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街頭擺攤的藥販子
長期以來,一些違法分子非法收售偽劣藥品,嚴重危害廣大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排擠合法藥品,破壞藥品市場秩序;利用“醫保”漏洞,大肆騙取國家財物,侵害患者合法報銷的權利。他們分工明確,擅打“游擊”,異常狡猾,常呈現“打而不死”的狀態。這些人們口中常說的“藥販子”是如何作案的?作案手法有什么新特點?他們收的都是哪類藥品?非法收售藥品的危害在哪里?日前,筆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非法收售藥品從業人員(以下簡稱藥販)地緣親緣關系明顯。在北京地區,藥販主要來自于東北地區,呈現家族化、同鄉化和團伙化的特點。以“5.26專案”為例,涉嫌非法經營藥品的3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來自于東北地區,其中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區最多。許多犯罪嫌疑人之間,或具有親屬關系,或具有老鄉關系。他們大多是通過老鄉帶老鄉的方式逐漸掌握了“經營門道”。來自不同地域的收藥團伙,有著不同的市場范圍,彼此間很少出現交叉,共同遵循著“不問藥品來路,不問藥品去向”的行業潛規則。同一團伙內,“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間往往通過網絡或電話單線聯系,不直接見面。家族化、同鄉化和團伙化的組織特點,使得藥販先天就具有很強的反偵查能力。
“下游”藥販的暫住地點多選擇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或醫院周邊。他們主要在醫院、農貿市場、超市及公交車站等人員聚集的地點坐地設牌收藥,或發放小廣告后電話聯系上門取藥。也有藥販走街串巷,挨家挨戶詢問收藥。
“中游”藥販的藥品交易地點多在“下游”藥販聚集區。“下游”藥販聚集區通常在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口聚居區或物流發達地區。這些地區房租便宜,出租院落較多,與外界相對獨立,違法行為隱蔽性強,藥品的儲藏與流通便利,社會監管力量薄弱。筆者了解到,2007年~2010年,豐臺區五里店地區陸續有藥販來此暫住,其規模越來越大。許多人遠在外省老家就已經聽說該地區有人收購及倒賣藥品,獲利豐厚,于是陸續來到該地區居住,并從事非法收售藥品活動。至此,五里店地區非法收售藥品的經營與集散市場已初步形成。在這個市場里,出現了非法收售藥品“下游”、“中游”的業務分工,形成了獨立的市場體系;藥販之間可以通過“QQ”聊天群等網絡工具互通藥品需求信息;通過物流或快遞公司完成藥品流通。


非法收藥人用于貯存藥品的簡易房屋
從已報道的非法收售藥品案件來看,“下游”藥販的藥品主要來源于幾個主要渠道(如圖所示)。
通過騙保的方式從醫療機構開出的藥品,是“下游”藥販藥品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筆者得知,持提卡人多以老年人為主。有的醫保卡持有人按照藥販提供的藥品品種,直接從醫院開出藥品,轉手就賣給藥販,從中獲利。由于這類藥品來源合法,數量相對較多,有效期較長,獲利更豐厚,因此更受藥販青睞。這種醫保卡持有人往往成為藥販的固定“供貨人”。藥販通常稱之為“大戶”。而有的醫保卡持有人將醫保卡“出租”給藥販,藥販自己拿卡直接從醫院開藥,藥販按月支付一定“租金”給持卡人。據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常在醫院門診大廳與使用社保卡的患者搭訕,一些持卡人同意將醫保卡以每月數百元不等的價格“租”給他們,犯罪嫌疑人使用這些卡到醫院開藥;對有些不同意租卡的持卡人,犯罪嫌疑人會要求其按照他們開出的藥品名稱去醫院開藥,再進行低價收購,并將收購來的藥品出售給外地一些小診所和不規范的藥店。
老百姓自購的剩余藥品,也是藥販藥品的來源。藥販通常將這部分售藥者稱之為“散戶”。目前,藥品零售企業及醫療機構均不退換已售出的藥品,為避免浪費,很多老百姓選擇將手中剩余藥品,甚至是過期藥品,低價銷售給藥販。
有些藥品生產企業的銷售業務代表手頭擁有部分促銷、外包裝破損或即將過期的藥品,為減少損失,他們將這部分藥品低價賣給藥販。一些藥品零售企業或醫療機構,為減少損失,也會非法將近效期、過期或包裝破損的藥品低價賣給藥販。
筆者發現,非法收售藥品的品種往往是應用廣泛或價格較高的藥品。在“5.26專案”中,共起獲藥品近千種。據統計顯示:其中,多為拜糖平、達美康及諾和靈等治療糖尿病藥品;壽比山、降壓0號和絡活喜等治療高血壓藥品;波立維、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和諾迪康等治療心血管疾病藥品;血脂康、立普妥及舒降之等降血脂藥品。這些藥品基本都是用量較大的常用藥。此外,藥販還收售少量價格昂貴的生物制劑,如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精蛋白重組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和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此次專案行動查獲的藥品,生產方涉及國內外上百家著名制藥企業。
從已查獲的非法收售藥品案件來看,回收藥品的最終流向包括:邊遠地區一些個體診所、鄉村衛生室和小藥店等基層用藥單位,以藥店為主;外省市藥品批發企業或藥品經銷人員,并最終回流到合法藥品購銷渠道,流向社區小診所和小藥店,以及城鄉非法“黑診所”、“黑藥店”;通過廣告或網絡直接銷售給患者,主要是臨床急需的貴重藥品。公安部門破獲了一起網絡銷售“易瑞沙”假藥案件。調查發現,涉案的“易瑞沙”是嫌疑人通過藥販“QQ”群從別的藥販處低價購得。在“5.26專案”中,根據已經發現的貨運單據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犯罪嫌疑人主要將回收的藥品通過小型物流公司向外地銷售,其銷售地遍及東北、河北、山東、安徽、四川和青海等地區。
