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倩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現代漢語被字句淺析
成 倩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被字句作為漢語句式中的基本句式,尤其獨特的類型、特點及作用,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也是留學生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句式。
現代漢語;“被”字句;偏誤;對外漢語;教學
被字句是漢語中特有的句子,以“被”字作標志表示被動的意義。被字句屬于被動句,是受事做主語表示被動的句子。例如:
(1)飯被小王吃了。
(2)飯小王吃完了。
(3)飯吃完了。
被動句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有標記的被動句,被字句是有標記的被動句的典型句式,如例⑴;一類是無標記的被動句(意義被動句、概念被動句),如例⑵和例⑶。
被字句是依靠介詞“被”引進謂語動詞的動作主體(主要是施事,主動者)于動詞前做狀語而把動作涉及的對象置于句首的句式,有時“被”字所介引的動作主體也可以不出現。“叫”“讓”“給”等詞在表示被動意義時也有同樣的作用。
現代漢語中的被字句有如下類型:
1.由“被”引進施事,格式是:受事+被+施事+動詞短語。例如:
(4)小王被人打傷了。
(5)小王被特務盯上了。
2.“被”后邊的施事沒有出現,格式是:受事+被+動詞短語。由于“被”所介引的施事沒有出現,此處的“被”是助詞,而不是介詞。例如:
(6)大樓被炸倒了。
(7)課被推遲了。
3.“被……所”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所+動詞短語。這種格式一般只在書面語中使用,是從“為……所”演變而來的,也可以使用“被……所”式或“由……所”式“受……所”式。例如:
(8)同學們深深地被老人的話所感動,決心好好學習。
(9)新的軟件系統為廣大用戶所關注。
(10)局勢的發展是由這種因素所決定的。
4.“被……給”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給+動詞短語。如:
(11)我的書被小王給拿走了。
(12)傷員全被解放軍給拉走了。
如果按“被”字(包括其他標志詞,讓、叫、給等)的詞性,被字句也可以分為用介詞“被、讓、叫、給”將動詞的主體(即施事者)置于動作之前,而受事做句子主語,以及將語氣詞“被、讓、叫、給”直接依附于動詞之前,表示被動兩種類型,可以稱之為介詞句和助詞句。分別例如:
(13)錢被他送給乞丐了。
(14)鞋子讓他穿壞了。
1.被字句、把字句、一般主動賓句有變換關系
被字句與把字句、一般主動賓句可以根據使用情況自由變換,期間存在句型之間整齊的對應的變換關系。例如:
(15)我們打敗了對手。→ 我們把對手打敗了。→ 對手被我們打敗了。
(16)孩子們吃完了飯。→ 孩子們把飯吃完了。→ 飯被孩子們吃完了。
通常情況下,被字句的主語是受事,“被”字的介引成分是施事。因此,這類有明確施受關系的句式之間常常可以互換,變換使用。
2.被字句的謂語動詞比把字句寬泛些
被字句的謂語動詞比把字句寬泛些,部分心理動詞、認知動詞等也可以進入被字句的謂語成分中。例如:
(17)小王被小李喜歡上了。
(18)他的意圖已經被我們感覺到了。
(19)他的行蹤被特務知道了。
但也不是所有的心理認知動詞都能進入被字句充當述語,如“怕”“希望”“害怕”“主張”“覺得”等就不能進入。綜合起來看,不能進入被字句的動詞有:
關系動詞:是、有、沒有、像、姓、等于、屬于、意味著等;
助動詞:能、會、可以、應、應該等;
趨向動詞:來、起來、出、進來、上來等;
部分心理認知動詞:懂得、怕、生怕、后悔、小心、妄想等;
不及物動詞:生活、勞動、前進、死、旅行等;
非動作性的及物動詞:敢于、勇于、從事、免得、樂得、懶得、樂于、生于、加以、給予、給以、適合、符合、備有、依從、遭受、遭、予以等。
