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起義
(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當今,我國養豬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豬病的威脅和影響也日趨嚴重。在規模化豬場,尤其表現出疾病復雜化的趨勢,發病多呈非典型性變化,混合感染的病例增多,診斷控制難度加大。造成這一局面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普遍存在,損害了豬免疫系統,導致其免疫組織器官活性降低,抗體生成減少,從而造成免疫失敗,豬群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進而影響其生長,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1-4]。
微生態制劑(亦稱益生菌)能夠通過與有害菌競爭養分和附著部位,產生生物拮抗作用,來抑制致病菌的生存、繁殖和定居;還能有效地提高干擾素和巨噬細胞的活性,產生非特異性免疫,減少免疫抑制,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改善動物健康狀況,提高生產性能[5-8]。
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和功效已得到普遍認同,其在養豬業上的應用也已經起步,但由于不同地區的養殖水平、豬群種類和健康狀況不同,使用的微生態制劑的種類和成分含量各異,導致結論不一致。為了探討微生態制劑在湖北及周邊地區豬群的使用效果,本試驗進行了微生態制劑對豬免疫應答及生長性能的影響研究,旨在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提供參考。
1.1.1 微生態制劑 黑客(大連三儀動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及其發酵代謝產物,每1 g產品所含有效活菌數不低于1億。
1.1.2 豬瘟兔化弱毒疫苗 一免采用細胞源豬瘟活疫苗,批號為0909012;二免采用兔源組織苗,批號為0908014,其均由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藥械廠生產。
1.1.3 豬瘟正向間接血凝診斷液 其包含豬瘟血凝抗原、豬瘟陰性對照血清、豬瘟陽性對照血清和稀釋液,購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批號為20090609。
1.1.4 試驗豬 試驗于2010年4月23日至2010年9月18日在華中農業大學試驗豬場進行。試驗豬選用該場3月生產的28窩120頭長大二元雜交斷奶仔豬,全為去勢的公豬,豬只健康狀況和生長發育良好。于平均日齡35 d斷奶,同時轉入保育舍飼養,保育舍采用高床全漏糞網床養殖模式,每欄10頭;飼養35 d后轉入育肥豬舍飼養,每欄20頭,地面大欄群養,于平均體質量為100 kg時結束試驗。
1.2.1 試驗豬分組與管理 試驗豬于斷奶當天稱質量入試,按窩別對等的原則進行隨機分組,每組60頭,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試驗豬由同一飼養員管理,各種飼養管理條件和環境相同。各種操作按照常規進行:上午和下午各清圈1次,保持豬舍干燥衛生、空氣清新、環境溫濕度適宜。試驗豬自由采食、飲水,于每日8:00,14:00各加料1次。試驗組與對照組基礎日糧配方相同(表1),45 d前飼喂乳豬料,45~80 d飼喂仔豬料,80~130 d飼喂育肥前期料,130 d后飼喂育肥后期料。每次換料過渡期為7 d。

表1 各階段基礎日糧組成 %
1.2.2 試驗設計 試驗組自入試開始,在飼料中添加0.25 g/kg微生態制劑黑客,連續添加10 d,停藥20 d;而后再按相同比例添加直至結束,對照組不添加。于停藥期間(平均日齡47 d)進行豬瘟疫苗一免(4頭份/頭),于平均日齡60 d進行豬瘟疫苗二免(4頭份/頭);并分別于平均日齡35,75 d對全部豬只前腔靜脈采血5mL,析出血清,檢測免疫前、免疫后豬瘟抗體水平。
1.2.3 測定指標及方法 用正向間接血凝試驗(IHA)法檢測血清抗體效價水平。其操作方法和判定標準,均按《豬瘟正向間接血凝診斷試劑使用說明書》進行。
生長性能測定:入試和結束時空腹稱取每頭豬體質量,計算出試期增質量和日增質量。
此外,還對試驗豬群的精神狀態、食欲、糞便狀態及發病情況、死亡淘汰情況等進行臨床觀察記錄。
1.2.4 統計方法 采用獨立性檢驗法對試驗組與對照組在免疫前后的豬瘟抗體效價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方差分析法對試驗組與對照組的入試體質量、結束體質量、試期增質量、日增質量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根據發病記錄,分別計算試期各類疾病的總發病率、死亡率,以及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并進行t檢驗。
從表2可以看出,豬瘟疫苗免疫前,2組抗體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符合試驗要求。
免疫后豬瘟抗體水平檢測表明,試驗組抗體效價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具有激活豬體免疫機能、增強免疫應答、提高豬瘟疫苗免疫抗體水平的顯著功效。

