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忠明
(泰山學院圖書館 山東泰安 271021)
《圖書館》是由湖南圖書館主辦的圖書館學刊物。自1992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至今已出版五版,《圖書館》均列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說明《圖書館》具有較高的辦刊水平,稿件的質量高,利用率高,是圖書情報學領域的重要期刊。筆者以《圖書館》2010年1-6期共321篇學術論文為統計對象,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其所刊論文、作者、引文等進行統計分析,一方面為主辦單位掌握期刊現狀、提高辦刊質量提供依據,另一方面也為研究者們進行文獻研究提供信息參考。
載文量是某種期刊在一定時期所刊載論文數量的多少,是衡量一種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情報能力的主要指標,也是鑒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標之一。一般來說,反映期刊信息含量的主要指標是期刊的載文篇數、平均每期的載文量、平均每篇文章所占篇幅數及篇密度等。〔1〕

表1 2010年《圖書館》載文量指標統計表
2010年《圖書館》刊載學術論文的總頁數為844頁,載文量為321篇,期均發文量為53.5篇,比該刊1995-2001年的期均發文25.26〔2〕篇增長了一倍還多,比該刊2005-2007年的期均發文39.11〔3〕篇也有很大提高。期刊在固定的頁數內,篇均頁數越少,刊載的文章就越多,刊物的信息量就越大,但文章篇幅太短,可能會影響論文的深度。從表1看出2010年《圖書館》篇均頁數為2.63,篇密度為0.38,由此可見該刊信息容量大,文章篇幅適中,論述比較充分,有一定的深度,文章質量有保證。

表2 2010年《圖書館》載文發表時滯分布統計表
關鍵詞是文章的檢索點和入口,它能迅速、快捷地反映文章的主題和重點,提高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少不利于文章的檢索,關鍵詞過多又不能反映文章的重點。我國《文獻敘詞標引規則》(GB/T3860-1995)規定:“手檢系統平均標引用詞2-5個”。美國LCSH《手冊》規定標引深度一般最多為6個詞。統計表明,2010年《圖書館》1-6期中每篇論文均有關鍵詞,關鍵詞共計為1162個,篇均關鍵詞3.62個,說明該刊比較注重提示論文的主題和標引深度,為用戶檢索和文獻的開發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文摘是原文高度的濃縮,充分揭示文獻內容,是讀者在盡短的時間內獲取文獻信息的重要形式。從統計可以發現,2010年《圖書館》321篇論文均有中英文摘要,說明該刊的編輯正規、規范。齊全的中英文摘要便于數據庫的收錄,便于編制二、三次文獻,便于期刊文獻的國際交流,便于用戶的檢索利用。不僅如此,該刊對文摘的詳簡把握相對較好,最多為357字,最少為19字,平均每篇文摘為106.12字,與17種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平均106字〔5〕幾乎相等,但與文摘編寫規則(GB6447-86)指示性文摘以200字左右為宜尚有一些差距〔6〕。
作者是期刊發文的一個重要的外在特征,是影響期刊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從作者角度衡量期刊品質的統計指標,主要涉及作者合作情況、系統分布、地區分布、機構分布、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等方面。本文統計中只統計第一作者。
論文作者合作度是在確定時域內某種或某類期刊每篇論文的平均作者數,它是期刊論文作者合作研究程度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一種刊物的作者合作智能的發揮程度,其數值越高,合作智能就發揮得越充分。而論文合作率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作者的論文數與總的論文篇數的比值,它是衡量學科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研究學科交叉、滲透,以及衡量論文研究深度、廣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合作研究的論文比一般獨立完成的論文要獲得更多的引用。〔10〕

表3 2010年《圖書館》作者合作情況統計表
從表3可以看出,《圖書館》合作度為1.41,合作率為26.48%,較該刊1995-2001年的合作度1.23合作率18.57%相比均有所增長〔11〕,但該刊大部分論文的創作多以自發、分散的個體為主,在合作研究方面存在不足。從學科發展趨勢來看,我們的研究者應從以個體研究為主努力向合作研究方向發展,一篇論文有適度的合作者,可擴大視野,在研究問題的理論深度、科學方法及作者本身具有的知識結構等方面取長補短,充分地發揮群體智能,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水平,使論文更趨完善。

表4 2010年《圖書館》作者系統統計表
從表4可看出,在5類系統中,高校圖書館的第一作者最多,為213人,占66.36%;其次是公共圖書館108人,占19%。說明高校作者是《圖書館》的主要撰稿者,而公共圖書館系統也不失為圖書館學研究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論文作者的地區分布狀況可以反映期刊的影響面及影響力度。
從表5可以看出,《圖書館》的作者地區分布很廣,涉及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這說明《圖書館》的研究具有全國性,在圖書情報工作者的心目中有相當的影響力。但我們也能看出分布很不平衡,以湖南、廣東、江蘇、浙江、湖北、北京等地發文較多,共占總數的69.78%,而西部地區特別是邊遠地區發文量相對較少,這與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及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數量有關,經濟發達地區及高校或科研機構相對較多的地區,科研條件好,資料豐富,為科研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希望該刊能有意識培養邊遠地區的作者,給邊遠地區的作者多一些機會。

表5 2010年《圖書館》作者地區統計表
作者職稱學歷層次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科研水平,其構成也是衡量學術刊物質量的一個因素。2010年《圖書館》作者(以第一作者統計)中中級職稱179人次,副高89人次,正高22人次,中級與副高占了作者總人次的83.49%,說明該刊作者是以這兩個層次人員為骨干的,這與二者正處于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時期,科研活動較多、創造力較強有關。

