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程曉松
境 便民無境
——記遼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劉艷梅
文/本刊記者 程曉松
也許,她就像母親河——遼河的浪花一樣平凡,卻用愛心、赤誠和奉獻放射著異彩,彈奏出一曲瑰麗的樂章。
——題記
一枚警號牌凝結了燦爛的人生路,一張笑臉溫暖了辦證大廳,一腔真情把誠摯和滿意帶給不同膚色的人們,一個平凡的崗位成為“全國文明窗口”,一位普通女性的名字與“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聯在一起。她就是在出入境管理工作崗位奉獻了19年青春時光、現任營口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處長的劉艷梅。2011年6月,劉艷梅高票當選遼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并于10月份作為遼寧省出入境管理系統及營口市政法系統的唯一代表,參加了遼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
省黨代表、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省市勞動模范、省“三八”紅旗手、省“十杰女警”、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市十大杰出青年,所在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窗口”、省“人民滿意單位”、市“最佳服務窗口”……在耀眼的稱號和榮譽背后,是劉艷梅“愛民、親民、便民”的一件件平凡而又閃光的事例和數字:實行“一站式”和“陽光服務”工程,承諾所有護照5個工作日辦結,全省最快;辦理數萬件證照無差錯,辦結率達100%,拒收禮金數萬元;出臺“告知服務”、“預約服務”、“網上服務”等七項便民措施,在全省率先推出“對外輪代理公司實行24小時全天候服務”,在節假日為外輪代理公司辦理過境簽證數百人次;建立“法定不批準出境”及“特殊身份人群”兩大數據庫,在庫數據4萬余條,實現了全市國家工作人員入庫率達到98%以上的目標……
“讓群眾辦理證照高興而來,滿意而去,這是我最快樂的事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是劉艷梅的工作追求和目標。十幾年來,她忙碌的身影成為出入境辦證大廳一道動人的風景線。
盛夏的午后,辦證大廳陽光明媚。一位腿腳不便的老大娘蹣跚著走進來。
劉艷梅忙過來攙扶老人坐下,倒上一杯開水,輕聲問:“大娘,您要辦什么?”
老人眉頭不展,悶悶不樂。原來,大娘的老伴剛剛過世,身體又不好,患有多年的高血壓,遠在國外的兒子掛念母親,想讓母親來身邊住一段日子。眼下老人是來辦理護照。
同情,理解……老人的話語撥動著劉艷梅的心弦。她一邊不住地寬慰老人,一邊拿來表格替不會寫字的老人填寫。
時值酷暑,加之心情抑郁,就在辦證過程中,老人的高血壓突然發作,額頭上沁出了細密的汗珠,險些暈倒。劉艷梅小心地將老人安頓到自己辦公室的床上躺下,安排同事照看,頂著似火的驕陽,一路小跑到附近的藥房為老人買回降壓藥。
服藥后,老人蒼白的面色漸漸恢復了紅潤。而此時,一臉焦急的劉艷梅已是汗濕衣裳。
為老人辦理完護照事宜,劉艷梅又和同事驅車將老人送回家中。她服侍老人休息后,臨走,又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老人,叮囑說:“有困難再來找我。”
老人的眼睛亮了,看到面前有個親人—— 一個不是女兒卻勝似女兒的親人!
一股人間的真情升騰著,老人禁不住從心底喊出一聲:“閨女,你就是俺的親閨女!”
“作為外事警官,我們是外國人到營口最先打交道的人,代表著營口市的整體形象,我們的服務也是營口市投資環境的一部分。”是啊,十幾年來,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節日還是假日,劉艷梅始終堅持全天候24小時為外籍船員辦理過境簽證,最大限度地保障外輪及外籍船員及時入境、離境。來營口的外籍人員簽證快到期了,她主動上門提醒;患病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人,她代為送去簽證表格……就像神話里普羅米修斯給人間帶來光明,劉艷梅把溫暖和熱情送給每一位踏上這片土地的不同膚色的人們。屢次被她細心周到的服務所感動,外國友人動情地說:“營口,真是我們溫馨的港灣!”“中國警官,OK!”
劉艷梅(中)在辦證大廳解答群眾咨詢
濱城十月,海風輕拂,鷗鳥鳴唱。時值國慶,忙碌的人們享受著假日的輕松。
此時,外輪代理公司船舶服務中心的李東超正步履匆匆趕往出入境管理處辦證大廳。他急著為一艘剛駛入營口港的韓國貨輪船員們辦理簽證。
李東超來到辦證大廳,卻發現計算機已經全拆了下來,門前還挖了一條一米多寬的地溝。原來,出入境管理部門正利用節假日改造辦證大廳。
急三火四的心一下涼了半截。無奈之中,李東超只得硬著頭皮找到劉艷梅。
了解情況后,劉艷梅二話沒說,找來一塊木板搭在地溝上,并馬上打電話叫來計算機管理員,重裝并調試好機器,用最快的時間為過境的韓國船員辦理了簽證。
得知事情原委的外籍船員十分感動,他們委托外輪代理公司船舶服務中心的領導在節后第一天,將一面錦旗送到營口市公安局,上書:“國門衛士,友誼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