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藝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倫巴舞的動作技術訓練過程一般先從基本功訓練開始,主要包括身體形態、各關節的柔韌訓練等,具備了舞蹈者應用的基本素質就進入具體動作技術的學習,主要包括倫巴舞的基本步伐、基本組合、雙人配合等。就學習倫巴舞而言,必須在模仿動作外形的基礎上,深入學習、領會自身身體內部發力與舞伴之間協調發力產生重心移動的運動原理,這既是跳好倫巴舞的基本要求,也是訓練的重中之重。
通過了解倫巴舞的運動方式,基本歸納總結為在倫巴舞的舞蹈過程中,參與運動的身體部位主要有頭、肩關節、手臂、胸腔、腹腔、髖關節、膝關節、腳。對于每一個身體部位都有嚴格并且規范的要求,通過訓練,使各個部位都能在音樂中協調配合,發揮最大的運動能力,呈現最優美的舞蹈狀態。每一個身體部位都有自己特殊的運動方式,例如為了體現動作速度,經常會運用到留頭、甩頭的動作技巧,在旋轉時,頭部的留頭甩頭也是影響會不會眩暈的重要因素。膝關節和腳步的運動,在拉丁舞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接觸的最多,倫巴舞和恰恰恰中要利用膝關節的迅速伸直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心,桑巴舞和牛仔中則運用膝蓋的波浪式運動和富有彈性的松弛來體現獨特的舞蹈風格。腳是整個人與地板的接觸點,雙腳的力通過地板的反作用力由腹溝延伸到肋骨,使身體垂直于地板,通過腳掌對地板施加壓力做擰轉動作,幫助完成重心的移動。在拉丁舞的初級階段,都會接觸相關內容。要提高拉丁舞的技術水平,學習和掌握身體中段各部位的運動方式,是突破技術難點的關鍵。
通常我們會說,手臂動作是身體的延伸。每一個打開手臂向外延伸的動作是身體的力量傳達到一側身體經大臂到小臂再到手指間的過程。手臂在揮動過程中,通常在音樂的整數拍交換手臂,1/2拍的“&”時與胸腔的轉換方向相反帶做出手臂的延伸動作。在舞蹈過程中,每一次手臂的舞動都不是獨立完成的,它始終與上體存在空間上的位置和引帶關系。沒有手臂動作的拉丁舞很難想象是什么樣子,然而手臂的動作也不是舞蹈者自己劃出來的,它一定與身體的轉動形成力量的關系。
肩胛的運動方式就是保持,它是穩固身體框架的重要因素,其它部位的轉動也是相對于肩胛而言的。由于肩胛的保持形成身體內部的力量,使人在一個規范的框架內進行舞蹈。倘若肩胛順勢的隨肋骨、髖關節跑掉了,那么身體的力量自然跑掉了。
腹腔的轉動與髖關節一樣,在每一次移動過程都存在腹腔強勁的轉動,它主要以向后、向脊椎的方向進行轉動。腹腔的協調性轉換可以使身體中段的力量不在髖關節處斷掉,還能起到凝聚身體內部力量的作用。例如,倫巴舞的前進走步時,通常會將腹腔的額狀面切面以脊椎為軸向后轉90°后再將后面的動力腿放松進行下一步的移動。再以倫巴舞的左右橫并步為例,則要將腹腔的額狀面切面以脊椎為軸向后轉大于45°后再松動力腳收腳并步為宜。在這些身體部位的轉換中,其重要性與髖關節一樣,在拉丁舞學習的中高級階段,首先要練習腹腔的轉動方式。
髖關節的律動,是拉丁舞學習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往往剛開始學習拉丁舞的舞者就會練習髖關節的律動。所以在此處不再詳細說明。但值得強調的是,技術水平不斷升高,髖關節的律動就不但是簡單的“∞”形轉動,而是兩端向上揚起的“∞”形搖擺。
根據膝關節的律動狀態,拉丁舞又分為直膝式舞蹈和屈膝式舞蹈。倫巴舞和恰恰舞屬于直膝式舞蹈;桑巴舞、牛仔舞和斗牛都屬于屈膝式舞蹈。倫巴舞和恰恰舞當重心到位時,膝蓋迅速伸直,力量向后下方。在“&”拍時動力腳的膝蓋才放松,做下一步的移動。屈膝式體現膝蓋波浪式的富有彈性的特征,特別是桑巴舞中,利用髖關節的前后擺蕩帶動膝蓋有節奏的前后律動。
在倫巴舞基本步伐的身體轉換中,也存在這種身體部位的運動關系。初學倫巴舞者在練習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順勢”的動作。當一側髖關節向前時,同一側的手臂、肩膀、胸腔同時向前,呈現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所以就沒有力量的凝聚。當身體部位的轉換存在呈相對運動狀態時,各部位之間就會有力量的對抗。保證身體重心的每一次移動都有動力源泉。
