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莉
流動婦女土地權益狀況調查
文/鄭莉

2011年1月18日,一份不容樂觀的報告——《中國流動婦女土地權益狀況調查》在北京面世。這項歷時1年半的調查表明,兩成進城務工女性在農村沒有土地,而其中80%是由于結婚或離婚。失去土地這個基本保障,意味著她們在日后返鄉時,將有可能陷入困境。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約有2000多萬流動婦女,隨著城市就業機會的增多,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妹”越來越多。在城市里,她們無戶口、無房子、無保障,處于較高的生活風險之中,土地成為她們的“終極保障”。
然而,這份“終極保障”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中國流動婦女土地權益狀況調查》主編吳治平告訴記者,根據調查,80%的失地女農民工是因婚姻失去土地。
失地過程主要集中在結婚和離婚兩個環節。49.6%的受訪者因結婚失去了土地,31.8%則因婚變失地。其余9.1%的人表示土地被征用,3%表示土地被強占。
這份調查報告由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走訪全國30多個省市區的1044名女性農民工而做出。受訪者的年齡主要處于20~49歲之間,其中近60%的人只具有初中或小學文化程度,在城市的工作收入也處于下游,就業領域主要集中在零售批發、家政、護理、飯店、旅游及娛樂場所等。
“離婚的進城務工婦女是最值得關注的特殊群體。”據吳治平介紹,如今,許多農村婦女在不能忍受一段婚姻時,會選擇“走出去”,即進城打工。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曾抽查了五家家政公司,受訪者中有30%處于離異狀態。然而,在農村離了婚的婦女不能帶走婆家的土地,而娘家的土地也在其出嫁后讓給其他兄弟,進城務工幾乎成為惟一的謀生手段。
調研分析發現,女農民工失去土地主要由社會和文化因素導致。
第一個因素是中國農村“從夫居”的傳統文化影響。長期以來,“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的觀念使已婚農村婦女在集體經濟組織的收益分配中處于尷尬地位,“流動的婚姻”與不可移動的土地之間的矛盾,使得很多流動婦女因婚變失去了土地。
同時,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土地是由“村規民約”劃分,這種村民自己投票、自己決策的“村規民約”很多時候存在性別歧視的傾向。
在江浙一帶長期流行著“測婚測嫁”的習俗,即預設了女性結婚年齡,一旦女性“快到結婚的年齡”,其娘家的土地便被自動收回。
重慶某村甚至出臺了一項規定:外出未婚打工女要想領到土地轉讓補償金,需要先到醫院做“貞潔鑒定”,不是處女不分地。這些“村規民約”中的性別歧視對流動婦女土地權益造成了直接損害。
此外,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對女農民工土地權益保護乏力,絕大多數人因此主動放棄了土地權益的維護。調查顯示,87.3%的人對土地侵權表示“聽之任之”,只有6.7%的人會要求村委會協調,3.7%的人會請求政府主管部門解決,尋求法律援助的只有不到1%。96.5%的人認為維權是沒有效果的,“爭也爭不出來”。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謝麗華告訴記者,一位家政工曾對她說:“從農村走出就是為了逃離那片土地,有土地說明我是農民,永遠當不上‘城里人’。”
對此,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筱紅認為,進城務工女性面對著兩難選擇:既想突破土地對她們的束縛,又要依賴土地帶給她們的保障。
劉筱紅表示,進城務工女性曾經屬于候鳥式生活,亦工亦農,而如今,她們都有著比較穩定的工作,渴望在城里安家。
調查顯示,未婚婦女比已婚婦女對土地的依賴性低,年齡越小對土地的依賴性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對土地的依賴性也越低。大多數流動婦女對國家土地政策、自身土地權益和農村公共事務關注度和知曉度都很低。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土地對她們來說不重要。
調查顯示,62.3%的流動婦女認為土地“非常重要”,59.2%的流動婦女不愿意放棄土地,有46.5%的受訪婦女認為土地是基本的養老保障,27.2%的人表示將來還要返鄉種植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土地,18.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回家種地養老”。
同時,伴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土地成為商品,而且越來越值錢。進城務工女性開始關心起這份特殊的權益。調查顯示,有20.6%的流動婦女要求國家在政策上嚴格保護女性對土地的繼承權,確保婦女和男性公平擁有土地維持生計。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很多農村女性將會轉變成城市女性,為了順應這一趨勢,支持她們轉變身份,需要為她們的城市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劉筱紅說。
調查顯示,在北京務工的外來女性中,只有10%享有一些社會保障。盡管很多女性農民工對社會保障缺乏信心,更關心是否能夠及時領到工資,但還是有近一半的女性表現出對社會保險的需求。
“不管從城鄉統籌發展的高度,還是從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角度來說,解決流動婦女權益問題都應該擺上國家議事日程了。”有關專家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研究所所長段成榮教授表示,由于制度上的限制和障礙,導致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不徹底,許多農民工不能享受城市里的各種公共服務。他呼吁加快戶籍改革的步伐,使農村人口,特別是流動婦女盡快融入城市生活。
接受調查的女性農民工們希望國家關注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打破限制農民進城的戶籍制度門檻。更有人寄希望“以土地換社保”,即國家出臺政策,允許流動人口在進城打工之后將土地轉換成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并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公共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