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雷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政策調控全面發力行業發展“低成本時代”行將結束
——2010年中國氯堿行業經濟運行狀況回顧與2011年發展趨勢展望
張文雷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2010年是中國氯堿工業經歷了金融海嘯后內外環境極為復雜的一年。在全球宏觀經濟逐漸復蘇、金融市場流動性持續恢復的大背景下,原油、煤炭等大宗能源產品的價格呈現單邊上漲的走勢,包括氯堿在內的眾多基礎工業原材料采購成本快速上漲。同時,國內產業政策對“兩高”類行業發展的調控和限制措施日趨嚴格,以節能減排措施為先導,包括淘汰落后產能、清潔生產以及極具針對性的電價調整等一系列政策,宣告了整個行業發展“低政策成本”時代的結束。
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對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應對新的內外發展環境,抓住“十二五”國家宏觀經濟調整的窗口時機,化解多年來氯堿行業高速發展中積累的內生性問題,將是2011年乃至整個“十二五”期間行業各企業的戰略性任務。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氯堿行業發展迅速,產業整體規模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然而,金融危機爆發后,多年來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低端產品產能結構性過剩、產業集中度不高等一系列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內生性根本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在此背景下,面對空前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2010年上半年乃至前三季度,國內氯堿行業在背負較大市場壓力的情況下,運營效益并未明顯好轉。
另一方面,為保證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十一五”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從三季度開始,大范圍、高強度的節能減排政策陸續在全國各地鋪開,煤炭、電力等基礎能源產品的價格隨即應聲而漲??梢哉f,原材料成本的政策性上漲,成為影響2010年三季度末至年底氯堿及相關行業主要產品市場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1.1.1 聚氯乙烯
2010年國內聚氯乙烯不僅全年產量首次突破千萬噸,單月產量在11月份突破了百萬噸,全年國內聚氯乙烯總產量為1 130.1萬t,較2009年相比增長11.3%。雖然從三季度開始,電石及氯堿企業受節能減排政策影響開工負荷普遍降低,但聚氯乙烯高位價格刺激了大量新增產能在三季度末、四季度集中投產,為全年聚氯乙烯產量的穩步增長奠定了基礎。
2010年國內聚氯乙烯市場運行整體分為2個階段。受年初冰雪天氣對物流運輸和原材料供應的影響,國內聚氯乙烯價格高開后,隨即在需求市場表現沉悶的抑制下進入橫盤整理,特別是上半年政府針對房地產等過熱經濟領域出臺的限制性政策也對市場預期形成了負面影響。然而,從三季度開始,涉及范圍廣且執行力度大的節能減排工作在短時間內大幅推升了電石、聚氯乙烯乃至整個氯堿行業的運營成本,進而刺激市場價格在三、四季度出現一輪快速上漲行情,華東地區乙烯法聚氯乙烯高端價格甚至一度漲至9 000~9 200元/t的近6年來的最高位。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市場價格走勢如圖1所示。

圖1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市場價格走勢
1.1.2 燒堿
2010年國內燒堿產量為2 086.7萬t,同比增長12.8%。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下半年以來各地相繼實施的限電、限產相關政策對燒堿產量的影響較為明顯,這也是三季度燒堿單月產量呈現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受聚氯乙烯和燒堿價格上漲刺激,大量新增產能于三、四季度集中投產,進而造成了四季度燒堿產量的反彈上升。
2010年上半年,受供需基本面的抑制,國內燒堿市場維持低位運行。從三季度開始,受各地節能減排相關措施的影響,企業被動降負造成部分區域市場貨源供應不足,燒堿價格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漲。僅10月一個月,國內30%隔膜堿折百平均價格就上漲約250元/t,32%離子膜堿價格漲幅也超過300元/t。受影響較大的華北地區,32%離子膜堿折百出廠價格提漲幅度在600元/t以上。11月以后,隨著部分地區企業恢復開工,以及新擴建裝置能力逐漸達產,市場貨源量增多,國內大部分地區燒堿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下滑。2010年1-2月中國燒堿價格走勢圖如圖2所示。

圖2 2010年中國燒堿價格走勢圖
1.2.1 聚氯乙烯
2010年聚氯乙烯純粉進出口情況見表1。

表年聚氯乙烯純粉進出口情況萬12010t
由于海外市場需求恢復緩慢,加之國內能源等成本居高不下,國內聚氯乙烯對外貿易出現了進口量恢復性增長而出口量持續下降的結構性變化,2010年國內聚氯乙烯純粉出口量甚至低于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2009年,跌至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如果剔除金融危機因素導致2009年數據反常的因素,2010年中國進口聚氯乙烯純粉的數量已經升至2006年以來的高點。
1.2.2 燒堿
2010年燒堿出口情況見表2。