將身體各部位的相對運動方式理解為:一、假設身體的兩部位分別是相對保持的質點和運動的質點,當保持質點靜止時,運動質點相對保持質點的相對運動;二、假設身體的兩部位同時是運動質點,但在運動過程中,運動方向和運動趨勢形成相反的相對運動。
在了解了具體的身體部位在倫巴舞中的各自的運動方式和轉換方式后,就要進一步研究他們之間的運動關系。因為在每一小節的音樂中,不是任何一個身體部位隨意在任意的音樂時間值進行運動。或者在某一音樂時間值中一個部位在保持,另一個關節相對于這個部位進行轉動;或是兩個部位同時進行運動,但運動的趨勢是向反方向進行的。
通過倫巴舞基本步伐的技術動作剖析,發現基本步伐都具有相似的技術特征,可以歸納總結出主要運用的身體運動技術動作特征以下幾個方面:
2.1.1 、手臂與髖關節的運動技術特征
在后退基本步伐中都運用到了手臂與髖關節的相對運動特征。當“&”拍放重心的動作要領是重心由兩腳之間移到后腳同時右側的髖關節和腹腔向后做擰轉,手臂的動作則是由手背向前帶動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使手臂與髖關節產生很大的空間,就形成髖關節與大臂的強烈對抗。在以大臂與髖關節產生的力量為垂直方向的框架中進行舞蹈,這種相對運動也形成了內部力量。這樣保證了舞蹈動作的規范性。
2.1.2 、胸腔與腹腔的運動技術特征
在“切克”等比較復雜的重心轉換中經常用到胸腔與腹腔的相對運動。在“&”拍時髖關節相對腹腔向斜上準備轉動,腹腔則相對于胸腔開始有向后轉動的趨勢,此時的髖關節、腹腔和胸腔的位置不在同一垂直直線上。它的相對運動不是產生在身體的同一側。因為這種運動是發生在身體兩側的,同時也產生前后方向的力量,所以背部的肌肉線條就會顯得非常飽滿,整個人看起來也更加結實、強壯。
2.1.3 、髖關節與腹腔的運動技術特征
在前進基本步伐中主要運用腹腔與髖關節的相對運動特征,在同側的腹腔與髖關節進行相對運動時,這一側的身體是在做轉換工作,為了不使身體內部的力量癱瘓掉,另一側的身體必須保持,所以就形成相對運動趨勢。
髖關節與腹腔之間的相對運動是最簡單常見的。這種運動方式主要是兩端都不固定的擰轉。只要在發生轉動的過程中,髖關節和腹腔從來不會再同一豎直線上,當倫巴舞種的“four”拍重心剛到主力腳的一剎那,腹腔已經做出了向后轉動的運動反映,脫離了髖關節所在的與地面垂直的直線上。更近一步的講,當身體轉換的過程中,同側的胸腔、腹腔和髖關節都不會在同一豎直線上。
2.1.4 、膝關節與髖關節的運動技術特征
在動力腳擺蕩經過主力腳的過程中主要運用膝關節與髖關節的相對運動特征。倫巴舞和恰恰舞這樣的直膝式舞中,經常存在膝關節與髖關節的相對運動。在舞蹈過程中一個極短暫的時間值中,不管是前進后退基本步還是橫方向的橫并步動力腿都要經過松膝關節后變主力腿的過程。膝關節放松時運動方向是向前的,另一側髖關節則保持向后轉動,在矢狀面上形成前后對抗的力量。這樣的相對的力量可以保證重心在移動過程身體內部力量的延續性,否則容易在動力腿放松膝關節時,主力腿一側的腹腔和髖關節之間的力量斷掉。
倫巴舞的移動過程,是利用身體中段發生變化產生推動力來帶動腳步的移動。觀看國內外高水平的體育舞蹈選手的比賽和表演,不僅有嫻熟的腳下基本功底,還有豐富婀娜的身體變換,將倫巴舞的身體變換方式總結為以下幾種:擰轉、擺蕩、轉動。
2.2.1 、擰轉
倫巴舞有一種轉換方式就形如擰毛巾的過程。身體中的兩個部位就相當于毛巾的兩端,在轉動過程中它們向著相反的方向進行轉動。擰轉的轉換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有一端為保持端,另一端進行擰轉的轉換方式;二是兩端同時向相反方向轉動的擰轉方式。例如在倫巴舞的左腳前站位動作中,脊椎為保持端,要保持身體的直立和重心的穩定,腹腔右側則是擰轉端,進行向后并朝向脊椎的轉動。腹腔與髖關節同時與胸腔產生這樣的擰轉方式可以使身體積蓄更大的能量,是身體右側的轉動力通過脊椎傳遞到左側,為左側身體的轉動提供力量。第二種無保持端的擰轉方式經常在“&”拍中運用,當身體一側在同側的主力腳上做轉換時,髖關節向上、向斜前進行轉動做髖關節的律動,此時腹腔則相對于髖關節做向后轉動,兩端同時擰轉,完成身體的轉換方式。
