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音滿達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醫學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淺議
寶音滿達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醫學;生物化學;課堂教學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醫學基礎課,其重要性日益突顯,但由于其內容抽象、繁雜且相互聯系,如何引導學生學好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在緒論部分,向學生介紹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它與生理、藥理、病理學及臨床課存在密切聯系,尤其強調生物化學知識和技術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
醫學院校學生將來從事的是臨床醫護工作,與其將來工作關系密切的學科及學習內容,常能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所以,提到生物化學重要性時,可列舉與臨床相關的例子加以說明。但需注意,開設生物化學課時,學生還未學過臨床課,故舉例不能過于專業,過于深奧,否則達不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可列舉一些常見病例,如醫生檢查肝炎病人時,常要觀察病人的鞏膜、皮膚、粘膜有無黃染,即有無黃疸,因為黃疸是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病人的重要臨床表現。那么黃疸的發生與肝臟有什么關系呢?是否見到一個人有黃疸就可以診斷他得了肝炎呢?又如,得病要看醫生、吃藥,那么吃藥以后病為什么會好(即藥物的作用機理)?再如,農村常見農藥中毒(如有機磷中毒),其中毒機理是有機磷對酶的抑制作用所致,那酶為何物?它在人體內起什么作用?這類例子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其認識到學習生物化學是將來工作的需要。
講授新內容前,提出與教材相關的問題,使學生持解決問題的態度進行學習,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如講蛋白質變性作用前,先與學生一起列出日常生活及醫院常用消毒滅菌方法:沸煮、日曬等,再提出這些方法為何能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其原理是什么?講酶原及酶原激活時,提問:為什么正常血液不會凝固?講糖代謝時,提問:為什么會出現糖原累積癥?蠶豆病的發病機理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學生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知識進行解答,從而促使其產生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的欲望。
把認識客觀世界的知識與經驗儲存于頭腦中,以便需要時加以應用是發展智能的一個重要因素。生物化學的物質代謝是一個龐雜的體系,糖、脂、氨基酸、核酸等不同代謝途徑的生物化學反應相互聯系,學生往往不得要領,以致難以理解。為此,教師講課時可做些精練的小結,幫助學生抓住重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分類記憶法
即把所記憶的內容按性質、形狀、特點、意義進行分類記憶。生物化學重點研究糖、脂肪、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部位、代謝途徑、代謝特點等。因此,分類記憶法就成為生物化學中較常用的記憶方法。如糖分解代謝的酵解途徑,應從定義、部位、途徑、關鍵酶、能量變化、生理意義方面分別進行講述,條理清晰,從而加深學生記憶。
3.2 歸納總結記憶法
如講授完三羧酸循環全過程后歸納出6點:(1)有氧參與;(2)在線粒體內進行;(3)二次脫羧,四次脫氫;(4)凈生成12分子ATP;(5)循環不可逆;(6)溝通三大代謝。三羧酸循環在代謝章節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這樣簡明扼要的總結,利于學生記憶。
3.3 “順口溜”記憶法
對于一些機械、無內在聯系的內容,可引導學生用“順口溜”記憶法記憶。如8種必需氨基酸可用“借一本淡亮色書來”的諧音或同音以助記憶。講授糖異生一節時,可把糖異生的場所、原料、意義、途徑編為“糖的異生在肝腎,乳酸甘油氨基酸,回收乳酸保血糖,酵解逆行繞三關”。講解維生素一章時,可編為“夜盲A,腳氣B1,壞血C,佝僂D,轉氨脫羧為B6,脫氫B2和PP,貧血、葉酸B12,酰化泛酸,羧化生物素”順口溜以助記憶。
有些內容學生很難理解,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而直觀教學可把微觀、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圖像化、藝術化,使深奧、抽象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也幫助其理解與記憶。如把三羧酸循環比喻成“燃燒爐”,乙酰基為“燃料”,檸檬酸合成酶為“爐工”等形象的語言。
對教材中不同種類、性質、功能、特點的事物或現象進行比較歸納,如對復制與轉錄進行比較歸納,見表1。

表1 復制與轉錄比較歸納
同樣還可設計蛋白質—螺旋結構與DNA—雙螺旋結構比較歸納表等。
核酸代謝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內容是生物化學教學的難點,可以采用電教方法讓學生觀看核酸代謝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科教片,使學生有親眼目睹、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促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激起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課堂提問可使學生及時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布置作業可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及時評講并評定成績可促進學生學習,使其獲得學習成就感,或通過反饋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足。同時,教師也可從中發現教學問題而及時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在教學不同階段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可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
G424
B
1671-1246(2011)15-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