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百合原藥材
百合為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別名“白百合”。李時珍曰:“百合是由眾瓣合成或者說它能治百合病癥”,故叫“百合”。其功效具有養陰清肺、清心安神。臨床上常用于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癥,炮制上主要有百合和蜜炙百合兩種規格。
藥材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細葉百合的干燥肉質鱗片。全國各地均有野生和種植,主產于我國湖南邵陽,浙江長興、湖州,江蘇宜興等地。秋末期間正是百合鱗莖漿足時節,適時采挖。將采集的百合除去須、蒂頭、剝開鱗片、用清水洗凈泥土,然后置于鍋內直至水沸開后。查看百合表面均呈玉色和內心時已透心的程度時,隨即撈出,放入備好的清水內或至流水中漂洗,清水浸洗。清水或流水漂洗的目的是使沸過后滾燙的百合得到冷卻,可抑制聚熱致腐。另外也漂凈黏液黃漿,取其易干燥、色潔白之功,沸水燙的分寸掌握得當與否,決定了藥材的質量。燙得過熟易至腐開裂,過生易成黑瓣過僵碎。漂后撈起,瀝去水,即置于竹匾上或粗篩上用炭火烘焙。翻動雙手緊握匾邊,將百合猛地一翻,隨即撒開攤勻,烘至邊緣呈干燥狀(約半干時),再曬干,曬時要攤勻、攤薄,可促使干燥,防止破碎。
卷丹 鱗葉呈長橢圓形,頂端較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波狀,常向內卷曲,長2~3.5cm,寬1~1.5cm,厚1~3m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棕色,光滑,半透明,有縱直的脈紋3~8條。質硬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角質樣。無臭,味微苦。
百合 鱗葉寬0.5~1cm,厚約4mm,有脈紋3~5條,有的不明顯。
細葉百合 鱗葉長至5.5cm,寬至2.5cm,厚至3.5mm,色較暗,脈紋大多不明顯。
均以肉厚、質硬、色白者為佳。
按照《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凈品的性狀呈橢圓形,表面類白色,淡棕色或微帶紫色,有的數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波狀,略向內彎曲。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氣微,味微苦。
北京人衛中藥飲片廠在采購原藥材的過程中嚴把質量關,購進優質的原材料,嚴格按照《北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的標準炮制,蜜炙百合的炮制為取凈百合置熱鍋內,用文火80~120℃炒干,噴淋蜜水,用文火炒至表面淡棕黃色,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kg凈百合,用煉蜜3~5kg。蜜炙百合應掌握好適當的火候,應將蜜水中的潮氣炒干后,立即出鍋晾涼。切忌不要過火,否則百合的顏色將會加深乃至糊邊。
蜜百合 呈長橢圓形。表面淡棕黃色,偶見黃焦斑,略帶黏性,味甜。
摻假百合 百合產新時產地加工是很繁瑣的,有些藥販為了縮短時間和使百合表面潔白好看,在百合產新時或放久后變色時,用雙氧水浸泡后,再用硫磺熏。這樣做的目的是縮短時間,使百合不腐爛,并使百合潔白漂亮。使用雙氧水浸泡的百合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然而,使用雙氧水浸泡和硫磺熏的百合表面潔白僵硬,上有一層析出的白霜,其味甚酸。因此,只要手摸其僵硬、口嘗味極酸、眼觀其色白有霜,就能分辨是否進行過摻假加工。
藥用百合只使用《中國藥典》收載的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和細葉百合的肉質鱗葉。有幾種百合科植物的鱗莖不做藥用:百合科植物渥丹的鱗莖,主產于河北、河南、山東、陜西等地。其外觀卵球形,直徑1.5~3.5cm。百合科植物麝香百合的鱗莖,產于廣東、貴州等地。百合科植物卷蓮花的鱗莖,產于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地,其鱗葉中央有2個節狀。百合科植物閃浪花的鱗莖,產于黑龍江、遼寧等地,其鱗莖長圓形,鱗葉2節。百合科植物帽子花的鱗莖,分布于新疆阿爾泰等地區。百合科植物卓巴百合的鱗莖,分布于西藏等地。
這幾種百合科植物的鱗莖類似于正品百合,其特征有所區別,在采購中應多加注意。但對摻假百合應提高鑒別意識,不要認為越白越整齊的就是合格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