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蕭劍鋒 張義學
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
——徐山林談決策咨詢工作
◎文/本刊記者 蕭劍鋒 張義學

王非/攝
徐山林簡介:
徐山林同志生于1935年10月,漢族,陜西安康市人,1951年9月參加工作,195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安康市委宣傳委員、安康縣五里區團委書記;省委農工部干事、省農辦副主任;安康地委副書記兼安康縣委書記、安康地區專員、地委書記;陜西省政府副省長、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陜西省五屆至九屆人大代表,省六屆至九屆黨代會代表,全國九屆人大代表。1996年7月,當選為省慈善協會會長。2001年7月出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
陜西省決咨委簡介:
陜西省決咨委的領導班子是由省委任命的五位退下來的副省級領導干部(徐山林、李煥政、田源、崔林濤、鄧理)和一位原省政府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陳嘉楨)組成。決咨委下設辦公室,系副廳級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內設3個處,獨立對外,由省政府辦公廳代管,財務由省財政廳單列。目前,共聘用專家學者、退休省級、廳局級領導、實業家等研究型人才207名為咨詢委員。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在徐山林主任的帶領下,本著“有為才有位”的原則,在十年的咨詢與決策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切實不表面”,為陜西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多次得到陜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與表揚。
西部大開發:徐主任,公眾眼里的決策咨詢委員會是一個務虛的機構,它的工作性質或工作重點是什么?
徐主任:決策咨詢工作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獲得新生的,是在治國方式轉變、經濟體制轉型的新形勢下發展起來的。聘請的207名咨詢委員主要由三方面人員組成:一是兩院院士和大專院校、科技機構的專家學者;二是具有實踐經驗的退下來的廳局級領導干部;三是在市場經濟第一線拼搏并取得顯著成績的企業家。他們都是由有關方面推薦,經省決咨委主任辦公會議審查批準,正式聘任的。這三支隊伍實現了兩個結合:一是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相結合;二是具有宏觀經驗的工作者和具有微觀經驗的工作者相結合。207個咨詢委員分別編成11個專家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1人,副組長2-3名。
我們的工作重點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要圍繞陜西全省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開展咨詢研究。其他方面工作除省委、省政府指定的外,一般不參與研究。我們的服務對象是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在此前提下,對省級各部門、各市縣要求咨詢論證的事項也適當參與。
西部大開發:陜西省在決策咨詢工作開展中經歷過哪些階段?
徐主任:黨中央對這項工作有過多次指示和明確要求。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十分重視決策咨詢工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八十年代初,在省政府設立高級顧問,聘請資深院士和專家,就重大技術問題提出咨詢意見;八十年代末成立陜西省專家顧問委員會;兩年后改名決策咨詢委員會,正式成為一個常設機構。
西部大開發:陜西省決咨委的咨詢形式是怎樣的?這些年的主要工作成就有哪些?或者您認為,陜西省決咨委的工作特色是什么?
徐主任:經過最近十年的不斷探索,目前,我們提供的咨詢服務,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提供課題研究報告。這是決咨委的主要成果。去年一年中我們圍繞陜西省委、省政府的整體部署,分別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出了八個課題報告;圍繞制定我省“十二五”規劃中若干重大問題提供了6個課題報告;就實施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的幾個重要問題提出了3個課題報告;圍繞社會建設中幾個重大問題提出了3個解決方案的研究報告。所有這些研究報告,都得到了省委書記、省長和其他省級領導同志的批示,其中很大一部分研究成果已被省委、省政府決策時吸納,有的已寫入規劃,或形成文件。
二.向省委中心學習組作專題報告。2005年,前任省委書記李建國同志提出,省決咨委有些重大問題的研究報告,可以直接向省委中心學習組面對面的作報告,這樣對領導同志的啟發和思考作用更直接一些。根據這一指示,最近5年,我們每年都選一個重大課題,由資深院士牽頭,將他們專題研究的成果向省委中心學習組作報告。已經報告的課題有:《陜西水資源的嚴峻形勢和解決對策》、《陜西人口態勢及發展戰略》、《陜西能源開發的戰略思考》、《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加快西部強省建設》,以及《發展服務型制造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這些報告都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
三.提供咨詢委員個人建議。陜西省決咨委聚集著一大批各方面的專家和有實際經驗的老同志。除了組織他們作課題研究外,我們還發揮他們的個人專長,發動他們就自己關注的經濟社會問題提出一事一議、開門見山式的專家建議。這件事最近幾年不斷改進,已經卓有成效。去年全年,咨詢委員們共提出126 份咨詢建議,其中有40份獲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批示。許多小建議發揮了大作用。有的已變成了領導的決策。
