點鎮三年需完成投資3200億元,其中政府性投資800億元,年均每鎮約9億元,基本上與試點鎮的年度財政預算收入相當。但在已建立一級財政體制的中心鎮中,稅費返還比例低,多為吃飯財政,小馬拉大車現象嚴重,遠不能適應小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同時,社會資本參與小城市培育的熱情不高,而鎮級融資平臺因資質低,融資相當困難。如紹興市12個中心鎮的融資公司,平均每家注冊資本1800萬元,2006-2008三年中平均每家每年僅融資1500萬元,尚不足政府性投入的1/3。
土地需求與可用指標之間的矛盾突出。據初步調查,中心鎮平均農保率達89.95%,比全省高3.95個百分點。由于縣(市)用地指標有限,經過縣級政府分配的土地指標一般以保障縣城發展為主,難以滿足小城市培育需求。而不少中心鎮實際建設用地早已超出了計劃用地指標,處于無地可用的尷尬。
經濟規劃與產業布局之間的矛盾突出。目前中心鎮的產業平臺普遍存在著規劃不到位現象,商貿、工業等產業布局比較散亂。目前只有39個中心鎮有經濟開發區(園區),其余的100多個中心鎮只有工業功能區,發展空間不足、配套建設滯后,難以滿足中心鎮對產業集聚發展的需求。另外,全省200多個中心鎮,建立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的僅17個,直接影響著特色產業的升級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管理權限與公共服務之間的矛盾突出。中心鎮現行管理體制、人員編制、機構設置還難以適應小城市培育建設的需要。審批執法權集中在縣一級,中心鎮缺少經濟發展的審批管理權,缺少維護穩定的行政執法權,缺少項目建設的要素配置權,“看得見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見”的問題突出。中心鎮對垂直部門派駐機構的管理逐步弱化,由過去的雙重管理弱化為現在的評議管理,垂直部門派駐機構的服從性大大減弱。中心鎮人員機構編制仍等同一般鄉鎮,對內設機構和人員定位缺乏自主調配權,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轉變思想觀念,加大工作力度。建議邀請小城市建設領域的權威專家,對縣市和中心鎮的相關人士開展一次集中培訓,增強小城市培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抓緊成立縣、鎮二級參與的小城市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小城市培育工作的領導,按照省小城市建設標準,抓緊提出小城市培育目標,合理確定小城市建設指標,建立工作動態評價機制和評價辦法,并制訂分年度的工作推進計劃,逐年加以推進落實。
完善規劃布局,明確功能定位。省一級層面,建議把小城市納入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進行總體考慮,科學規劃小城市布局,并制訂全省中心鎮和小城市培育總體規劃,將其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h市一級層面,要加快制定中心鎮和小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小城市建設規劃,實現規劃對小城市的全覆蓋。中心鎮層面,要明確各自小城市的功能定位,合理確定城市道路、公共事業、商貿設施、產業園區、住宅小區等規劃布局。
出臺扶持政策,強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完善中心鎮財政體制,建立中心鎮一級財政體制,有條件的中心鎮允許設立財政金庫。設立中心鎮培育專項資金,并建立隨財力增長適度增加的機制。加大中心鎮規費返還優惠力度。二是強化資金保障。支持金融機構到中心鎮設立分支機構,實現村鎮銀行對中心鎮的全覆蓋,在中心鎮率先開展“三權一房”抵押貸款業務試點。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心鎮投融資平臺。鼓勵民間資本以各種形式參與小城市項目建設。三是調增土地指標。建議適當調減中心鎮農保率指標,建立中心鎮建設用地計劃單列制度。支持中心鎮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
加快城市建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強項目建設投入。加快制訂未來幾年的項目投資建設計劃,精心選擇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社會公共事業項目和重大支柱產業項目,加快項目建設,促使早出形象,早出成效。二是要注重建設質量。堅持統盤考慮、統一規劃、綜合開發、有序建設的原則,綜合考慮小城市未來發展需求,加強項目建設時序性研究,提高中心鎮的承載力和美化度。三是加快農村建設。調整小城市周圍農村布局規劃,逐步撤并小型自然村,加快農房集中改建改造,打造整潔、生態的美麗鄉村。四是完善城市管理。在中心鎮推行城市綜合執法改革,將多個部門的城市管理執法權力劃歸一個部門統一行使,實現城市管理責權利有機統一。
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城市經濟。重點是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解決好產業集聚問題。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強化園區設施配套,引導中心鎮區域范圍內和周邊鄉鎮的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推動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二是解決好產業層次提升問題。加快中心鎮特色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增強特色產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圍繞特色產業開展引資引商活動,大力招引與特色產業相配套的高、大、優、新產業項目落戶,以增量帶動存量優化和結構提升。三是解決好第三產業占比不高的問題。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培育小城市經濟的重點,扶持培育一批適合小城市的三產服務業。
深化體制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活力。一是增強服務能力。推進強鎮擴權改革,賦予中心鎮相當于縣一級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將審批事項下放到中心鎮集中辦理。加快小城市培育試點鎮行政審批服務分中心、城市綜合執法中心、就業保障服務中心、建立土地儲備中心和應急維穩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增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二是促進人口流動。關鍵是深化農村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向市民轉化。三是加快土地流轉。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引導農民將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種養大戶進行統一經營。加快農村住房制度改革,鼓勵農民將宅基地和住房置換城鎮社會保障及住房保障。
(作者為余姚市常務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