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西苑醫院醫生李博援非期間和患者在一起
在有些人看來,醫患關系這根神經已經崩潰了很久,幾乎降到了冰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理應冷靜地思考,如何面對與解決這個問題。當前的醫療制度沒有讓醫生和患者滿意,媒體報道多是患者的不滿意。而醫生的艱辛與無奈,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徹底領悟。
當前狀態下,如何重新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面對熙熙攘攘的患者,我有些思考。我的大部分患者都和我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我們彼此信任,相互配合。我在門診中增加了一些人文關懷和溝通,客觀的敘述和耐心的講解,讓我的門診得到良性的發展。
從醫生方面來說,患者來到醫院,目的就是為了解除病痛。患者來到醫院,一定是對健康有了懷疑。無論怎樣,醫生應該相信患者,專業的醫鬧畢竟是很少的。即使在醫患關系緊繃的情況下,我仍經常在門診和病房看到患者感謝醫生的動人場面。我們不可因噎廢食,建立對患者的信任和關懷,是醫生實施診療的關鍵步驟。
從患者角度來看,坐在你面前的醫生,無論微笑,還是近似冷漠,他都在保持一種專業的思考,不會拿患者的健康開玩笑。試想一下,患者的病情沒有好轉,對任何醫生而言,有什么好處?且不論醫術和醫德的高低,有哪一個醫生希望自己的患者病情惡化呢?患者的病情好轉,會給醫生帶來職業的滿足感,這是醫生天然的想法和期盼。
循證醫學三要素之一的診療要求,由于診療的不確定和個體的變異,醫患雙方共同承擔疾病的不確定性和戰勝疾病的喜悅。在尊重患者價值取向的同時,醫生會根據當前的診療措施,提出自己的專業建議。看到患者病情好轉,醫生那份高興的心情,會保留很久。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好轉,醫生會深入思考,尋求更佳的診療方案。
無論從患者來醫院的理由,還是從醫生診治患者的動機,我們都可以看到,醫患是一個彼此信任的共同體。醫患休戚相關,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讓我們共同應對疾病。
建立醫患的信任機制很難,我期望能夠通過點滴努力,讓世間多一份信任,讓彼此的心更簡單一些,更平靜一些,讓陽光照耀的地方都能充滿光明。在診療中,沒有任何一個醫生希望患者病情惡化。更沒有任何一個患者,不是為健康奔忙。
只有彼此信任,才能讓醫療措施更好地發揮。作為醫生,要用真誠的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作為患者,要信任你的醫生。如果不能發自內心信任你面前的醫生,那不如及早更換。
多么希望,能在大海邊自由地呼吸。這種感覺,能讓人心曠神怡,彼此的信任,能讓醫生和患者對未來充滿光明,更好地實現醫療價值。
患者的信任,是醫生進一步思考的動力。由于醫學的很多不確定性,以及病人個體的變異,成功的經驗運用于下一個類似的患者,不一定會出現醫生希望的效果。而患者的信任,是我們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化修正診療措施的階梯。我也有信心,讓我的患者恢復健康。
在彼此信任的天空下,我們可以自由呼吸。如同面對蔚藍的大海,心胸開闊的愜意,才會在更平和的氣氛中,做出更趨近于正確的判斷和處方。
信任是海,讓我們在深邃的思考背后,感悟醫患密切配合的力量。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不藥而療人之疾,上之上者也。”不僅應該是醫患的共識,也應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