四.參與各種咨詢論證。咨詢論證是決策咨詢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省決咨委擁有各方面專家,他們的專門知識和獨到見解,在決策論證中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目前要求決咨委專家們幫助論證的項目不斷增多,涉及范圍不斷擴大。由規劃論證到項目論證,由法律法規論證到市縣重大決策論證。去年咨詢委員們參與的各種咨詢論證總計超過數百次。其中,應市縣、廳局邀請或企業集團委托,參與了近四百個項目的咨詢論證。僅重大項目就有西安地鐵新線路項目,西安城市改造項目,涇渭新區和灃渭新區建設項目、渭北產業聚集區產業板塊項目論證等,有些重大項目經過論證已經正式立項或進入“十二五”規劃。
五.幫助市縣論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去年,市、縣兩級邀請省決咨委幫助論證的規劃項目共有20多家。對于市縣的規劃論證,省決咨委都事先組織有關專家充分討論,精心準備。其中《咸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的評審論證,省決咨委的5位領導和10位咨詢委員參與,就咸陽與西安融合發展、城鄉一體化、城市規劃、產業布局和涇渭新區建設等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受到咸陽市的高度好評。為了做好《安康市“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漢中市“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的評審和論證,省決咨委領導同志親自帶領一批專家,深入安康、漢中做調查研究,在準確分析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思路和實施意見,獲得安康市和漢中市領導的贊同。
為了進一步拓展決策咨詢的服務領域,發揮課題研究報告的社會作用,最近,省決咨委還與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將每年重要的研究成果納入黨校和行政學院教學培訓內容,由課題組負責人向學員作專題報告。借助新的平臺,擴大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的社會效應。
西部大開發:上述工作實績飽含著您和決咨委領導群體、專家群體的辛勞和智慧。這些成績的取得,也一定得到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吧?
徐主任:陜西省決咨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親切關懷和直接指導的結果。前任省委書記李建國同志和現任省委書記趙樂際同志,每年都親自聽取省決咨委負責同志二至三次工作匯報,并對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當面作出明確指示。有的重大課題,批示直接提交省委常委會討論,作出決定。現任書記趙樂際同志,已連續兩年,在年初親筆寫信給省決咨委,肯定決咨委的工作成績,表揚委員們的辛勤工作,并對他思考全省的一些重大問題,列出專題,交給決咨委調研論證,提出報告。前任省長袁純清同志和現任省長趙正永同志,連續幾年,堅持每年年終與省決咨委幾位主任進行座談,聽取決咨委同志意見,并分析全省形勢,提出需要研究的各種問題。正是多年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直接支持和指導,給我們指明了工作方向,給了大家鼓勵和力量,使我們的工作不斷改進,不斷前進。
陜西省的決策咨詢工作也引起了中央有關單位的重視。2005年新華總社在呈送中央領導同志參閱的《國內動態清樣》上,專門介紹了陜西決咨委的工作。隨后中央組織部也通知省委組織部,要求報送省決咨委的有關材料,加以研究。
西部大開發:陜西決策咨詢委員會在您的帶領下,工作職能定位日益明確、科學,服務對象和研究方向也很明朗。您希望這個智囊團隊還應該具有什么精神?還要處理好哪些關系?
徐主任:在咨詢研究工作中,我們要提倡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精神,更要提倡民主精神。委員們要把功夫下在調查研究上,去努力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不能東張西望,不能東拼西湊,更不能跟風跑,也不能看誰臉色行事。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人云亦云不云,道聽途說不說,要有真知灼見。決咨委是一個務虛的機構,但虛事要做實,咨詢要管用。研究問題要提高針對性,提出建議要有實用性,付諸實施要有操作性。在研究問題中,要發揚民主,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敢講真話,敢于建言。要通過交換看法,交流觀點,交鋒意見,在爭論和碰擊中去尋找真知灼見,在爭鳴和辯論中去凝聚集體智慧。
同時,要處理好幾個關系。第一,要處理好發揮團隊作用和發揮咨詢委員個人作用的關系。發動大家都去作調查,寫建議,參與各種咨詢論證,這樣就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團隊作用也彰顯出來了。第二,要處理好發揮決咨委內部力量和借用社會力量的關系。決咨委也要實行對外開放,合作做事。我們有許多課題,都臨時聘請社會上有關機構的專家學者參與工作,并給予一定報酬。這樣做,有利于把問題研究得深透,使所提意見和建議更具專業性、針對性和操作性。第三,要處理好委員的“發電”和“充電”的關系。咨詢委員們聚集一起,圍繞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這叫“發電”,即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同時,咨詢委員們也要給自己“充電”,這一點對已退下來的同志特別重要。要組織大家認真學習中央和省委的有關文件,有關部署,及時了解形勢,了解全局;另一方面還要發動大家重視自學,充實知識,豐富經驗。除了書本學習,更重要的還要扎根實踐,注重調查研究,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造中不斷吸取營養,豐富自己。(注:本文的采寫,依據徐山林同志《在全國省區市決策咨詢工作聯席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一文改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