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友鵬
五年制高職校就業與創業教育模式的設計研究
——以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金友鵬
本文以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為研究對象,針對學生創業與就業教育等相關問題進行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通過對五年制高職校文化活動進行深入剖析和探索,對創業與就業教育方式進行系統設計,構建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力圖建立起一個有實踐指導意義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實現學生就業力水平的提升。
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
作者介紹:金友鵬(1956-),男,江蘇徐州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在繼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后,我國的高等教育經過連續多年的擴招,也逐漸由“精英化”的高等教育到“大眾化”的高等教育變化,大學生也由“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天之驕子,變為“自己找工作”的普通大學生,最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教育部每年都要出臺增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但也不能緩解高校面臨的招生和就業的壓力。五年制高職校是招收初中畢業生的高等職業教育類型,其就業壓力也很大,如何發揮自身在校時間長的優勢和打造核心競爭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素質是五年制高職校突出特色,促進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舉措。
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當前的情況下,創業教育并不等于創建企業的教育,而是一種自主、自信、勤奮、堅毅、果敢、誠信等品格的教育和創新精神的教育。創業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開拓精神,以適應不確定性的職場要求,并將創業作為未來職業的一種選擇,轉變就業觀念。五年制高職校的創業教育就是要學生在校期間加強與就業有關的意識、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學習,培養其社會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未來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打下基礎。
五年制高職校是一個新生的事物,學生進校時年齡小,在校是學習時間長,所以學校上下對開展五年制高職校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是很到位,認為對這樣年齡的學生沒有必要開展創業教育。另外五年制高職校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念還比較陳舊,就認為所謂創業教育就是讓學生開個小商店、報刊亭,沒有認識到創業教育是一個包括多方面內容的教育體系。近幾年一些陸續引入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和創業實踐活動的五年制高職校,在深度和廣度上做的不夠,效果不明顯,有點形式主義的嫌疑,把創業教育當做學校其他一些活動的點綴。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專業的創業教育老師嚴重缺乏,大部分老師是由別的學科老師兼職,其本身都缺乏創業實踐經歷,無法深入認識創業的精髓和實質,更不能有針對性開展創業教育。由于五年制高職校相關制度的不健全,學校與創業教育有關的設施設備短缺,沒有整體上規劃學校的創業教育,所以學校創業教育難以為高職生創業素養的提升提供幫助。此外,還有各級政府對五年制高職校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夠。
在五年制高職校設計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就不能不考慮五年制高職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只有在此基礎上制訂對高職校學生開展創業與就業教育的模式,最后才能進入具體的操作層面,即建立各種創業與就業教育文化活動圈。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設計的價值取向,一是增進學生創造、創新、創業能力;二是終身教育理念,自我價值的實現。本文通過創業與就業教育方式的系統設計,達到改進、完善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文化圈,構建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的目的。
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的構建是對構成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工作各因素及其相互關系的本質認識,是開展五年制高職校船業與就業教育活動的現實需要,不如此就不能很好地實現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的既定目標。
通過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的系統設計與管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創業與就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參與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校內外、課內外各種力量、資源的的有效結合,利用創業與就業教育資源,營造出良好的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文化活動圈,讓創業與就業教育成為五年制高職生生活的一部分,為未來實現自我價值打下基礎。
在這里,我們把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的目的定位于學生的創業與就業素質教育,旨在學生對各自潛能開發與人生終極目標的追求,并以此為出發點,構建一個有成分的理論依據、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很明顯的實際效果的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并對其整體運行機制作初步探討。根據對普通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的理性探討,構建了3種基本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見圖 1)。

圖1 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結構圖
其中教學型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學圈(創業與就業教育課)、文化娛樂圈(創業沙龍、企業家講座)、社區與家庭圈;比賽型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競賽圈(班級內比賽)、校級比賽圈(創業與就業節、與創業與就業教育的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夢想、創業基金策劃);綜合型活動模式主要包括課外活動圈(課外俱樂部、專項協會)、校外活動圈(假期創業與就業教育:自主創業、拓展培訓、企業聯合、假期社會實踐)。
要使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體現 “創優、創新、創業”三創精神,切實提高高職生的綜合素質,要樹立現代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的活動觀,建立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活動體系,堅持創業與就業素質教育觀,變平面教學為立體交叉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文化圈,使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具有“內外結合,形式多樣,聯系密切和全體參與”等特性(見圖2)。

圖2 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特性圖