表2 2010年燒堿出口情況萬t
隨著海外氧化鋁市場的恢復,2010年國內液堿的出口市場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其中,對美國和周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液堿出口增長明顯。2010年的固堿出口雖有所下降,但仍處于2009年之前正常年份的高位。可以說,中亞、東南亞、非洲等地穩健的固堿市場需求是支撐近兩年固堿出口的主要因素。
1.2.3 二氯乙烷(EDC)/聚氯乙烯單體(VCM)
2010年EDC/VCM進口情況見表3。

表3 2010年EDC/VCM進口情況萬t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EDC、VCM原料進口量均出現同比負增長,但剔除金融危機導致去年進口量暴漲的因素,國內進口乙烯基原料,特別是VCM的進口總量仍處于正常年份的偏高水平。
長線來看,國內能源成本(電力、原料電石等)的持續上漲,以及大量中東低成本乙烯原材料的入市,有可能對未來進口乙烯基原材料市場形成有力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講,進口乙烯基原材料在東部沿海地區氯堿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或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10年氯堿行業的對外貿易環境明顯日趨復雜,人民幣升值,國內能源成本不斷提升,出口企業面對的市場阻力明顯增大。另一方面,同樣的因素則使得海外貨源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日漸通暢,進口產品對國內市場的壓力日漸增大,產業安全問題仍需業內人士予以密切關注。
1.3.1 運營效益受政策面因素影響較大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11月份,81家骨干氯堿生產企業的利潤總額為29億元,統計范圍內企業的虧損面為23.5%,與去年同期利潤總額為負、虧損面達40%的困難局面相比,行業企業的運營效益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分析指出,企業經營業績的好轉與國內三季度開始實施的大范圍、高強度的節能減排措施有直接關系。
從三季度國內17家以氯堿為主要業務的上市公司的業績變化情況來看,2010年三季度,氯堿行業17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達到7.7%,明顯高于上年同期2.8%的水平。同時,上市企業業績數據顯示,電石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企業受政策影響要小于西南和中東部地區等受困于電石供應緊張的企業。
2010年上半年,氯堿行業企業的運營效益表現穩定,起伏不大。三季度開始,節能減排政策對市場價格的刺激,特別是氯堿行業主要產品價格的上升則有可能成為影響行業上市公司三、四季度經營業績的重要因素。
1.3.2 行業規模繼續擴大,退出產能增多已顯現結構性調整特征
中國氯堿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國內燒堿產能共計3 021.1萬t/a,離子膜法裝置產能2 546.9萬t/a,占總產能的84.3%,隔膜法裝置產能474.2萬t/a,占總產能的15.7%;聚氯乙烯產能達到2 042.7萬t/a(含糊樹脂),其中,電石法裝置產能1 651.7萬t/a,占總產能的80.86%,乙烯法裝置產能391萬t/a,占比為19.14%。整體來看,國內氯堿行業產能規模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從2010年新增產能來看,年內新增燒堿裝置能力高達529.5萬t/a,山東、內蒙古、新疆等地區投產裝置能力增長尤為突出。分析認為,受到自三季度開始的國內燒堿價格逐漸攀升的刺激,部分新擴建裝置的提前投產是造成第四季度新增產能驟增的主要誘因。同時,聚氯乙烯(含糊樹脂)新增裝置能力也已達到368萬t/a。隨著中西部地區一批大型電石法聚氯乙烯裝置陸續投產,國內電石法裝置能力占比仍在不斷提高。
2010年因搬遷、技改、淘汰落后裝置等原因,燒堿退出裝置能力高達278.5萬t/a,其中,81.33%的退出產能為隔膜堿裝置。隔膜法燒堿裝置的大量退出正逐漸成為行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重要特征。此外,聚氯乙烯退出產能也達到67.9萬t/a。由于電石等原材料價格的提漲以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東部地區成本高、規模小的電石法聚氯乙烯裝置已成為市場產能淘汰的主體。
1.3.3 節能減排政策影響顯著
2010年是進入“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0年5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中強調,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并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
為保證“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如期完成,各地不斷加大力度整頓“兩高”行業。下半年內蒙古、寧夏、陜西、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區陸續出臺了包括清理優惠電價、提高差別電價加價標準、嚴控電解鋁、電石、氯堿等高耗能產業的開工負荷在內的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這一政策環境的突然變化,成為左右下半年整個氯堿及相關行業主要產品市場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大范圍、高強度的節能減排措施在2010年下半年的密集出臺,一方面刺激行業主要產品市場價格出現了快速上漲,同時也宣告了行業發展“低政策成本”時代的結束。可以預見,政策成本將成為未來氯堿行業發展過程中,影響行業、企業生產運營狀況的關鍵性因素。
1.3.4 行業內企業間資源重組展現新形式
2010年氯堿行業主要兼并重組案例如表4所示。

