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華
渭河大治理
◎文/樊華

早春四月的渭河邊上,樹木已經冒出嫩芽。在渭河西安段22.2公里長的寬闊大堤上,一條雙向四車道的柏油路剛剛鋪就,白色的交通線在陽光下清晰干凈。路兩側均勻散布著一個個樹坑,有的樹坑已經植上了樹苗。
2月17日,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在這段大堤上種下一棵大葉女貞,之前他剛參加完渭河陜西段綜合整治開工動員大會。隨著一株株樹苗被陜西省委、省政府等各個部門的領導植入樹坑,未來5年總投入607億元的渭河陜西段綜合整治拉開了序幕。
早在2200多年前,渭河最大的支流上也在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那就是對以后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鄭國渠。鄭國渠修成后,灌溉了渭河北岸四萬余頃田地,“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
然而,自盛唐之后,中國經濟文化重心開始南移,關中地區除了軍事價值外,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逐漸下降,漢唐雄風一去不返。
隨之被遺忘的就是養育了關中地區的渭河,它伴隨著歷史的興衰,漸漸成為眾多江河中不起眼的一支。
終于,隨著上世紀90年代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和近幾年支持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關中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始加速。
歷史總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秦國因鄭國渠的修建而經濟實力大增,統一中原,最終走向強盛。而處于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起點上的陜西,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批復,走上了新一輪工業化、城市化的軌道。在這個關鍵時刻,水資源成為一個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渭河治理的成敗,成為因渭河而興的關中各大城市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事關關中地域的興衰,從而影響到西部大開發的進度。
渭河的重要性被重新認識,但是此時,渭河已經被諸多問題所困擾……
頻繁的水患,使渭河成為沃野八百里關中平原的禍害。有資料顯示,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已經逐漸影響到西安、咸陽,這意味著關中人口、產業最密集的地方不得不面臨洪水的威脅。
陜西省水利廳廳長王鋒介紹說,歷史上渭河是一條沖淤平衡的地下河,自從1960年三門峽建庫蓄水之后,引發上游泥沙大量淤積,潼關高程抬升近6米。
渭河上游的泥沙不斷被沖下,在下游淤積抬升河床,不僅渭河入黃不暢,也導致渭南地區12條從秦嶺下來入渭的南山支流河床抬升,形成懸河網。在華陰、華縣地區形成“二華夾槽”,即兩邊的渭河和秦嶺高,中間形成凹槽,這一地區一旦遇到洪水不僅南山支流泛濫,還要遭受渭河水倒灌之災。

渭河新景 王非/攝
更嚴重的是,渭河泥沙淤積已經到達咸陽隴海鐵路大橋。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擁有843萬人口的西安和擁有500多萬人口的咸陽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洪澇災害。包括西安、咸陽的大西安是陜西未來重點打造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引擎,洪災的威脅必將是關中發展的一個心腹大患。
“……關中地區人口相對集中,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3?!蔽靼怖砉ご髮W黨委書記、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陜西省水利學會副理事長周孝德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渭河徑流量銳減,除了降雨量下降外,最重要的是工業、農業用水大量增加,導致水資源總量減少。除了懸河之患,渭河沿岸因嚴重缺水而導致的——城市與農業的水爭奪戰也打得相當激烈。
由于人們長期的掠奪式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渭河年徑流量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平均22億立方米銳減至近20年來的平均10.7立方米,最惡劣的是1997年和2000年只有4億多立方米。
“上世紀90年代關中的缺水問題就很嚴重,當時在全國引起強烈反應的就是西安缺水問題?!标兾魇∫凉h濟渭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助理、副總工張克強告訴本刊記者。那時采取的主要辦法就是農業節水,增加城市供給。
當時修建的黑河水庫是專門為西安市供水,除此之外過去修建的水庫設計上大都調節水流、發電、農業灌溉等,而不是為了給城市供水。后來因為城市飲水的問題更緊張,效益更高,就把一些農業的水源轉給城市用水。
“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基本都是農業用水在下降,城市和工業用水一直在上升,就這樣支撐了十多年?!睆埧藦姂n慮地說,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新一輪的城市化發展的勢頭很兇猛,也暴露出新的缺水問題……
同時,隨著沿河兩岸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的興起,沿岸各大城市城區漸漸擴張到渭河甚至跨越渭河時,這條被稱為陜西母親河的水流已淪為了一條又黑又臭的“關中下水道”。
渭河沿岸林立的廠房源源不斷排出污水,西安、咸陽、寶雞等沿岸城市不斷擴張,人口迅速膨脹,垃圾、廢水都涌向渭河,給渭河帶來了陜西全省78%的工業廢水和86%的生活污水。在污水排放增加而渭河水流量減少的情況下,水體的自凈能力下降,河道納污能力也跟著下降。
“渭河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是2003年,綜合污染指數是9.04,那時經濟發展比較快,重視程度不夠,治理趕不上?!标兾鞫尉C合整治總指揮部與沿渭各地市的陜西省渭河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巨安祥告訴記者,那時渭河的水是黑的,遠遠聞著都很刺鼻。到2009年,渭河綜合污染指數降到2.09,基本消滅了渭河的黑臭問題。但是,水質還達不到標準,氨氮含量還是超標……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懸河、支流雖多卻依然缺水、河水黑臭污染嚴重——“母親河”的三大病狀亟待醫治。
想根治渭河,就需要一大筆專項資金。在本刊記者的走訪過程中,陜西省水利系統的很多官員都對資金問題感到發愁。
然而,在采訪西安市渭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管理處主任嚴廣運的時候,他提到西安市正在做的新的融資模式“BT模式”,即代墊制,采用“企業投資建設,政府驗收回購”的建設思路。
但是,無力投資的政府最后怎么回購?這是很多投資企業心中的疑團。嚴廣運告訴記者,現在渭河整治沿線拿出堤南1.5公里的土地作為空置土地,好多企業看中這些土地,到時候政府如果沒有錢償還,就給代墊的企業劃一塊相應價值的土地。
在渭河西安段的南岸本刊記者看到,這里現在還是一片荒蕪,除了綠化帶、農田、果園和一些水塘外,幾乎很少有建筑。這里離中心城區還有20多公里,企業為什么看上這里的土地?
“這里的土地當時我們預計是10多萬元每畝,評估是11.2萬元每畝,現在價值已經到100萬元以上?!睆?008年10月渭河西安城市段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到現在還不足3年,土地價值已經翻了10倍,嚴廣運說,“現在西安土地供應緊張,西安示范段22.2公里的河堤修好后,好多企業都看到了這里的商機。”
這段堤頂寬49米的河堤能抵御300年一遇的洪水,而且是堤路結合,上面建成了雙向四車道的濱河大道。而這僅僅是工程的一部分,還有堤岸的綠化美化、河道生態景觀建設以及河道灘面的清障整理和綠化等,這些才是讓這些土地迅速增值的主要原因。
陜西省渭南市治渭辦主任李斌告訴記者,這些舉措幾乎和“曲江模式”一樣,政府先把周邊土地包裝美化之后,土地迅速升值,然后吸引眾多企業前來投資。實際上,在運動景觀區的建設中已經出現了曲江的身影。在這段河道,灘面經過整治綠化之后,將建成占地4000畝的高爾夫球場。
西安這種模式已經在寶雞、咸陽、渭南等地開始推廣,陜西省水利廳廳長王鋒明確表示,要推廣西安的經驗,“結合城市和道路建設,建設一批水生態景觀和水文化旅游景觀”,同時要“加快沿岸經濟產業帶工程建設,開發一批生態居住、休閑健身度假商務區……努力打造沿渭高效經濟產業帶?!?/p>
雖然西安段在融資方法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這對其他市區的借鑒意義到底有多大還很難說,畢竟沿渭河各城市的地理位置的“含金量”差距懸殊。
“西安市要實現跨渭河發展,渭河南岸將成為未來國際化大都市的主城區?!睆垖毻ǜ嬖V記者,這是渭河兩岸土地的值錢根源。

