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智勇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科技顧問 創辦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名譽理事長)
◎ 謝聯輝 (中國老教授協會常務理事 國杰老教授科學技術咨詢開發研究院林業咨詢開發研究部負責人)


中國的“第六次產業革命”沖破部門條條分割、塊塊管理的樊籬,已經形成了不可阻擋之勢,建議科技部和有遠見的地方政府,啟動和推進“科學技術業”,給各地正在形成的農、林、海、草、沙五大農產業“發力”。
為了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力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我建議我國建立第六產業——科學技術業,作為今天的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F代的重大科學技術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干成的,甚至不是一兩個單位能干成的,要靠組織,所以組織工作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我們目前存在一個有效組織問題,科技界單項成果不錯,但集體力量的發揮就不夠。為了解決科學技術工作分散的問題,我們建議請中央考慮建立科學技術業。科學技術業并不是要取代現有的機構,如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等院校的科研機構等,而是要把他們的成果組織起來,而且用組織起來的手段協調全國的科學技術工作;是要求根據農、林、海、草、沙“五大產業”的不同需要,把一些跨部門、跨行業的成果組織起來形成高效益的產業鏈,通過試點的辦法,引導、支持和支撐迅猛發展的“第六次產業革命”健康、快速發展。
技術革命以及它所引發的產業革命,對組織管理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須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具體的辦法就是建立科學技術業。科學技術業包括:①我國現有的科技力量,包括各種科研院、研究所等;②為了進一步將這些科技力量組織起來,建立各種科技專業公司,組織開發各種新技術,出技術成果,出專利;③為了將這些新技術成果盡快在生產中得到應用,要建立各種綜合系統設計中心。所以,建立科技信息平臺,倡導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是推進經濟社會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社會領域形成相互銜接、相互聯系制度體系的重大舉措;也是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研究、分析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向中央提供解決經濟社會重大問題的科學決策平臺。
以微生物、酶、細胞、基因為代表的生物工程,到21世紀將發展為以動植物工程、藥物和疫苗、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基因重組等為核心的生物工程產業,它的產業化將創造出高效益的生物物質,從而引發一次新的產業革命。這次產業命的實質是以太陽光為能源,利用生物、水和大氣,通過農、林、草、畜、禽、菌、藥、魚,加上工、貿等,形成新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這種“大農業產業”構想,將迎來三個拐點:一是以糧食、木材單一效益為主要取向的農林經濟,轉向以植物葉、皮、果、花、枝、干、汁等整體效益為取向的高效循環經濟;二是把解決中國能源問題,逐步轉向到緊緊依靠“植物光合作用高效轉化太陽能”的基點上;三是重新審視中國接受陽光的農田、林地、草原、海洋、沙漠五大類型地球表層,極大地開拓發展“陽光綠色產業”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