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費菲
“合作辦學、訂單培養”模式在工科領域不乏成功的案例。2009年4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將這一模式引入醫院人才培養,探索出醫療護理人才的“訂單培養”模式。目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共接收來自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17所院校的護理、檢驗、影像、藥劑等14個專業的290名訂單培養實習生,其中護理專業的實習生人數最多,為116名。
教育部高度關注人民醫院與3所職業院校在護理專業的“訂單培養”合作辦學模式,并期望能以此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日前,記者就這一新模式運行的各個層面及成效,采訪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育處處長周慶環、護理部副主任張海燕。
“訂單培養”旨在將優秀教學資源輸送到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幫扶并指導該地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教學運行和質量監控,以縮小差距,培養出符合當今醫院臨床護理需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具體方式是由人民醫院根據人才培養計劃與目標,挑選優秀學生進行為期一年的臨床培養。這一模式實現了校內教育教學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實現了學校、醫院和學生的多方共贏。人民醫院也因此能源源不斷地得到質量穩定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2009年4月,教育部推薦了四川、湖北、湖南等9所開設了護理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育處、人事處、護理部派人分赴各院校實地考察辦學條件,審核培養方案,最后選定雅安職業技術學院、襄樊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3所院校作為合作對象。
2009年7月13日,經過學校推薦、卷面測試、心理測試、人民醫院面試等重重選拔,首批56名獲得進入人民醫院生產實習資格的“訂單培養”實習生來到醫院。人民醫院教育處、人事處、護理部為他們制定了周密的教學計劃并嚴格執行。人民醫院護理部對實習生進行了理論和操作摸底考試,隨后開始為期兩周的崗前培訓。通過為期38周的臨床實踐,實習生們彌補了理論學習的缺憾,加固了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實習培養階段圓滿結束。56名訂單培養實習生均參加了護理專業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為100%,遠遠高于平均水平。隨后,人民醫院按照統一的人才招聘程序,采用優勝劣汰制,先通過專業理論、技能、英語、計算機考試進行篩選,通過考試的學生才能參加面試。56名“訂單培養”實習生中有52名獲得面試資格。面試委員會的專家對“訂單培養”學生臨床實習情況和面試過程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最終43名學生通過了面試被醫院錄用,錄取率為76.8%。
2010年7月,第二批人民醫院的護理專業“訂單培養”實習生抵京,新一輪實習培訓又拉開了序幕。
采訪中,人民醫院教育處處長周慶環告訴記者,人民醫院探索“訂單培養”護理人才模式有兩個出發點。
第一個出發點是由于醫院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需要,護理人才的供給缺口大、質量堪憂。人民醫院目前的醫護比是1:1.34,未能達到衛生部統一要求的1:2的標準,也低于目前我國公認的1:1.5的標準。人民醫院作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功能是解決疑難病人的診治,進行診治方法與護理方法的創新研究,使治療和護理水平居于領先地位。合理的護理人員配置應是:學歷以大專為主,并有一定比例的本科、碩士、博士人才,以提高臨床護理的科研能力和處理復雜性護理問題的能力。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離醫院的實際需求相去甚遠:一方面,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學院等北京院校每年培養的專業素養較高的本專科護理人才相當緊缺,遠遠不能滿足醫院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護理工作忙碌辛苦,壓力、風險大,醫院每年都有不少護理工作者選擇考研、出國深造而離開護理崗位,醫院護理人才隊伍流動性大,不利于醫療團隊的建設。
而中西部院校護理專業的學生,對從事護理專業的工作比較安心,工作上求知欲、主動性強,但在臨床教育上亟需補課。然而,當地相對落后的臨床教育水平和稀缺的臨床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如果人民醫院給這些學生提供優良的臨床教育實訓機會,考核篩選后充實到人民醫院的護理隊伍中,就可以實現護理專業學生和醫院的供需平衡,形成“院校雙贏”的局面。