表2 豬瘟抗體水平檢測結果
試驗豬生長性能測定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試驗組與對照組入試體質量無顯著差異,但結束體質量、試期增質量、日增質量兩組比較差異均顯著(P<0.05),試驗組生長速度提高了8.5%。說明添加微生態制劑黑客具有提高豬生長性能的功效。

表3 生長性能測定結果
通過對試驗期間2組豬群的糞便及發病、死亡等臨床觀察,試驗組在呼吸道疾病、腹瀉發病率方面較對照組均有極顯著降低(P<0.01)。2組豬的死亡率無顯著差異(P>0.05)。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試驗豬健康狀況觀察結果
(1)使用微生態制劑能減少免疫抑制,促進免疫應答的產生,提高豬的抗病力,保持正常的生長速度[9-10]。本試驗驗證了微生態制劑黑客具有提高豬瘟疫苗免疫抗體水平的顯著功效,是預防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時,試驗結果顯示,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黑客極顯著降低了腹瀉及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豬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生長性能顯著提高。
(2)腸道微生物對動物的健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能維持腸道正常菌群穩定,正常的腸道微生物菌群能促進腸道相關淋巴組織活動,有助于維持這些淋巴組織處于高度反應的準備狀態,黏膜基底層細胞增加,產生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巨噬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細胞吞噬功能增強,機體免疫提高,分泌型lgA的分泌增加,從而抵御感染[5-6,10-12]。
(3)預防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措施包括: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降低各種應激因素刺激;加強防疫管理,建立生物安全體系;開展豬群抗體水平監測,掌握豬群健康狀態;采用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正確地進行預防接種;建立完善的藥物預防和治療方案等[13-14]。針對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壞豬免疫機能的特點,使用免疫增強劑,充分增強豬群自身的抗病力,是減少豬病發生、提高養豬效益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微生態制劑無毒、無害、無殘留,作為豬的免疫增強劑,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1]蘭羅勛.豬免疫抑制性疾病及防控對策 [J].畜牧獸醫雜志,2007,26(2):79-82.
[2]王志杰,何學謙.導致豬免疫抑制的因素 [J].畜禽業,2007(8):26-27.
[3]郭亮,李德發.飼料免疫增強劑的研究進展 [J].飼料研究,2000(12):7-9.
[4]李華,楊漢春,黃芳芳,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抑制豬瘟疫苗的免疫應答 [J].中國獸醫學報,2001,21(3):219-222.
[5]聶志武,王采先,胡志高,等.益生菌及其在豬雞日糧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1998,26(1):85-89.
[6]崔雨榮.益生酸奶雙面性評析 [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2):74-77.
[7]謝鳳行,趙玉潔.幾種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中的研究進展和展望[J].天津農業科學,2006,12(4):18-21.
[8]劉淑集,吳成業.水產飼用益生菌的作用機理及功效[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5):58-62.
[9]楊承劍,黃興國.微生態制劑及其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J].飼料博覽,2006(2):9-12.
[10]包海泉.微生態制劑的發展及應用前景 [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4(3):11-12.
[11]呂道俊,潘康成.微生態制劑對豬細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1999,20(10):42-44.
[12]李吉祥,夏先林,樂敬,等.早期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酶制劑、微生態制劑的效果研究 [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3):644-647.
[13]郎利敏,王克領,游弋,等.豬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養豬,2008(1):53-54.
[14]侯志高,申穎.引起豬免疫抑制病的因素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牧,2006(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