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志東在為患者做手術/趙業志 攝
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成功為42歲的王先生實施高難度的“左肺下葉切除+左主支氣管袖式切除成形+縱隔淋巴結清掃”手術,手術由胸外科專家、主任醫師劉志東主刀。術后,患者治療效果良好。復查結果顯示,患者身體狀況良好,術前各項臨床病癥基本恢復正常。
患者王先生來自河北,經常咳血,多次進行微創手術治療,不但沒有解除病痛,且病情日趨嚴重。2011年初,患者感覺身體經常發熱、渾身軟弱無力,常伴有咳嗽、咳痰,且常咳血不斷。在外院做支氣管鏡活檢病理為血管球瘤,后經胸CT檢查,診斷為“左主支氣管腫瘤伴左下肺阻塞性肺炎及纖維化”。由于病變位于左主支氣管開口,開胸手術難度極大。于是,患者在外院選擇支氣管鏡下腔內治療。因病變出血嚴重,3次微創手術均未成功。無奈之下,他來到北京天壇醫院胸外科尋求治療。
患者在門診進行一系列術前檢查后,被及時收入住院。檢查發現,患者氣管左偏,頸靜脈有輕度擴張,胸部左側小于右側,左胸叩呈濁音,聽診呼吸音消失。胸片顯示,左下肺不張。從患者咳出的血痰組織化驗中檢出,含有炎細胞和細菌菌落。影像顯示,左下肺不張,在左主支氣管端口處,有一個長、短徑約1.7×1.3厘米的橢圓形實性腫物,其基底已浸入左后壁。全科病例討論認為,患者病情較為嚴重,若不及時手術,就會失去搶救機會。若采用傳統簡單易行的左全肺切除術,不能給患者生活帶來良好的預期。應選擇高水準保留左肺上葉的左主支氣管袖式切除術,該術式需進行隆突重建。隆突重建是胸外科難度極高的手術,為防止術中、術后發生心腦血管意外、肺栓塞、心肺衰竭等常見并發癥,胸外科與麻醉科精心制定了應對預案。在完善術前常規檢查的同時,對患者病情現狀給予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向患者家屬詳細說明病情及手術可能帶來的一切風險。
劉志東在助手崔禹錫、陳雯輝醫師的協助下,為病人實施了高難度的“左肺下葉切除+左主支氣管袖式切除成形+縱隔淋巴結清掃”手術。在對患者實行全麻之后,劉志東在患者肋骨左外側切開了一道約23厘米長的刀口,經第六肋上緣入胸。肉眼所見,左肺下葉表面不平整,質地堅韌,呈彌漫性纖維結節樣,縱隔及肺門區腫大淋巴結,分別游離在左下肺靜脈和動脈間。專家先分別進行切斷結扎及清掃,然后對左肺下葉實施了切除。
接著,專家細心剝離左肺部組織,避開血管,將藏匿在左主支氣管端口處的腫物摘除,同時切除包含腫物全部基底的剩余左主支氣管。然后將修整的左上葉支氣管與左主支氣管口起始端進行吻合,全周共縫合17針,術中出血約200毫升(未輸血),手術用時2小時20分鐘,成功保留了患者左肺上葉的功能。術后復查顯示,患者左主支氣管殘端未見腫瘤浸潤,清掃的28枚淋巴結未見轉移,吻合后的左上肺復張良好,色澤正常,吻合口無漏氣。目前,患者自我感覺良好。
據悉,自2009年12月北京天壇醫院與北京胸科醫院聯合組建胸外科以來,已成功完成各種復雜疑難的胸部腫瘤手術近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