2.2.2 、擺蕩
摩登中經常會運用到擺蕩的技術動作使整個身體有高低起伏的變化,拉丁中同樣少不了擺蕩的技術動作。例如桑巴舞中骨盆的擺蕩,動力腿經過主力腿的擺蕩。如同運動著的鐘擺。鐘擺的運動特征就是有一段固定,另一端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半徑做弧線運動。擺蕩方式的身體轉換經常在前進步運用到。例如當左腳前進時,有身體右側為固定點,身體左側的腿部、髖關節、腹腔、胸腔同時以右側相對應的各個點經后方擺動到前方。
2.2.3 、轉動
轉動是倫巴舞中最簡單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技術動作。當處在準備位置開始向后出腳時,就是利用身體的轉動帶動腳向后移動。當身體轉動時,參與轉動的只有髖關節和腹腔,在大臂和胸腔保持的基礎上進行轉動,并且是身體兩側同時轉動,當身體左側向后轉動時,身體右側相應向前轉動。通過訓練增加身體的轉動幅度,可以是人在舞蹈過程中帶來更強地視覺沖擊。
每一個倫巴舞者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同樣的基礎技術,不同的教師可能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和訓練。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幾乎所有的方法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通過對倫巴舞的運動方式和運動特征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套訓練方法。在倫巴舞的中、高級教學訓練過程中,訓練身體肌力技術的方式和加強相對運動的強度是尤為重要的。通過訓練可以提高倫巴舞選手優美線條的展示和發揮由內部力量帶來的強大氣場。
當掌握了嫻熟的腳下基本功之后,在這基礎上就要配合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律動進行進一步的技術提高。大部分專業院校的學生都處在此階段,這時候就要通過學習和加強的身體各部位的轉換方式來提高技術平。
如圖1所示,首先,訓練身體各部位的靈活性,逐步分清髖關節的轉動、腹腔的轉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依次練習各個部位的轉動。可以通過原地的轉動練習,“∞”字繞胯、庫克拉恰等基本步法感受身體細微的變化。

圖1
其次,加大髖關節、腹腔的轉動幅度和轉動力度。具體訓練方法可以利用互幫互助的方法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練習,一人輔助練習。輔助練習的同學雙手手掌扶于練習同學的身體兩側,通過推動迫使練習同學加大轉動強度。如圖2所示。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可以形成動作記憶,身體轉動的幅度自然會有所進步。另外,恰恰的原地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轉換力度。如圖2所示,輔助同學在練習同學的身后兩手握拳,敲打背肌,強迫加大身體的轉動幅度和轉動力度。
第三,通過練習恰恰舞原地律動,增大膝關節與髖關節的對抗幅度如圖4-2所示。在練習中要提高動力腿變主力腿時膝關節向后迅速打直的速度。教練員可以配合快節奏音樂利用木棍敲打膝蓋逼迫動力腿膝蓋迅速向后。同時,還要加大另一側髖關節向后轉動的幅度。
最后,在具體基本步伐中練習身體各部位之間的相對轉換方式,將每一個轉動方式做到極限。由慢到快進行提高練習,由一個對抗到另一個對抗依次練習,由簡到難逐步挺高。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整個身體力量不能松掉、斷掉。

圖2
