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吉勝 曹洪濡
鞍鋼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記鞍鋼信息化管理部軟件開發中心主任蔣東明
文/王吉勝 曹洪濡
2010年3月22日,在紀念“鞍鋼憲法”發表50周年暨“感動鞍鋼——創新功勛人物”頒獎大會領獎臺上,有一位拄著雙拐的獲獎者顯得格外特殊,這位獲獎者就是鞍鋼信息化管理部軟件開發中心主任蔣東明。在鞍鋼這片激情燃燒的熱土上,他用智慧創造出奇跡,展示了戰勝病魔頑強不屈的勇氣,以對人生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譜寫了一曲“感動鞍鋼”之歌!
1963年1月,蔣東明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他出生后9個月,經醫生診斷患有小兒麻痹癥,留下了終身殘疾。但他卻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1987年從計算數學專業大學畢業后,躊躇滿志的蔣東明來到鞍鋼,在當時的鞍鋼自動化研究所開始了計算機應用開發工作。憑著一股鉆勁和韌勁,蔣東明經過工作實踐的摸索,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有了長足進步。
1991年,工作僅有4年時間的蔣東明,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國際傷殘人職業技能競賽。在同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選手激烈競爭中,蔣東明大顯身手,以較大優勢為我國代表隊贏得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項目金牌。1995年,他再次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四屆國際傷殘人職業技能大賽,又一次為我國代表隊贏得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項目的金牌。蔣東明的進步和出色的業績也贏得了上級領導的信任,2001年蔣東明擔任鞍鋼自動化公司信息產業公司黨總支書記、副經理。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信息技術引發了一場席卷全球的產業革命。打造數字鞍鋼成為確立鞍鋼行業地位、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當務之急。2003年,鞍鋼成立信息化管理部。蔣東明臨危受命,調任信息化管理部軟件中心主任,開始了鞍鋼自主開發ERP系統新的征程。在那段時間里,作為團隊主管的蔣東明,每天清晨4點多鐘就上網查閱資料,然后早早趕到單位進入工作狀態。他每天都會加班到很晚,經常放棄周末休息,過度的勞累也為他日后罹患重大疾病埋下了伏筆。一年后,鞍鋼建起了小型計算機運行平臺。根據事后經濟效益分析報告,采用小型機集群構建ERP系統運行平臺的做法比采用大型機減少一次性投資5188萬元,系統運行后每年還可以減少維護費用1191萬元。
難以用價值符號衡量的是,這個“以小替大”的系統架構深深烙上了“鞍鋼創造”的印記,開創了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先河。在2007年度國資委對中央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中,鞍鋼系統架構技術路線在中央企業排名第一。2008年鞍鋼“自主開發與應用套裝軟件相結合建設鞍鋼ERP系統”獲得了遼寧省企業管理進步成果一等獎;同年9月,又獲得了冶金行業協會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創新一等獎。
有人曾給蔣東明算了一筆賬,在鞍鋼ERP建設期間,蔣東明完成了5000多個程序模塊的設計、編碼和調試工作,先后參加了20余項重大工程和科研項目,每項都獲得圓滿成功,為公司節省了巨額的項目投資和維護費用。在鞍鋼信息化管理部的加班統計表上記載著,從2003年起到2010年底,蔣東明累計加班4000多個小時,相當于500多個工作日,僅2007年一年就相當于工作了15個月。
2009年8月24日,在實施闌尾炎常規性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發現了蔣東明肝部出現嚴重問題。醫生最終給他診斷為結腸癌肝轉移,病情最嚴重時,癌細胞已侵占了肝臟的70%。在鞍鋼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等領導的關懷下,2010年1月,蔣東明在北京做了結腸和部分肝臟腫瘤切除手術。通常情況下,一般人很難挺過4個療程的化療,可他硬是堅持做了7個療程。病痛折磨中的蔣東明最放不下的仍然是自己所熱愛的工作。
那段日子正值鞍鋼西區產銷系統建設的關鍵時期。那些項目都是蔣東明和他的團隊負責設計開發的,“設計符合一線生產嗎?還有哪些細節沒有考慮周全?”蔣東明一邊化療一邊想著ERP。
終于有一天,蔣東明忍不住給副手熊鑫打了電話,要求把他在單位的電腦搬回家。此后,只要覺得身體狀況好一些時,蔣東明就會隨時打開電腦看看。愛人楊紅梅比任何人都清楚蔣東明對鞍鋼的感情:他的那顆心早已經屬于他所忠誠的鞍鋼,屬于他所熱愛的事業。鞍鋼是他的摯愛,工作是他傾注這種愛的唯一方式。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蔣東明可能要休養很長一段日子時,2010年5月4日,蔣東明突然出現在工作崗位上。忍著身上的疼痛,蔣東明查閱了大量資料,做了反復推演,終于擬出一種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無隱患災備(為可能發生的災難備份數據)方式。就在這樣身體極度虛弱的狀態下,蔣東明又在崗位上堅守了300多天。
蔣東明有自己的“生命計算器”?!搬t生最悲觀的觀點認為我的生命只有3到5個月時間,但從確診到現在已經19個月了,整整多了一年零一個月?!笔Y東明自豪地說道。
多年來,蔣東明為自己所摯愛的事業、為鞍鋼的信息化建設付出無數艱辛和努力,先后獲得“1996年度遼寧省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度鞍鋼先進生產(工作)者”、“1999年度鞍鋼優秀共產黨員”、“2000年度鞍鋼先進生產(工作)者”、“2001年度鞍山市勞動模范”、“2000-2004年度鞍鋼技術專家”、“2005年度集團公司科技標兵”、“2008年度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及“2010年感動鞍鋼——創新功勛人物”等榮譽稱號,并獲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