表4 2010年氯堿行業部分主要兼并重組案例
從上述案例情況來看,考慮到氯堿行業作為受資源、能源成本影響較大的基礎工業,沿產業鏈方向的垂直整合仍然是氯堿行業、企業資源重組的集中領域,特別是對上游能源和資源優勢企業的兼并重組。
另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外部產業資本對行業內企業的重組,以及首次涉及氯堿行業的國內企業跨國并購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以優勢產業資本注入,進而盤活區域內氯堿企業資產,實現企業再造的模式,有可能成為行業內產業資源對接外部資本力量的主要形式之一。煙臺萬華此次發起并購的匈牙利寶思德公司,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燒堿生產商之一,其MDI/TDI產品在中東歐市場領先地位。此案一旦成功,將實現中國企業首次對海外氯堿行業資產的并購。
1.3.5 聚氯乙烯期貨對行業的影響進一步加深
自2009年5月25日至今,聚氯乙烯期貨合約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已達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聚氯乙烯期貨交易近一年來,期貨價格對現貨市場的影響逐步加深,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正在逐步得到市場認可,整個聚氯乙烯市場的金融屬性也在逐漸增強。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期、現價格走勢對比圖見圖3。

圖3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期、現價格走勢對比圖
圖3顯示,2010年國內聚氯乙烯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走勢呈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特別是在年中和年底幾次現貨市場出現重要拐點時,期貨價格均發揮了重要的價格發展功能。隨著聚氯乙烯期貨的進一步成熟發展,其作為現貨市場“風向標”的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市場人士的關注。
從行業層面來看,2011年國內氯堿行業的規模仍將繼續擴大。CCAON(中國氯堿網)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聚氯乙烯和燒堿的產能規模增速仍有可能達到10%~15%的水平。可以預期,產能結構性過剩的沉重負擔將成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氯堿行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與此同時,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2011年氯堿行業發展的主線。
從目前國內外各知名研究機構發布的預期數據來看,2011年全球經濟將繼續呈現“雙速”恢復,發達經濟體增長將較為遲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迅速增長將成為2011年拉動全球商品市場回暖的主力。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預測2011年油價情況見表5。
與此同時,國際資本市場對2011年全球商品期貨價格,特別是資源類和農產品期貨價格的樂觀預期,預示著2011年全球制造業成本仍將繼續上升。在此大背景下,可以預見2011年,包括氯堿行業在內的國內諸多原材料工業仍將面對巨大的原材料成本壓力。

表5 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預測2011年油價
2011年中國氯堿行業主要產品市場走勢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1)原材料成本
考慮到各國主要經濟研究預測機構對于2011年資本市場流動性或將依然過剩的擔憂,國際市場上以原油、金屬為代表的商品期貨的價格繼續上漲的可能性較大。受此影響,國內煤、電、油、運等氯堿行業直接相關的各個成本要素的價格仍將繼續看漲。
(2)國內需求市場
應當說,各級政府部門對消費領域的刺激政策,對2009至2010年氯堿行業下游市場需求的平穩增長,以及主要產品市場價格的整體上漲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的《2011年中國經濟預測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速,GDP增速將在9.8%左右。目前來看,建材、冶金、輕工、紡織等氯堿行業主要下游產業在2011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來自需求層面的支撐未來仍是氯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3)外貿環境
從目前看來,較高的生產成本以及人民幣匯率等因素,將繼續成為抑制2011年氯堿行業主要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大量進口貨源或利用成本優勢及匯率杠桿繼續發力中國市場,國內企業將面臨來自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壓力。不僅如此,一系列國際公約(POPs公約、國際汞公約等)的履約和談判工作,對氯堿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具體路徑將提出日益嚴格的要求,這也將成為促使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4)國內政策環境
做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政策層面最為引人注意的仍是在2010年發揮了巨大作用的節能減排工作??梢哉f,節能減排工作的意義已經不僅僅限于對資源和環境的長期保護,它更是政府部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傳統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抓手和切入點。可以預期,2011年的國內氯堿行業發展面臨的政策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增大,科學、合理且長效的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將成為未來幾年內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性因素。
(5)自然環境
隨著近年來全球極端性氣候災害的頻發,自然環境異動對行業生產、物流等正常運營各個環節的負面影響愈加明顯,甚至在個別時間段將成為影響市場的決定性因素。2011年乃至未來更長時間內,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將是行業、企業運營過程當中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
從上述分析來看,國內氯堿行業低成本運營的歷史將漸行漸遠,政策成本、原材料成本,甚至難以預期的極端氣候成本都將成為行業、企業未來運營當中難以回避的現實考驗,“成本”或將成為2011年氯堿行業主要產品市場中的主要關鍵詞。同時,考慮到仍在持續增長的氯堿行業主要產品的產能規模,2011年國內氯堿行業企業的運營效益或仍將長期面對來自市場和成本層面的雙重擠壓,難言樂觀。如何調整運營戰略、適應新的上游能源市場環境帶來的成本壓力,將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亟待業內人士解決的首要問題。
F426.7
A
1009-1785(2011)02-0001-04
20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