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樂生
八門灣的邀請
□蒙樂生

八門灣紅樹林被譽為“稀世的海上森林公園”
綠色是生命的本色,綠道是人類的原道;綠色是太陽的顏色,綠道是文明的甬道。
八門灣的原道初辟,綠色長廊的標識初立,捷足先登者在那“不經意”的發現,大自然賦予自己的竟然如此從容,如此自在。那方土地仿佛是道家祖師用綠藍兩色精心繪就的“太極圖”,任由每個漫步者嘯傲王侯,旋轉乾坤;任由每個悟道者指點江山,放飛夢想。
1綠道,顧名思義,是綠陰中的步道。原始森林是生命的搖籃,先民攀援、跋涉踏出了原道。在青樹叢林的庇護下,人類穿越蠻荒歲月,跨入農耕文明。不管是原初綠道還是驛馬跑道,那都是文人墨客的“山陰道”,是國人耕讀傳家的心靈通道。
隨著人類衣食豐足,文明推進,原道逐漸拓展。從早期駝鈴聲聲的“絲綢之路”到車水馬龍的快速干道,從精心鋪設的輕軌鐵道到波音838騰云駕霧的太空天道,科技進步加快城市脫胎換骨,心靈通道成了“繞城高速”,成了城市的“呼啦圈”。
呼啦圈越圈越大,樓房越蓋越多,綠地越擠越少,城市人作繭自縛,鉆進水泥森林中的“鴿子籠”。于是,人們收起雙腳,從傳統“行者”變成使用輪胎與軌道的現代“乘客”,從健康族群蛻變成亞健康人群,致使青春黯然失色,生命暗自神傷。
2歌德說過:“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永遠常青?!笨墒?,現代城市本末倒置,高度功利主義和高度市場化運作過度追求“灰色”而漠視“綠色”,致使塵世以“金錢”為最高價值而忘乎所以。這樣的城市非常乏味,它張揚技術能量,沒有鮮活靈魂。
仁者反思,智者呼吁:給雙腳一個有力的落腳點吧!一座理想的城市在道路設置上應體現對行人的體恤,人行道應享有特殊的榮譽和尊嚴。因為,文明的最高價值是以人為本,對腳步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否則,人的肉體與靈魂必將“失足”。
尊重腳步,就是尊重生存環境,就是把建設綠道視為對真善美的追求。紙醉金迷的紐約,讓疲憊生命走上綠道,麻木的經濟出現了新的復蘇;五光十色的柏林,新修的綠道促進了舊城的改造;花園之國新加坡,綠道成網使街市與社區更加和諧……
3環境也是生產力,而且是重要的生產力,生態文明的種子所迸發出的強大內力已成為現代文明不可替代的推動力。且看,在改革開放中先行一步的廣東人又先行一步走向大洋彼岸的國際都市,走進那似曾相識的綠色項鏈狀的星羅棋布的開放空間。
向外看,看別人,看新英格蘭,看盧布爾雅……看人家上世紀中葉繞城而建的綠道網,看青翠欲滴的生命之樹,看經濟幾何級數增長背后的城市文化。向內看,看自己,審視珠三角的綠色缺失,并在廣州、深圳、珠海等9市率先規劃建設綠道。
無愧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人對綠道的規劃建設已瞄準多目標、多層次多功能的空間布局,珠三角9市已把生態環境的課題進行淋漓盡致的演繹,并由此誕生“調節生態的綠網、市民休憩的場所歷史記憶的走廊和運動健身的空間”。
4粵海一衣帶水,廣東人很羨慕海南大地四季如春,羨慕黎村苗寨花繁果碩,羨慕熱帶島嶼綠色與藍色水乳交融遠在宋代,海南島的山水就孕育了道家南宗三祖、四祖、五祖,天涯海角的每一棵樹早就把道家“天人合一”的精髓刻入歷史年輪。
海島山水四季禪歌,陽光透過塵世紛繁,讓潺潺溪流述說萬泉河的文化感知,讓云煙霧靄舒展五指山的精神骨骼。方家大巧若拙,擁抱自然;俗客大智若愚,了無牽掛。男女老少敞開心靈,傾聽春的鳴奏,夏的律呂;感悟秋的收獲,冬的涅槃。
傾聽與感悟,糾正了對大自然淺嘗輒止的錯誤認知,放下了唯我獨尊的所謂“萬物之靈”的人為隔閡,并由此催生建設海南生態省的綠色理念,并由此誕生健康島、長壽島的至高境界,并由此注視與解剖珠三角9市綠色項鏈狀路網的深刻意義。