能進入被字句謂語部分的動詞一般不能是簡單形式,少數雙音節動詞也可以。例如:
(20)他們沒有被土匪收買。
(21)孩子們定會被感動。
(22)風浪中行船的人隨時會被風浪吞噬。
3.被字句的謂語部分應是復雜的動詞性短語
一般來說,被字句的謂語部分應是復雜的動詞性短語,常常帶有復雜的狀語補語賓語等成分。例如:
(23)病人被他們不負責任地往地上一丟。(前有狀語)
(24)他被老板看中了。(后有動態助詞)
(25)他被打傷了。(后有補語和動態助詞)
(26)小王被罵了一頓。(后有動態助詞和補語)
(27)地里被種上了糧食。(后有賓語)
(28)孩子被老師喊走了一個。(后有補語、動態助詞、賓語)
給予動詞、稱呼動詞、置放動詞等做被字句的謂語成分時,也可以再帶賓語。例如:
(29)《紅樓夢》被他借給小王了。
(30)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假借。
(31)書全被孩子們放在桌子上了。
1.被字句的主語具有確定性,常為受事成分
被字句的主語具有確定性,是交際雙方共知的或說話者假定雙方共知的事物,有的有指示代詞修飾,有的有其他修飾語,有的是專有名稱,有的是周遍性事物。例如:
(32)那些學生被老師批評了一頓。
(33)遲到的學生都被老師叫去了。
(34)小王被老師給喊走了。
(35)所有的學生都被老師放回家了。
即使沒有有定標志,在具體交際中也是確知的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如“書被拿走了”的“書”一定是確定的“書”,而不是泛指的。含無定標志的詞語做被字句的主語是有條件的。例如:
(36)她一推開門,發現一個人已被警察按到在地。
(37)開學后,有一名同學被開除了。
(38)星期天他收拾廚房時,一只茶杯被他打碎了。
這三個句子中,“一個人”“一名同學”“一只茶杯”形式上雖然是無定的,但在語義上,都是“發現”“有”“打”的受事,語義又是確定的,所以仍是定指的事物。
充當主語的詞語一般是體詞性的,包括名詞、代詞和名詞性詞語。動詞或形容詞帶有指稱性時,也能做主語,如:
(39)勇敢、勤勞、謙虛被視為人類共有的品質。
(40)學習被他看成一種負擔。
(41)小王的晉升,他倆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42)他要求增加工資被老板看作一種挑釁。
從語義關系上看,主語多是受事。但也有類似時間、處所、工具、材料的成分,甚至有相當于施事的成分。這時,這些被字句中,主語和“被”字的介引成分可以是其他語義成分。像“廠長被他自己搞糊涂了”、“他被孩子的學費愁死了”等句子的主語和“被”字的介引成分的語義角色就很難確定。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句,如:
(43)箱子上被孩子們捆了兩道繩子。(主語“箱子上”是處所)
(44)他被大蒜吃得滿嘴臭氣。(主語“他”是施事、“被”引介的“大蒜”是原因)
(45)繩子被他們捆箱子上了。(主語“繩子”是工具)
(46)他的手被菜刀砍破了。(主語“他的手”是處所、“被”引介的“菜刀”是工具)
(47)那塊布被他給做成了一套西裝。(主語“那塊布”是材料)
不過,絕大多數被字句還是體現了施事和受事的關系。
2.“被”的介引成分一般是施事
“被”的介引成分一般是施事,即動作的發出者。但是也有不少“被”的介引成分是其他語義成分。例如:
(48)這孩子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激動和期望促動著。
(49)小王被雪滑倒了。
(50)他被釘子劃破了手指。
(51)他們被黃河的波濤吸引住了。
(52)孩子們被突入其來的打擊驚呆了。
從詞語的結構來看,“被”的介引成分主要是名詞、代詞性詞語,但是也有動詞、形容詞或謂語性詞語的用法。例如:
(53)他被劃船所吸引。
(54)他們被救人所振奮。
3.被字句的補語與語義焦點有關
被字句具有“被處置”的意義。“被處置”意義使得處置后果成了交際雙方關心的重點,因而,跟一般主動賓句相比,被字句的語義重點或焦點在補語部分。被字句正是顯示句末焦點的一種常用句式。例如:
