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飛
自強不息 跋涉光明
——記陵川縣盲人曲藝隊
■田 飛

他們眼前雖然是一片黑暗,卻開拓出光明的道路。60多年,他們跋山涉水、嘔心瀝血,百折不撓,頑強拼搏;60多年來,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持家、自強不息;60多年來,他們信念堅定、紀律嚴明、風格高尚、演技精湛;60多年風霜雪雨,吃盡人生千辛萬苦,60多年披星戴月,嘗盡人間冷暖辛酸,他們憑著一根盲杖一步一個腳印,足跡踏遍了陵川境內的村村寨寨,將黨的聲音宣傳到了千家萬戶;60多年來,他們用心中的明燈書寫著“太行文藝輕騎兵”的價值和信念,用感恩的心譜寫了一首歌頌黨的政策、歌唱改革開放的贊歌。他們就是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
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創建于1946年5月?,F有成員56人,殘疾人占到84%。成立之初,全隊20多人,房無一間,錢無一分,只能靠給人家說書、挑水、打掃衛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抵店費、飯錢,寄人籬下。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一直延續了18年。
直到1964年,陵川縣政府在原八蠟廟給他們劃撥了3間舊房,才算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歇腳地。但隨后又因多種原因,無法固定下來。1969年,他們搬遷到崇安寺內,到上世紀70年代末,崇安寺也呆不住了。他們再次陷入居無定所的窘境。
正當他們感到絕望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神州大地。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的隊員們深刻體會到:要想生存下去,拓展自己的事業,必須靠自己的雙腳,大步走向市場去闖。1983年10月,曲藝宣傳隊在北關村購置土地,修建房屋,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生存之所。1995年,他們又拆除了1983年搬遷以來一直居住的7間舊式堂房,第六次動工,新蓋了兩層美觀大方的新式樓房,2000年翻修東西宿舍28間。至此,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經過5次搬遷、7次修建,終于有了一處寬敞、優美的住所。
“增收節支細打算,修舊利廢巧安排。因人而異貼小工,自立自強建家園?!边@個流傳很久的民間順口溜,充分反映了山區群眾對陵川盲人曲藝隊自建家園的無比敬佩之情。現在的盲人曲藝隊既是一處建筑布局考究,造型別致典雅,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地方,又是學員學習、生活的溫馨家園。
面對洶涌而來的市場經濟,如何定位自己、生存下去?曲藝宣傳隊的隊員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以宣傳黨的聲音為己任,用文藝的形式及時把黨的方針、政策告訴廣大群眾,這也是陵川盲人曲藝宣傳隊60年如一日始終堅持的神圣宗旨。
為把黨的聲音及時傳播到廣大群眾之中,他們學英雄,唱英雄,更重要的是做英雄,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陵川縣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個角落。
為了宣傳黨的聲音,60多年來,陵川盲人曲藝隊靠著一根盲杖走遍了全縣的鄉鎮農村。他們從沒在困難面前屈服,從沒因山險溝深少走一個村莊,從沒因風雨擋道、冰雪封路漏掉過一戶人家。隨著自身影響力的不斷提高,他們還把宣傳的觸角伸向了外縣、外市、外省,多次應邀到長治、高平、長子、壺關、輝縣等地宣傳演出,他們極富鄉土氣息的曲藝節目深受老百姓的喜歡。
多年來,他們牢牢把握時代脈搏,及時更新節目內容,努力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陵川的實際相結合,將宣傳歷史英雄同宣傳當代英雄、當地模范人物相結合,使節目盡量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做到了同一地方演出節目不重復,場場有新意。
60多年來,他們共改編、自編排練各種內容的節目4萬余個,做到了內容新、形式活,深受群眾歡迎。同時,不斷引進新的藝術品種,在演出中,努力將本地曲種與外地曲種相結合,將古代藝術技巧與現代藝術手段相融合,挖掘、翻新整理了“陵川絲弦書”、“陵川琴書”兩種曲調,還引進了河南墜子、山東快書、上黨鼓書等10余個曲種,目前他們已由最初單一的鋼板古書發展到23個曲種。另外,他們還注重培養藝術骨干,多年來共培養600余名文藝人才,有力地推動了陵川文化事業的發展。
由于藝術不斷創新,實力不斷增強,演技不斷提高,他們逐步登上了各級藝術殿堂,取得了巨大的榮譽。
以殘助殘,無私奉獻,是陵川盲人曲藝隊在新形勢下積極探索的一條生存之路,也是他們勇于挑戰、積極面對人生的真實寫照。
為了不給社會增加負擔,同時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陵川盲人曲藝隊在做好文藝宣傳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發展適合殘疾人的多種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就著手興辦福利企業。1985年7月創辦了陵川縣第一個福利企業,即陵川縣福利綜合加工廠,幫助22名盲人、聾啞人、肢殘人就業。
為了滿足廣大殘疾人的求知愿望,陵川曲藝隊于1990年借國際掃盲年之機,在全縣義務舉辦了第二屆盲文及盲文師資培訓班,專門從省盲校聘請專家張德輝前來授課,共培訓學員30名,培訓師資4名。1992年,他們協助縣殘聯開辦了聾兒語訓班,使6名聾童開口說話,告別了無聲世界。1995年,他們辦起了盲童盲文學習班,展開了一項有特殊意義的基礎工程,使盲童接受義務教育。到2009年,開設了盲文、按摩、音樂、說唱4個班,其中郭永忠、宋學敏、申志剛等8名學生考入省特教中專,優秀盲童相繼就業。
1991年,陵川盲人曲藝宣傳隊建起了殘疾人服務中心大樓后,成立了陵川縣殘疾人活動中心,于1992年建立了陵川縣曲藝宣傳隊殘疾人招待所、婚姻介紹所、方便門市部、藥店等服務單位,目前已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殘疾人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為廣大殘疾人排憂解難。
60多年中,陵川盲人曲藝宣傳隊為國家創造資產120萬元,為社會培養各種技術人員260名,解決殘疾人就業崗位8個,現在仍自費培養著30余名盲童。
他們的奮斗精神及輝煌成就受到黨和政府以及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先后獲國家級獎勵8次,獲得省級獎13次、市級獎20次,收到感謝信、表揚信1850份。近年來,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還成為省、市、縣三級“德育教育基地”,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被國務院授予“殘疾人之家”稱號。
60多年來,他們走遍了全縣1751平方公里的土地,演出10萬多場,演出各類節目42000余個,觀眾達2000萬人次,總行程達30萬公里。他們還多次參加省、市以及全國殘疾人藝術調演,并獲得多種獎項。2001年參加全國第五屆殘疾人藝術調演,被國家文化部、民政部等5部委授予“金獎”,2005年參加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調演榮獲“銀獎”。他們演出的《沸騰的土地》,2008年9月6日被選為參加殘奧會開幕式前演出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