筆者認為,非法收售藥品行為最大的社會危害就是擾亂了藥品經營市場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無《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藥品。”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必須從具有藥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藥品。”同時,《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又規定:“禁止非法收購藥品。”非法收售藥品的行為,無疑違反了上述法律法規。
此外,非法收售藥品違背了商品價值規律,侵害了合法市場主體利益。“劣幣驅逐良幣”,使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得不到充分發揮。非法回收的藥品由于回收價格低,其流向市場的價格也相對合法流通渠道的價格要低,使得一些不法企業能以低于市場價格的方式銷售某些回收藥品,從而侵占合法企業的銷售市場。而且,經營回收藥品的利潤往往要高于合法流通渠道藥品的利潤,客觀上削弱了合法企業的生存能力,受害的最終會是廣大患者。
目前,非法收售藥品獲利豐厚,違法成本較低。因此,一些法制觀念不強或誠信意識淡薄的百姓,在“一部分先富起來”老鄉或親屬的示范下,紛紛走上了非法收售藥品的生財之道。這也是近年來,非法收售藥品行為愈演愈烈之勢的原因所在。據犯罪嫌疑人供述,通常一名“下游”藥販一年就能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同時,在非法收售藥品的利益誘惑下,一些善良的百姓片面地認為國家的錢不要白不要,也走上了“騙保”的邪道。殊不知,騙保行為嚴重侵蝕著“醫保基金”的有效使用,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影響到“北京市醫療體制改革”的成敗,可能導致該報銷的人不能報銷。此外,非法回收的藥品,也滿足了一部分片面追求利潤的不法企業的需要,客觀上縱容了不法企業的發展。
非法回收的藥品受藥品來源、儲藏條件和流通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存在假劣藥,根本無法保障其質量安全。
回收藥品來源復雜,既有來自于“大戶”的,也有來源于“散戶”的。尤其是來自于“散戶”的藥品,很有可能混入假藥。筆者了解到,藥販通常并不具備與藥學相關的專業知識,無法識別所回收藥品的真假。因此,假藥很有可能通過藥販,進入流通領域,嚴重威脅百姓的用藥安全。
雖然有的藥品已過期,但是,由于其回收成本低,且來源充足,同樣受到藥販的青睞。藥販會將過期藥品進行重新包裝,然后再出售。在“5.26專案”中,就發現有藥販在醫療機構及周邊的患者手中收購藥品包裝盒和說明書,然后再對過期藥品進行重新包裝、整理及裝箱。然而,過期藥品不但療效低,會延誤病人的治療時機,而且毒副作用也會顯著增強,對人體的危害很大。
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如果儲存和運輸條件不符合要求,將直接影響到藥品的質量。藥販不會配備專門的藥品儲藏設備,往往將藥品混放在生活區。在“5.26專案”中,執法人員還查獲了239支長期暴露在高溫中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精蛋白重組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這些生物制品一旦流入市場,其后果難以想象。此外,藥販在向外省市發藥時,往往以普通商品的名義發貨,也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筆者得知,經合法渠道銷售的藥品,其購銷情況有據可查,流向渠道清晰,質量跟蹤可控。但是,非法回收的藥品流向混亂,沒有可追溯性,一旦藥品質量存在問題或對人體產生較大傷害,都會因無法追溯而導致問題藥品繼續使用。
《藥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藥品、經營藥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藥品,下同)貨值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收售藥品的藥販根本就沒有《藥品經營許可證》,卻擅自買賣藥品,是一種無證經營的違法行為,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此外,非法收售藥品的貨值金額巨大或者如果非法收售藥品中混入假、劣藥,使用過程中致人傷害甚至死亡的,情節嚴重,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藥監工作人員查處無證賣藥窩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法律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法律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因此,“騙保”行為是騙取國家“醫保基金”的違法行為,在一定情況下,還將構成詐騙罪而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