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厲志海
著力擴大內需 努力推動消費持續快速增長
文/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厲志海
堅持把擴大內需與推進城市化、優化投資結構、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擴 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近兩年來,浙江省認真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堅持擴大內需戰略,積極尋找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努力擴大消費需求,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預計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左右,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最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6個百分點左右,貢獻率達到50%以上。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浙江突出抓了“三個結合”:
(一)堅持把擴大內需與推進城市化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拓展消費增長空間
城市化蘊含著巨大的內需空間,最大的內需在城市化,最雄厚的內需潛力也在城市化。浙江省自1998年率先實施城市化戰略以來,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城鄉統籌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近兩年來,浙江根據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要求,突出抓好中心城市、中心鎮、中心村的建設與發展。一是加快規劃和建設杭州、寧波、溫州三大都市區和浙中城市群,強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帶動作用;二是加快推進中心鎮轉型升級,制定出臺了加快中心鎮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努力將200個左右的中心鎮培育成為縣域人口集中的新載體、產業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臺,其中選擇20多個基礎好、潛力大、帶動性強的中心鎮培育成為小城市,充分發揮小城市和中心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節點作用;三是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啟動培育建設42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設美麗鄉村。到2010年,浙江省城市化水平預計將達到58.5%,在全國千強鎮中,浙江省占334個,其中人口超5萬、財政收入超5億元的中心鎮達20多個。

城鄉統籌的加快推進,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向市民的轉移轉化,促進了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建設,加快了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進程,從而有效地帶動了城鄉居民的消費,不僅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創造了條件,而且為擴大內需提供了強大而持久的動力和空間。2009年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668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732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4%。
(二)堅持把擴大內需與優化投資結構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促進投資與消費的良性循環
促進投資消費的有機結合是優化投資結構、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不僅可增投資、保增長,而且可以擴消費、惠民生,促進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浙江受空間、環境容量等制約投資進入平穩增長期,但投資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就要求浙江在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上下功夫,積極尋找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
一是以實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計劃為主要抓手,全面推進“三個千億”(千億基礎網絡、千億惠民安康、千億產業提升)工程建設,更好地發揮投資對供給結構和消費環境的改善作用。政府投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項目,近兩年千億基礎網絡工程完成投資2172億元,千億惠民安康工程完成投資955億元,千億產業提升工程完成投資561億元。積極發揮民間投資在擴大內需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以“兩房”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農村住房改造建設)為主要抓手,積極實施中心鎮千億產業集聚提升和千億公共設施建設工程、中心村培育工程和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著力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到2009年底有70多萬戶城鎮家庭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實惠,到2010年9月底完成約50萬戶農村住房改造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住房保險,目前全省農房險農戶參保率達到98.5%。
三是以加大服務業投資和對外開放為主要抓手,突出服務業重點行業提升、重點平臺建設、重大項目推進和重點企業培育,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優化投資結構和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助推器”。近兩年共安排了340多個服務業重大項目,總投資4000多億元;全省確定了“10+1”重點服務業行業,選擇認定了40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積極培育108家省級服務業重點企業。服務業增加值連續5年保持快于GDP增長速度,2009年全省人均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9萬元,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兩年來,浙江省通過優化投資結構,以投資促消費,推動了投資與消費的良性循環。2009-2010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約為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約為16.8%,消費比投資增速快了1.7個百分點,投資消費比例得到進一步改善。
(三)堅持把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培育消費持續增長動力
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是拉動最終消費最有效的手段。這兩年來,浙江省堅持惠民導向,堅持共享發展。2009年,全省財政支出增量的72.8%用于改善民生,通過民生的改善不斷釋放消費增長潛力,夯實消費基礎和改善消費預期。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促進消費的政策,撥付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財政補貼資金40.9億元,實現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銷售289萬臺和50萬輛。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浙江省著重抓了兩個“行動計劃”:
一是率先啟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計劃,增強消費意愿。2008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為目標,堅持底線公平、機會平等,實施就業促進、社會保障、教育公平等十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100億元。率先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0年起60周歲以上老人領取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礎養老金;基本實現全省醫療保障制度全覆蓋,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參保率超過90%。進一步健全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困難群眾物價補貼機制。
二是扎實推進低收入群眾增收計劃,提高消費能力。積極實施城鎮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加強困難群體就業扶持,城鎮零就業家庭發現一戶、解決一戶;積極推廣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目前已覆蓋70%以上企業;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大力推動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開展產業開發幫扶等八大行動,2010年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元的人口新增55萬人以上;加強重點欠發達縣扶貧工作,每年安排欠發達地區發展補助資金10億元,重點培育欠發達地區的內生增長機制。
這幾年來,浙江城鄉居民收入處全國各省區之首,預計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11000元,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將達到40%,消費意愿和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站在“十二五”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的新挑戰,加快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轉換、培育消費“新引擎”迫在眉睫。下一步要圍繞著完善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著力在三個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著力在富民惠民上下功夫。按照“兩個同步、兩個提高”的要求,加快推進就業幫扶、住房保障、教育公平等十大“富民惠民”工程,重點發展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社區服務等十大服務業行業,繼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最低工資標準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聯動增長機制,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繼續實施低收入群眾增收行動計劃,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提高消費能力。
二是著力在城鄉統籌上下功夫。統籌推進新型城市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中心鎮、小城市培育工作,爭取成為城市化新平臺;分類引導人口城市化,穩步推進農民市民化,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建立符合省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建立“20分鐘醫療服務圈”的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三是著力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積極探索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建立健全財政對公共服務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支出增量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體制創新的政策意見;進一步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加快“信用浙江”建設,逐步完善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