表6 2010年《圖書館》作者年齡、性別分布表
從表6得知,2010年《圖書館》321篇載文中,有113篇未注明年齡,在208篇注明年齡的論文中,作者年齡分布合理,主要集中在31-40歲和41-50歲之間,他們既是《圖書館》的主要投稿群體,也是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30歲以下的作者有12人,說明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后備人才充實,同時也說明《圖書館》對青年作者的支持力度。321篇載文中,有67篇論文未注明作者性別,在注明的254篇中男性88人,女性166人,女性作者占明顯的優勢,這與圖書情報事業中女性占大多數的情況是一致的。
引文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表明論文的科學依據和歷史背景,又能顯示學科發展歷程以及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是衡量學術期刊信息吸收能力和相互滲透能力的重要指標。

表7 2010年《圖書館》引文量統計表
從表7看出,2010年《圖書館》321篇載文中,316篇有引文,有引文的載文高達98.44%,篇均引文量達10.09條,高于國內科技期刊平均篇引量5.96條。〔12〕說明該刊的規范性較強,發文要求嚴格、正規,從側面反映了該刊的學術水平;同時說明我國圖書情報人員吸收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比較強,掌握的相關文獻量大,對科學知識的繼承和利用程度高,研究空間寬闊。
研究引文的類型分布狀況,可以了解本學科引文的文獻來源和構成比例,從而確定各類文獻載體的情報價值、地位和作用。本文按照引文的類型把引文分為期刊、圖書、網絡、學位論文、報紙、年鑒、會議論文等,并分別進行統計分析。

表8 2010年《圖書館》引文類型統計表
從表8可以看出,2010年《圖書館》的引文主要來自期刊,期刊引文占總數的65.96%,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者利用信息的40%-60%來源于期刊相一致。期刊之所以成為引文中的主要情報來源,與其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內容新穎、傳遞速度快、出版連續和方便檢索等特點分不開。相信今后期刊仍是我國圖情科研最主要的情報源。網絡資源的引文占總數的11.45%,略低于圖書,說明《圖書館》的作者吸收、利用新知識的能力比較強。
引文語種的分布是測試期刊載文作者利用國內外文獻和該刊情報吸收能力的指標,可以了解論文作者對文獻語種的要求及研究人員的外語水平。2010年《圖書館》的中文引文 2717條,占85.25%;外文引文 470條,占 14.75%,說明該刊作者在從事科學研究時,主要參考中文文獻,與1995-2001年該刊外文引文8.36%〔13〕相比提高了6.39個百分點,說明該刊作者專業研究視野日漸開放,吸收和利用國外參考文獻和科研成果的能力在逐步增強。

表9 2010年《圖書館》引文年代統計表
引文年代分析可反映文獻的傳播利用及老化規律。從表9可以看出,引文年代大都在載文發表后的5年之內,說明引文較新,從而說明該刊載文能積極接觸學科前沿,探索先進的、新的研究事物,但引用當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較低。
普賴斯指數是指引用文獻中最近5年的文獻所占比例,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期刊所載論文(引文)的新穎性和使用壽命。它是一種衰減系數,指數越大文獻越具有新穎性,文獻老化速度越快。據表9算出2010年《圖書館》的普賴斯指數為67.5%,比科技期刊各學科普賴斯指數的平均值50%〔14〕高出17.5 個百分點。

表10 2010年《圖書館》引用20次以上的期刊統計表
從表10可看出,2010年《圖書館》載文中引用期刊 20次以上有16種,其中15種是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這15種核心期刊是圖書情報領域重要的情報源,所載論文質量與學術水平較高,對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引最高,達136次,這肯定了《圖書館》的核心地位,同時也說明了該刊連續系統,有自己的學術風格和專業特點。
上述分析表明,《圖書館》的載文量、發表時滯、合著率、合作度、外文引文等各項指標較以前有很大提高,情報能力不斷增強,其發文能反映學科研究的熱點,具有很強的新穎性和指導性,該刊是我國圖書情報研究領域重要的信息源。
(來稿時間:2011年4月)
1.劉寧南.2005年《情報科學》的文獻計量學分析.情報科學,2006(2):214-217
2,11,13.曹海燕.《圖書館》計量分析與評價.圖書館,2004(1)69-42
3.晁儲瑜.《圖書館》2005-2007年度載文、作者引文統計分析.岱宗學刊,2010(3):112-114
4.韋忠明.我國圖書館學期刊論文發表時滯的調查與思考.現代情報,2004(4):43-44
5,8.相東升.17種圖書情報學期刊基金資助論文統計分析.情報雜志,2006(1):243-145
6.國家標準局.GB6447-86文摘編寫規則.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6:20-45
7.夏旭.《圖書館論壇》基金論文產出的定量分析.圖書館論壇,2006(4):40-44
9.相東升.《中國圖書館學報》十年基金論文統計分析研究.現代情報,2005(8):145-149
10.劉芬.2007年《情報科學》載文、作者與引文統計分析.情報科學,2008(11):1699-1702
12.吳漂生,胡蓉.2006年《情報科學》載文、作者與引文統計分析.情報科學,2007(10):1491-1494
14.范麗雯,孫良吉,陳繼東.2006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文獻計量分析.情報科學,2008(2):24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