第二個出發點也是醫院面臨最急迫的問題:護理專業教育質量下滑嚴重。目前的護理模式是以完成“醫囑”為目標的流水線式分工,其結果就是一些護理人員成了熟練工種,卻對生命欠缺尊重,眼里只有技術,沒有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采訪中,周慶環告訴記者,“訂單培養”模式最初運轉起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2009年,人民醫院派出的工作組在考察中發現,中西部院校的辦學理念、師資水平、生源質量相對落后,課程設置不盡合理,教師的授課往往只停留在理論教學上,缺乏對臨床教學環境的感性認識,學生實踐能力與醫院臨床要求有一定差距,一旦出現臨床緊急情況難以應對。根據這一狀況,人民醫院提出輪訓方案,要求各院校提供師資基本情況,由醫院負責對護理專業核心課程的師資進行培訓。
人民醫院從專業理論、專業技能、英語水平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選拔。同時,注重學生禮儀、溝通能力的培養,加強醫學相關法律知識的教育,病理學側重病理生理學的教學,要求在校學生每周臨床見習半天。
選拔出來的實習生來到人民醫院,首先要進行至少2~3周集中培訓,再由臨床中級以上護理專業老師指導他們進行38周臨床護理實習,最后進行護理考試。
實習期內,由帶教老師給他們講課、進行查房的訓練,到內科、外科、婦科、兒科、ICU等10個主要的科室進行輪轉,每轉出一科要進行該科相關護理知識考試。為保證實習生得到更多臨床操作和學習的機會,醫院盡量把他們安排在各個科室的白天班。在教育處、護理部的統一安排下,在臨床技能實踐、教學資源、選修課等各方面,訂單實習生都得到了和其他各層次醫學生同等的機會。“訂單培養”實習生也能接觸很多的名家、大家,在臨床上可學可看的東西很多,眼界大為開闊。
各院校設立的護理教學實訓中心往往無法真實地模擬醫院對無菌環境的要求。實習生們來到醫院參與臨床工作時,對無菌要求普遍缺乏概念。糾正這些護理實習生在學校養成的不規范習慣,甚至比從頭教起要花費更大精力。此外,各院校還缺少人文和醫患關系教育這方面內容。如在模擬假人身上打針,和真人畢竟不一樣,打針時要考慮到患者的感受,手法盡量細致輕柔以減輕疼痛感。如何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安撫患者焦躁的情緒也是很大的學問。
客觀地說,“訂單培養”實習生是大專層次的高職高專學生,無法跟北醫系統的專本科相比。因為入學門檻就不一樣,在基礎教育和專業水平、臨床思維和交流溝通的能力方面會有差距。但人民醫院希望通過精良的培訓學習,讓培養出來的護理人才水平大致保持一致。也就是說,起點雖不一致,但終點能基本一致,這對人民醫院的臨床教學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周慶環說:“通過努力,這一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人民醫院為了確保每一名“訂單培養”實習生得到高質量教育實訓,116名“訂單培養”實習生分為2個班,配備30~40名教師。10個主要輪轉的科室都安排了專門的帶教老師。師生互評由教研室和臨床教學委員會監督,以保證教學質量。每月安排正高職稱主任護師至少授課2學時。中級職稱的主管護師則承擔更多的課程。培養一名訂單護士,每月培訓費用遠遠超過200元。
此外,人民醫院教育處和護理部在醫院附近為實習生們找到了價格合適的租住房,每人每月只需負擔400多元的租金。醫院還為“訂單培養”實習生提供和其他醫學生同等的勤工儉學機會,讓他們在得到專業鍛煉的同時,獲得一些經濟上的收入以完成學業。
“訂單培養”最初的理念就來自曾擔任過8年教學院長的人民醫院院長王杉。在公立醫院改革中,臨床路徑、多點執業、績效改革等無一不是“難啃的骨頭”,而通過選擇夯實基礎護理,以提高整體護理來帶動整個護士群體的做法,不僅可以在短期內改善服務、理順醫患關系,還可以提高醫療質量,被認為是“四兩撥千斤”的改革舉措。他說:“醫療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我們的研究對象是人,每個個體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通過護士的生活護理,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并及時予以解決,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確保醫療安全。”
周慶環處長告訴記者,在教育部的支持配合下,人民醫院的“訂單培養”模式推進得比較順暢。配合醫改“低水平、廣覆蓋”的要求,通過嚴格規范的教學和訓練,對中西部院校實現資源共享,達到了共贏的效果。同時,人民醫院的領導層也十分明確地表示,做這項工作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術的扶貧,而是按人民醫院作為三甲醫院對護理人才的水平要求進行嚴格的培訓,不僅是作為培訓機構,更是以用人單位的標準在要求。
周慶環說,人民醫院會把這項工作長期堅持下去,下一步是把“訂單培養”的模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調整師資和教學計劃,進一步拓展合作院校的范圍,同時還要充實高端的本科護士隊伍,培養護理專業的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