(55)小王被他們趕走了。(語義焦點在“被趕”的結果“走”上。)
(56)小王被人打了幾十下。(語義焦點在“被打”的結果“幾十下”上。)
(57)他被人從泥潭中救了上來。(語義焦點在“被救”的結果“來”上。)
(58)他的胳膊被人生生地扭斷了。(語義焦點在“被扭”的結構“斷”上。)
被字句具有“被處置”的意義,即主語所表示的人和事在意念上是受動者,被謂語動詞代表的動作所處置,處置行為來源于“被”字的引介成分,處置的后果使得主語事物有了某種變化,產生某種結果,處于某種狀態,有了某種經歷,謂語部分的復雜性就要體現這種處置的后果。
(一)這種處置性對于主語來說往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例如:
(59)小王被人打傷了。
(60)小王被蛇咬了一口。
(61)小王被偷了一百元。
(62)小王被雪滑到了。
(63)小王被騙了。
有的被字句表示不如意、不企望的意思是針對主語的,有針對說話者或針對某種關系的,還有無法明指的。例如:
(64)好苗子被北京、上海的運動隊挑走了。(對說話者來說是不如意的)
(65)錢被偷走了。(對錢的所屬者來說是不如意的)
(66)本臺消息,本市許多道路被洪水沖垮。(無法明說對誰是不如意的,但事件本身確實不如意)
(二)表示不如意的被字句是多數的,也有少數句子是中性的,甚至帶有如意、高興的色彩。例如:
(67)小王被調走了。(中性的)
(68)小王被吸收入黨了。/孩子被逗樂了。(愉快的)
(69)他被人從洪水中救了上來。(愉快的、如意的)
(三)一些沒有明顯狀態變化的被字句也很難說是如意還是不如意的:
(70)小王被小李愛上了。
(71)快餐逐漸被中國人喜歡。
(72)這樣的作品很難被人理解和接受。
(73)這本書被重印了。
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母語非漢語的學者進行的第二語言教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近年來,全世界出現了漢語熱,為對外漢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對外漢語漸漸成為熱門學科。所以,介紹現代漢語的被字句,有必要對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情況做一了解。
1.在《初級漢語教程》中的教學情況
本教材的第五十四課,集中解決“被”字句的問題。課文部分涉及到的“被”字句有:“不行,不行!要是先把狗帶過去,菜就會被兔子吃掉。”“菜過去了,這邊兒兔子就會被狗咬死。”“兔子還是會被狗咬死。”“菜還是要被兔子吃掉。”“我真沒辦法了,我已經被這個問題弄糊涂了。”“這樣,菜就不會被兔子吃掉,兔子也不會被狗咬死了。”
語法講解部分如下:
介詞“被”表示被動The preposition 被 expressing passivity
介詞“被”用于被動句,這樣的句子叫“被”字句,句型是:
The preposition 被is used in passive sentences,which are known as 被–sentences.The pattern is:

s p被 O + V 其他成分Other elements菜就會 被 兔子 吃 掉。兔子 卻會 被 狗 咬 死。已經 被 這個問題 弄 糊涂了。我
注意:
1)漢語中,只有強調被動意義時才用被動句;
2)上面句型中動詞后面的其他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其他成分,句子就不完整。
N.B.1)In Chinese,passive sentences are used only when the passive meaning is emphasized;
2)an “other element” that follows the verb in the about pattern must be used.The sentences will not sound complete without an “other element”.
