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諾
基金戰場的“四朵金花”
文/李諾

一位哲學家曾說:“但凡茂密陰森的熱帶雨林,必暗藏世界上最嬌艷芬芳的花蕾。”中國基金界雖非“熱帶雨林”,但其競爭氛圍堪稱殘酷。就是在這個領域,一群勇敢的女性正在“綻放”才華。2010年11月30日的數據顯示,執掌“銀河行業優選”的美女基金經理陳欣,坐上了這一年“股票型基金年度業績排名榜”的第二把交椅;另一位美女王炯,則將“東吳雙動力”和“東吳進取”兩只基金,分別帶到了第四和第九的位置上。此外,黨開宇、鄭煜這兩位女性,也早已是基金圈里的風云人物。
在“銀河行業優選”基金的官網上,陳欣的照片格外醒目。亮麗的外表、清新的氣質,讓人對她多了一份關注。然而,在所有見諸報端的資料中,關于她的報道并不多。這位神秘“女股神”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據調查,陳欣今年35歲,擁有10年以上的從業經驗。她最初只是鞍山證券北京分公司的一名研究員,2002年11月加入銀河證券公司旗下的銀河基金公司,從行業研究員做起,此后歷任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2009年12月最終成為一名基金經理。據透露,她能在2010年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主要是因為“背后有人”。
“銀河行業優選”基金的網站顯示,直到2010年上半年,和陳欣合作的一直是老搭檔王忠波。兩人經常“共同管理此基金”。據知情人士透露,王忠波是銀河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也是公司的頂梁柱。就是在王忠波治下,陳欣最終成為一名基金經理。2010年10月,王忠波忽然離職,公司高層緊急提拔一位名叫成勝的高管接班。“銀河行業優選”基金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在王忠波幾年的辛苦運作下,‘銀河行業優選’已經具有了沖擊行業前三的實力。換個人,只要不出大錯,都會按著這個軌道向上走。”成勝延續了王忠波的策略,依然信任陳欣。因此,“前有前輩扶植,后有新銳護駕”,是陳欣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與神秘的陳欣相比,王炯明顯高調得多。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王炯,畢業于武漢大學,擁有超過13年的證券投資經驗。她2004年加入東吳基金,在短短6年的時間里,從一名普通的基金經理助理做起,迅速升為投資總監。2008年上半年,王炯拿到了“股票型基金業績排名第一”的榮譽,一度被稱為“唯一打敗王亞偉(被譽為“中國基金界頭號人物”)的女人”。
對于自己的成功,王炯歸因于三大因素:第一是耐心。“我喜歡長遠的投資,不追求短期的暴利。”2009年,由于熱錢大量流入,中國的股票型基金市場異常火爆。當時,王炯“令人不解”地選擇投資很多人不看好的“魚躍醫療”和“古井貢酒”兩只股票。到了今年,這兩只個股都展現出過硬的實力,漲幅超過30%。她的耐心得到了回報。
王炯成功的第二個因素是“苛刻”。“如果你告訴我一只股票一年會漲50%,那么我一定會問:‘一年之后呢?’如果一年之后(的情況)不確定,我依舊會放棄。”去年,中國出現了一股“健康養生熱”。王炯從中發現了機會。她研究后認為,上市公司東阿阿膠符合自己的選擇標準,于是果斷地進行投資。“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后,肯定會重視健康養生。我觀察和篩選了兩年,綜合市場的信號,選擇相信東阿阿膠的企業改組。”今年1月,東阿阿膠股票的漲幅超過100%。

強大的知識儲備,是王炯獲得成功的第三個因素。她的辦公室不大,書卻不少。她說,閱讀是她進步的源泉。“投資不是簡單的買和賣,而是集哲學、心理學、數學、物理學等各種知識為一體的知識鏈。一個職業投資人,必須了解各學科的基礎理論。”
今年39歲的鄭煜,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已在基金界打拼了十幾年。2009年1月,她加入王亞偉供職的華夏基金公司,如今掌管著“中信紅利精選”、“中信經典配置”、“華夏紅”三只基金。其中,僅“中信經典配置”一只基金的累積分紅回報率,就超過100%。
鄭煜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她說,基金經理“不是為自己謀求的職位”,而是“愛好投資,愿意把它作為終生的事業。別人感覺的那種業績壓力,我沒什么體會。”鄭煜之所以說自己的工作并不辛苦,是因為她善于“順著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的主線來配置資源”。“如果你一只股一只股地找,押中了,可能會有短暫的成就感,但太勞民傷財。但若你從空中向下看,整體判斷就會很準確。就像一筐蘿卜,你先挑出大的,小的不要了,就會保證有一個好的收益率。”
鄭煜坦承,在同樣的條件下,男性基金經理會更被看重,但女性在這一職位上也有自身的優勢,比如,與男性相比,女性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此外,女性更加謹慎,冒險的愿望可能不太強烈。“我不太喜歡冒險,從投資風格上劃分,可以說我屬于‘研究驅動型’的基金經理。”
在“四朵金花”中,最有名的是黨開宇。曾有人說,她的“相貌和名聲一樣出眾”。
今年32歲的黨開宇,是嘉實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單獨掌管著“嘉實服務”和“嘉實策略增長”兩只基金。26歲那年,她出任“諾安平衡”的基金經理,在7個季度內就賺了6億多元。一年后,她據此獲得“偏股型基金最佳表現獎”。不久,嘉實公司看上了她,花高價將她挖了過來,任命為研究總監,并讓她掌握“嘉實策略增長”和“嘉實服務增值”兩只基金。黨開宇沒有辜負新東家的期望,當年就使這兩只基金分別盈利100億元和63億元。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黨開宇說得很輕松:“我完全以價值來投資。一只股票跌到我認為有價值時就買;漲到我認為它被高估了就賣。”
在基金圈的很多人看來,黨開宇不僅業務能力出眾,“運氣也出眾”。2008年,她“升格”做了媽媽,不得不暫時“引退”。而她休產假的那段日子,金融危機爆發,股票市場一片慘淡,導致很多基金虧損嚴重。而這一切,都沒有傷到黨開宇。難怪有同行開玩笑說:“黨開宇的孩子來得真是時候,就是替媽媽著想。”
有資料顯示,我國的公募基金經理誕生于1998年,當時沒有一位女性;但如今,在這一領域,已有82位女強人與500多位男同行展開激烈競爭。
對于女性基金經理的“崛起”,基金分析師肖鋒認為:“男基金經理更強勢,但未必取得好的效果;女基金經理更能沉住氣。”一位基金公司的管理者說:“我們現在更愿意聘用女性,因為她們流動性小。而男性不能在一個平臺上待很久。”不少“基民”則直言:“女經理相對穩健,值得相信,比男經理更讓人踏實。”
不過,專家提醒,女性基金經理并非都是高手。“基民”選基金,主要還得看基金公司的實力;選擇基金經理時,要慎重考慮其從業經驗、歷史業績、操作風格等,而性別并非考量的必要因素。“買基金,不能迷信業績,也不能只信女人。”
(選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