如圖3-2所示,控制性最基礎的就是讓身體力量不要斷掉,始終保持自己的身體各部位之間有能量關系。身體保持能量的條件下,開始運用能量向四周擴散控制手臂,腿以及腳下的動作。 這股能量總共有3種:第一種則為氣息,也就是所謂的呼吸。其實“氣沉丹田”這句話對體育舞蹈來說是一樣有效的,氣息太高只會使自己的重心上升,如何把氣息降到“丹田”的練習將會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種則為身體前后力量的集中力。很多時候學生在練習中為了保持身體挺拔很容易把自己的上身尤其是胸腔突到前面去,特別是初學拉丁舞的兒童。這是只注意了后背給前胸的力量,而沒有體現前胸對后背的力量,造成身體力量的不能集中,嚴重的甚至能夠給腰椎帶來傷病,這也是教學訓練中要注意的地方。第三種能量則來自于地面,其實這個跟第一種是相互結合的,地面的力量往中段去,氣息下沉到中段來,只有集中才有力量,所以始終要保持腳下移動的時候力量從一支腳向上經過肩胛骨到另一支腳向下。有了能量以后,縱向發力問題就會減少很多,在這個基礎上把力量經由手臂向四周擴散。如何把握好身體各部位與力量的接合,是控制性的重點內容。
4.1 、拉丁舞不只是單純運用四肢的運動來進行演繹的舞蹈。最重要的是身體中段獨特的古巴韻律。舞蹈過程中主要通過身體的髖關節、腹腔和胸腔圍繞脊椎這一垂直軸心進行強勁的相對運動產生動力,帶動手臂、腿和腳做延伸性動作和完成身體重心的移動。全面協調手臂、胸腔、腹腔、髖關節和膝關節在同一時間值和空間中進行不同部位之間的相對運動。
4.2 、學習倫巴舞的過程中,進入中級階段的教學訓練(一般在學習倫巴舞1-2年后的階段)就不只局限于腳法、舞蹈組合的學習,應該通過加強身體各部位之間相對運動的技術練習來提高運動員的整體技術水平。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增強運動員在舞蹈過程中身體力量的延續性;掌握正確的身體發力強度和發力方向;從而使運動員的身體線條更飽滿,在比賽中通過身體多種運動方式產生最強的視覺沖擊,獲得優異的比賽成績。在倫巴舞中運用到的身體肌力技術主要有:
1、手臂與髖關節的運動技術特征:
當一側髖關節向后轉動時,同側手臂相對髖關節向前揮動,一般在時間值“&”時。當一側髖關節向前時,同側手臂向后保持。
2、胸腔與腹腔的運動技術特征:
舞蹈過程中每一次推動重心都會利用腹腔相對于胸腔的擰轉的轉換方式帶動身體重心的移動,當腹腔向后靠近脊椎的擰轉幅度最大時,才可以完成身體重心的移動。
3、髖關節與腹腔的運動技術特征:
當重心移動到主力腿時,要完成主力腿一側的身體轉換,利用髖關節和腹腔之間相反方向的擰轉完成。
4、膝蓋與髖關節的運動技術特征:
倫巴中每一次的重心移動都要經過主力腳的前腳掌位置,此時髖關節向前擺蕩,主力腿的膝關節為保持重心向地板的壓力要向后繃直,形成了膝關節向后,髖關節向前的相對運動。
其中胸腔與腹腔、髖關節與腹腔的相對運動是使身體產生重心移動的動力源,其中主要包括轉動、擰轉、擺蕩等運動方式。
4.3 、任何一種技術能力都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條件。
一、協調能力能夠幫助舞蹈過程中身體轉換利用的各肌群在正確的時間向準確的運動方向完成速度恰當的轉換運動,又不失整個身體的平衡性。
二、為了使身體各部位之間能夠最大幅度的轉換又要增強身體的柔韌素質,良好的柔韌素質可以使動作更自然,線條更舒展。
三、在音樂強度和動作速度的要求下,身體的轉換方式又要有力度和速度,這就要加強身體中段力量素質和爆發力的鍛煉。
[1]張清澎等.體育舞蹈[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揚世勇.體能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9.102.
[4]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91-206.
[5]劉光紅.體育舞蹈力量素質的分析與培養[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
[6]Hodges PW.Core stability exercise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M].Orthop ClinNAm,2003,34:2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