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受高職校教學體制、實訓條件、教學設施等的影響,但創業與就業教育本身獨具特性。所謂內外結合,是指學生參與創業與就業教育要實現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創業與就業教育課程教學實行以案例分析、以學生參與實踐為主,使每一個學生自覺、自主地參與和投入,成為積極的實踐者。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課程方面,讓學生參與課外及校外的創業與就業教育實踐活動中去。形式多樣是針對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從內容、方式到教材、項目的使用而言,五年制高職創業與就業教育實踐在項目設置上應多樣化、在組織形式上要靈活化,針對有創業與就業興趣和條件的學生進行重點選拔和培養,支持其大膽地創業。聯系密切是指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本身具有一定層次性、連續性。高層次的創業與就業教育實踐活動是在較低層次創業與就業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班級、系級、校級、省市級大賽的參與和鍛煉,形成一個一個由低級向高級漸進發展的創業與就業實踐鏈條,這個鏈條可以兼顧不同需求的學生。全體參與是指不同的活動針對不同的人群所設置,使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中去,人人都為實現自我價值,服務社會的夢想而進行專業的創業教育學習,營造出創業意識和創業理念培養的氛圍。
1.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課程的設置。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課程內容需要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即終生化、社會化、生活化、實用化、個性化。通過加強師資力量培養,開設創業與就業教育課程供學生選擇。開設如職業生涯、成功企業分析、企業論壇、創業分析。提供一些學生生涯規劃的理論、技能和方法,以便學生早知道,早規劃,當將來時機成熟時去實現夢想。
2.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學管理。創業與就業教育教學利用科學的手段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創業與就業教育技能,教學管理借鑒其他學科的管理辦法,對項目進行評估和考查,并作為教師評優的標準,保證創業與就業教育課堂教學效果能讓學生樹立起創業與就業教育的意識。
3.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學評價。以五年制高職校學生掌握創業與就業技能的熟練程度以及參與創業與就業教育課程的次數和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建立嚴格的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質量的考評體系。按類型、分層次地根據學生的情況安排創業與就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從而讓每位學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標,激發學習創業與就業的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創業和就業學習的探索性。
1.成立創業與就業教育協會或俱樂部并對其管理。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俱樂部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其要盡可能開設更多的創業與就業教育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滿足學生需要,促進課內外創業與就業教育內容的銜接。在管理上,通過將課外活動納入創業與就業教育課程,規定學生如果完成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可以給予一定的學分,準確地建立項目檔案系統,并做好追蹤記錄,實現對學生參與創業與就業教育過程的精細管理,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和實踐的效果。
2.創建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社團。五年制高職校鼓勵成立專項創業與就業教育社團,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從企業的創立,公司的項目策劃、融資、公司組織機構、地點所取工作設計與實施都盡量讓參加創業與就業教育的學生完成,使他們成為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的發起者、組織者與參與者。學校各部門要給與一定支持,必要時提供一定的經費資助。
3.建設班級創業與就業教育組織。五年制高職校要搞好學校創業與就業教育工作,班級創業與就業教育組織建設是關鍵。班級創業與就業教育組織定期進行創業與就業教育、賽事組織的培訓和選拔,建立起學校各專業、各系部班級活動上報與反饋機制,支持和肯定表現優秀的班級和個人,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1.設立創業與就業教育組織。首先,五年制高職校要設立專門負責創業與就業教育的機構。比如可以考慮通過與學生處、就業咨詢室聯合成立專項創業與就業教育教研室,為嘗試創業的學生建立專門的檔案。其次,創業與就業教育部門應該在專門人員的建議下為這部分學生制定創業與就業教育方案,從而保障他們的創業與就業教育權益,還要特別關注有特殊需要的創業與就業教育學生,確保優勢學生群體的深度發展。最后,創業與就業指導教師要經常與這部分學生溝通,積極配合,參與到學生的創業與就業教育中來,促進他們技能的提升。
2.改革與創新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文化節。把創業與就業教育辦成學生的創業與就業教育節,大家共同參與、分享創業與就業教育帶來的快樂。采用虛擬的創業與就業教育項目,以系別、班級為單位團體競賽項目,為學生積極搭建創業與就業教育優秀學子的比賽的平臺,讓創業賽事成為學生展示風采的舞臺,讓創業比賽成為一種校園文化,成為學生未來實現人生價值的夢想。
3.建設五年制高職校創業與就業團隊。五年制高職校要通過挖掘校內有創業設想和創業潛質的大學生組建校級的創業與就業教育示范團隊,進行專門輔導和企業實戰練兵,更深入地對少數精英學生的訓練及發展,一方面活躍校園文化,另一方面提高學校知名度,營造出良好的校園創業與就業教育氛圍。此外,更要積極注重地區內五年制高職校間的創業與就業教育賽事,精心組織各級各類比賽和不定期參與企業服務。
1.假期創業與就業教育的設計。五年制高職校和其他類型學校一樣,每年都有寒假與暑假,還有清明、中秋、國慶、元旦等節假日。可以鼓勵學生在節假日開展創業拓展訓練營、企業巡訪、社會實踐等創業與就業教育,讓學生走向社會、走向企業、走向企業家,提高學生的創業和就業的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2.與家庭、企業、社區相結合模式的探索相結合模式的嘗試。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在常州的幾所分院開展讓每個學生采訪一個校友或了解當地一家企業的活動,并把這當作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一定的創業與就業教育學分,并記入學生檔案,一方面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戰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嚴峻的社會形勢和難辛的創業經歷,增強學生民族家庭的榮譽感、社會責任感、職業危機感、創業的現實感。
大學生在學習之余深入企業或社區,進行創業與就業活動。學生通過組織與參與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創業與就業教育學習的熱情,又避免創業難題。學校創業與就業教育應該加強與家庭、社區創業與就業教育的聯系和結合。比如更多地了解些稅收優惠、創業融資、企業支持等措施、創業培訓和創業政策指導。
五年制高職校任何一項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都不能包打天下,五年制高職校學生對創業與就業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及其學生個性化差異,需要學校要不斷創新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不斷完善創業與就業教育模式,通過教育積極培育學校創業與就業文化,培養學生創業與就業意識,提升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能力,助力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1]郁義鴻,李志能.創業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2]趙發榮,成丙炎,等.頂層設計系統規劃全面推進創業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09(9).
[3]馮國平.努力建設創業教育示范校[N].中國改革報,2008.
[4]毛振明.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創業與就業教育發展問題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
[5]姬道興.淺析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體系和模[J].教育與職業,2009(23).
[6]王英杰,韓軍峰.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7]張濤.創業教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G71
A
1001-7518(2011)36-0063-03
責任編輯 王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