渭河西安城市段效果圖 西安市水利設計院供圖
目前渭河南岸已經有北遷至張家堡的西安市政府,國家級的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成的號稱“亞洲之最”的西安鐵路北客站,以及唐大明宮遺址公園。隨著城市北擴,渭河邊上的土地將加速升值,以土地升值的資金來投入到渭河治理中,基本能解決由于中央和省上投入資金不足帶來的問題。
不過渭河早已成為寶雞市的城中河,周圍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置換資金的土地。對于渭南市來說,市政府將往西搬遷,雖然往北跨渭河發展也是長遠的趨勢,但這種做法能否籌到資金還是個問題。
一位專家告訴本刊記者,現在陜西的主要做法是開發渭河兩邊的土地,靠房地產拉動資金來治理渭河,“市場化的手段最終還是走到房地產的路子上”。不過,土地增值與否,要看投資者將來的房地產能不能賣出去。在各地房價限購令紛紛打壓下,未來的房地產能不能賣出去,能不能賣個好價錢,還是個問號。
這位專家對渭河治污能否成功持懷疑態度。他認為只有經濟發達國家才能做到,現在陜西的工業每年增長10%,西安的要13-14%,排污的總量是增加的,能不再惡化就很不錯了。現在渭河都是黑臭的五類水、劣五類水,跟下水道一樣,在這樣地塊上開發的房地產能否賣出去也是個問號。
而此次渭河全線整治需要的607億元資金從何而來?國家能拿多少錢?陜西省政府財力有限,又能拿出多少呢?
巨安祥告訴記者,資金籌措有這樣幾個途徑:第一,爭取國家相關部門的項目投資。堤防工程、灘區的整治,從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爭取水利資金,在堤路結合的道路方面爭取交通方面的資金,治污要求環保部門爭取國家資金。水利這一塊,定的目標是每年爭取國家資金不少于5億元,目前已經爭取到4億元。第二,由于這項工程省委、省政府很重視,我們要從省財政每年拿5億多元。
而爭取到的國家和省財政資金只是引導性資金,大部分資金要由各市采取綜合籌資的方式去解決。給予各市的政策有這幾個方面,第一是沿渭各市的水利基金、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費,要集中用于渭河治理。第二是各市財政拿錢,因為這是政府行為。第三是各市增加的堤防保護區土地增值資金用于建設堤防。
渭河全線整治是陜西省委、省政府今后5年在水利上的頭號工程,各市的資金缺口都很大,現在要各想各的辦法。也許對于渭河沿岸這些城市來說,“未雨綢繆”總比到時候“因險設防”要強。
在耗巨資治理渭河時,沿岸的城市是否更應該反思過去的產業政策和發展理念?在新一輪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怎樣才能避免再付出這樣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