5于是,省會城市突出新城區“山海、綠色、生態”的環境品位,凸現新社區“濱海、悠然、閑適”的嫻雅品質,彰顯“陽光???、娛樂之都、品位之城”的文化意蘊,推出了公交加慢行的一體化道路交通系統,建成了具有人性化的西海岸旅游慢行道。
于是,東海岸的文昌后來居上。文昌人把生態化、原始化、多樣化、人性化融為一體,在地跨文城、東閣、文教、東郊和清瀾五鎮的八門灣構建綠色長廊。其實,文昌人是在規劃一種理念,建設一種文明;他們在選擇,選擇一種意境,營造一種雅致。
八門灣,一個土著地名;綠色長廊,一處新修路網。兩者聯姻結緣,成了休閑旅游的生態行道,成了“以文為昌”的文明紐帶。這條紐帶連結鄉村、城鎮、椰林、紅樹林,穿越水塘、河流、沙灘、海灣,貫穿古今,向歷史縱深延伸,向內陸遠洋挺進。
八門灣,亦名清瀾港,那片港灣是海洋生物的自然寶庫。紅樹林素有“海上長城”之稱,那里是魚蝦和水鳥的天然樂園。作為海南省級自然保護區,清瀾港紅樹林及其濕地系統是我國自然條件最好的紅樹林濕地生境之一,其動植物種類位居全國第一。
6八門灣,藍得叫人心醉,那一泓波濤是文昌人的歷史圖騰。那里保留有“以海為田”的生存印記,那世代使用的“青柵網”仍在述說“牧海耕漁”的遠年故事。邢宥是八門灣水吼村人,他是瓊州人津津樂道的與丘海二公相并列的南溟奇甸“一鼎三足”之一。
當年,邢宥從水吼村走出港灣,走向京城。家鄉的原道賦予了他強健的生命力。國學大師錢穆說:瓊州府人物,明賢除丘濬、海瑞外,尚有邢宥,字克寬。余亦吳人也,克寬為吳名宦,有厚德……由此可見,八門灣綠色長廊連結的是海南歷史人文通道。
以八門灣為起點,順著這條文化通道,數以萬計的文昌學子像邢宥那樣邁動雙腳,步履堅定,氣概昂揚,走到故國山河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這么一走,走出了一條大氣磅礴的成才之路,走出了100多個叱咤風云的將軍,走出了聞名遐邇的“將軍之鄉”。
7八門灣椰林茂密,世人譽為“椰子之鄉”。椰林叢中的水尾村是水陸要津,村中的水尾圣娘廟香火鼎盛。明清以降,不知有多少文昌游子隨身攜帶“圣娘分身”漂洋過海。那些海外文昌人在僑居地建起了會館,同時還建起與家鄉一模一樣的“圣娘殿堂”。
文昌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水尾圣娘是備受尊崇的“移民”,是海外僑胞懷念祖地、祈求平安的“海南第一女神”。對女神的祭祀和崇拜,是對故鄉的眷戀,是對親人的思念。游子走得再遠,也走不出精神家園;異國再美,也難以聊慰思念那份濃濃的鄉愁。
當年,“宋氏家族”“云氏家族”“邢氏家族”的先祖以及今日寄居海外的先輩,他們大多從八門灣揚帆啟航,書寫了中國近代史上不同凡響的百年歷史。紅樹林根深葉茂,它根植于廣大華僑的內心深處。八門灣,永遠是吐納海外120萬文昌華僑的精神港灣。
8從八門灣走出去,走向五湖四海;從四面八方歸來,又踏上魂牽夢繞的故園?;氐桨碎T灣,走上綠色長廊,往西是文城;往東可以走到航天城,走進航天主題公園。改變一個方向,走出鄉村,走向城市,腳步不變,綠道不變,從經濟走向文化,從富足走向高雅。
發展是硬道理。物質富足是硬道理,精神高雅也是硬道理。文昌人高瞻遠矚:城市崛起有兩個層面,經濟發展是一個層面,文化發展是另一個層面,而只有經濟是不夠的。文明社會最重要的是人,是人創造的綠色文明。不是嗎?故園綠地,那是心靈凈土!
這方凈土是青色菩提,她元素鮮活,細節密集,雅韻欲流,空氣中無處不散發出濃郁的酵母氣息。文昌人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撫平了人與自然對立的皺紋,讓八門灣的綠色長廊和四圍的動植物色彩鮮麗,讓鄉土文昌煥發活力,讓其對漫步發出誠摯邀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