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博,李昌恩
(1.西南財經大學審計處,四川成都611130;2.西南電力設計院土建處,四川成都610065)
我國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建國初期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無統一預算定額與單價情況下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這一時期主要是通過設計圖計算出的工程量來確定工程造價;第二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是由政府統一預算定額與單價情況下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基本屬于政府決定造價,這一階段延續的時間最長,并且影響最為深遠;第三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至2003年,這段時間造價管理沿襲了以前的造價管理方法,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原建設部對傳統的預算定額計價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放開價,引入競爭”的基本改革思路;第四階段,從2003年3月有關部門頒布《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之時開始。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在建設施工招投標時招標人以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和統一的施工項目,劃分規定 為投標人提供實物工程量項目和技術性措施項目的數量清單;投標人自主填報清單開列項目中包括的工程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利潤和稅金在內的綜合單價與合計匯總價,并以所報綜合單價作為竣工結算調整價的一種計價模式。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與我國傳統的定額加費率造價管理模式不同,它主要采用綜合單價計價。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又是價格改革的關鍵環節,因此在造價管理改革中計價模式的改革首當其沖。
傳統定額計價模式采用的是指令性計價的模式,這種計價模式有兩個基本特征:首先,從本質內容上看,是“量價合一”,其次,從表現形式看,是以定額子目構成直接費,并以直接費為基礎,乘以各種費用項目的費率,從而得出其他費用,組成建安工程造價。量、價合一的定額表現形式不適應市場經濟對工程造價實施動態管理的要求。改革開放以后,生產資料的價格逐步放開,“活價格、死預算”的矛盾日趨突出,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的消耗量不能真實反映多數企業的實際消耗,人工、材料、機械的單價不能反映市場的靈活變動,各項費用的費率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消耗和競爭策略。因此,傳統報價模式形成的價格是一種計劃指導下的指令性價格。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主導原則就是“確定量、市場價、競爭費”,即統一工程量計算規則,政府間接調控,市場形成價格。具體改革措施就是在工程施工發、承包過程中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這種模式其實是一種國際慣例,他的具體內容是:“控制量,放開價,由企業自主報價,最終由市場形成價格”。過去的工程定額在工程發包與承包工程計價中調節雙方利益、反映市場價格等方面顯得滯后,特別是在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方面,缺乏合理完善的機制,甚至出現了漏洞。實現建設市場的良性發展除了法律法規和行政監管之外,發揮市場規律中“競爭”和“價格”的作用是治本之策。工程量清單計價有利于發揮企業自主報價的能力,實現政府定價到市場定價的轉變,也有利于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政府職能的改變。
傳統招標方式采用“量價合一”的定額計價方法作為編標的根據,不能將工程實體消耗和施工技術等其它消耗分離開來,投標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裝備優勢難以體現,且在價格和取費方面未考慮市場競爭因素。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可以將各種經濟、技術、質量、進度等因數充分細化考慮到單價的確定上,并以“活價格”的形式出現。
在招標中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工程量清單招標為投標單位建立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基礎。工程量清單是招標文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了擬建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措施項目、其他項目名稱和相應數量的明細清單,由招標人統一提供,從而有效保證了投標單位競爭基礎的同一性,減少了由于投標單位編制投標文件時出現的偶然性技術誤差而導致投標失敗的可能,充分體現招標公平競爭的原則;(2)工程量清單招標能充分體現投標單位的自主性。工程量清單以市場形成價格為原則,投標單位可以根據自身單位的實際情況,編制出合理的清單報價。同時,工程量清單模式在工程招標中的實施促使施工企業對自身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提高。企業首先必須形成能反映自身施工工藝水平的企業定額,對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含量及價格信息進行積累,假如完全依靠政府清單定額是無法在市場上競爭的;有利于降低工程造價、合理節約投資。因為清單模式下招標的原則是合理低價中標,因此施工企業在投標報價時就要掌握一個合理的臨界點,那就是既要報價最低,又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工程建設項目計價模式轉變帶來的影響,直接會體現在工程造價水平上,這也是我們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下面筆者用工程造價參數代換方法,對計價模式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作比較與研究。在一般情況下,影響工程造價的因數主要是工程量、材料價格水平、人工費用及計價模式,如果選取不同時期的兩項相似工程項目作為比較,這樣就可以消除工程量對工程造價產生的影響。比較的方法是選取主要建筑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用作為主要工程造價參數,用清單模式下的造價參數代換定額模式下的造價參數,這樣可以得出在新的造價參數下定額模式工程的虛擬造價水平。然后再和清單模式下實際工程造價進行對比,即可以消除材料、人工等價格變動的影響,分析出不同計價模式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用,這兩個參數對于工程造價的影響很大:(1)在土建工程中,材料費用占項目工程造價的65%左右;而在裝飾工程及安裝工程中,材料費用的比重占項目工程造價的75%左右;個別高檔次的裝飾工程,這個比重甚至達到85%以上,材料費用的高低和水平對工程造價起決定性作用。而且,材料價格隨著時間波動明顯,能很好地體現不同時期建筑造價的變化趨勢;(2)國家經濟的發展與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相應的在建筑市場領域,這些年建筑工人工資呈現出顯著的上漲趨勢,在最近幾年尤為突出。所以將人工費用作為另一指標進行代換。
在某校校區建設中,04級和07級兩期學生公寓的建設規模、設計方案、所用材料品質一致。04級學生公寓采用四川省2000建筑工程計價定額,而07級學生公寓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因為兩期學生公寓的建設規模、設計方案、所用材料基本相同,可以認為兩者的工程量相等。為了只反映不同計價模式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筆者將07年的材料價格水平代入到04級學生公寓定額工程結算中,計算出一個虛擬工程造價,與07級清單工程造價進行比較。學生公寓建設項目中,主要是土建項目,其余為基本的裝飾項目和水電安裝項目,故可以認為對主要土建材料價格的代換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工程造價的變化。
圖1及圖2為04級學生公寓和07級學生公寓的主要土建材料價格及人工費用調整系數的對照。
從圖1可以發現,鋼筋價格基本持平,木材價格上漲了30.49%,水泥價格上漲了16.59%,總體來說07級學生公寓材料價格水平較04級學生公寓有普遍的上漲。
從圖2可以看出,人工費用在04級工程期間到07級工程期間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04級學生公寓原始單方造價為1011.30元/m2,在使用主材價格代換和人工費用代換后,04級學生公寓的單方虛擬造價增長到1090.91元/m2,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07級學生公寓單方造價為1021.80元/m2,所以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后,工程造價同期橫向有了比較明顯的下降。

圖1 主要材料價格對照

圖2 成都市人工費調整系數對照圖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建立全國統一、開放、健康、有序的建設市場,我國的傳統定額管理模式是以地區為界,雖然有全國統一基礎定額,但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定額,價格水平和工程量計算規則各省不同、差異很大,而工程量清單的全國統一性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有助于我國建筑市場很好地融入國際市場大環境中,有助于我國建筑業與國際的接軌。
[1] 寧素瑩.建設工程價格管理[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5
[2] 嚴玲,尹飴林.工程計價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 王朝霞.建筑工程定額與計價[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 許麗麗.建筑材料價格上漲的行業影響及走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3)
[5] 謝祥濤,卞德禹,何文明.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基建工程造價審計[J].建設項目審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