教材分析:
從教材中引用的英語注釋和表格教學,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這是針對初級留學生的教學。所以,這里的被字句只是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類型。
2.在《橋梁》教材中的教學情況
在《橋梁》教材中的,共有六課出現了“被”字句,講解為:
被,介詞。引出施事來表示被動。語序為:主(受事)+被+名(施事)+動,“被”后的表示施事的名詞性詞語可以是不定指的,并且可以省略。“被”字句多表示受事的不如意的遭遇。否定副詞和能愿動詞只是出現在“被”的前邊。這六課中的全部例句如下:
(80)這樣,才不會被淘汰。
(81)其實,咱們的秘密并沒有被人發現。
(82)這個建設是否能被大家接受,我不敢肯定。
(83)小王從農村來,所以總擔心會被人看不起。
(84)由于身體不好,黃林小的時候常被人欺負。
(85)他們隊上午就被淘汰了。
(86)我不知道余華他們為什么會被拒絕。
(87)所謂“綠色蔬菜”,指的就是沒被污染的蔬菜,或者叫“健康蔬菜”。
(88)這樣,就可以知道被檢驗的蔬菜是不是“綠色的”。
(89)所以,想著想著便想到得獎的人也許會樂極生悲,被錢給燒死,自己沒得獎不是也很好嗎;自然自己得了獎也不見得會燒死。
(90)如果說過去我是被那些中國的神奇傳說所吸引的話,那么現在,我真的被這個國家迷住了。
(91)公文包丟失之后——周立華發現公文包里的現金和某些物品已被取出。
教材分析:
這一階段的教學已經沒有了英語注釋,而且被字句的類型相對復雜,屬于中高級水平。
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是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所產生的偏誤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其來源,揭示學習者的中介語體系,從而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和規律。
本人從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中被字句錯句中隨即挑選出100個錯句,進行了分析、整理。發現有五種比較普遍的偏誤,并按其出現頻率一次列出,分別是標志詞缺少或錯用、謂語動詞錯用、不必使用被字句(非感情色彩)、施事受事混淆或缺失和狀語語序錯誤、感情色彩錯誤造成的偏誤。其中有不少句子的偏誤類型是重疊的,這說明“被”字句的難點所在,也說明留學生學習、使用“被”字句的難點所在。
至于偏誤的來源,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五方面,即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負遷移、文化因素負遷移、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的影響以及學習環境的影響。
“被”字句是漢語中的特殊句式,也是漢語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所在。偏誤分析,對語言研究固然很重要,但如何還原到教學上更為重要。以下是我們分析了學習者的偏誤病句后,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淺見。
1.掌握一些外語知識
對外漢語教學,除了對漢語要有深入的研究之外,最好能有學習外語的經驗,這樣更能理解學習者的習得心理。在教授“被”字句之前,如果能事先了解一些外語的被動句格式,了解與漢語格式、用法的不同之處,就能做到心中有數,適當地提醒學生,避免偏誤的出現。而這種方法對于避免母語負遷移引起的偏誤,有著非常顯著地效果。
2.掌握學生偏誤出現的規律
偏誤分析的一大意義就在于,總結偏誤的類型、原因,并運用于教學中。若能事先知道學生常錯的地方,我們就能事先有所預防。
如上述幾種偏誤情況,教師若能事先注意到,那么在講解時,就能提醒學生應在哪些問題上注意,從而有效地避免偏誤。另外,當學習者出現這些偏誤時,及時地給予解釋,不至于手忙腳亂。
3.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水平與態度
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應該事先、盡快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水平與態度,才能適當地實施教學活動,包括總體設計、課堂教學、教材編寫和測試等。偏誤分析的具體研究成果對整個教學活動提供了積極的反饋和依據,有利于教學實踐的改進與提高。
4.積極對待學生的偏誤
首先,對偏誤的本質要有全面的認識。偏誤的出現是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反映了學習者中介語體系的發展過程,同時也反映了學習者的心理過程,對學習者目的語系統的形成是無法避免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對偏誤在交際中所產生的影響也要有實事求是的估計。因此,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改正偏誤。糾正學習者的偏誤,先要對偏誤的性質進行分析,同時還要看偏誤發生的不同場合,采取適當的糾正方式。
[1]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張斌主編《現代漢語》(修訂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3]劉珣著,《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4]劉頌浩著,《第二語言習得導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5]楊寄洲主編,《初級漢語教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6]陳灼主編,《橋梁》【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精版教材(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英法文注釋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7]陳昌來,“被”字結構中狀語的為序規律及其制約機制,《中國語言學報第12期》,2006年6月版.
[8]孫勁,被字句的偏誤和規范,《漢語學習》,2004年2月第1期.
[9]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