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朔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馬彥平
領導干部要廣接“地氣”、夯實“底氣”
■中共朔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馬彥平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深刻地指出: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這“四個考驗”和“四個危險”,是向全黨發出的重要警示,振聾發聵,令人警醒。
在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黨的建設也面臨著嚴峻考驗。“四個考驗”是對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冷靜分析。從世情看,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世界變化的不確定性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如何審時度勢,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不斷完善我們黨的執政方略是重大考驗;從國情看,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開放、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能否與時俱進,這對我們各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是一大考驗;從黨情看,黨從革命黨變為執政黨,這種轉變要求加快黨的改革創新步伐,如何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從而達到穩定執政、永久執政,對于我們的執政理念和黨的自身改革創新是新的重大考驗。全黨同志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
前段時間,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湯濤在全省廣泛開展的干部下鄉住村活動座談會上強調,領導干部接了“地氣”才有“底氣”,并就此接受了記者專訪。很快,“地氣論”被媒體、學者和各級領導干部引為“經典”,躬身實踐,不少人產生了心靈共鳴。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大危險”,最重要的就是要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廣接“地氣”,夯實“底氣”。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人民服務確立為自己的宗旨。循“宗旨”而行,使黨由一個成立時只有53名黨員的小黨,發展為一個能教育人民、團結人民、號召人民、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的政黨,一個迷途知返、敢于和善于撥亂反正的政黨,一個在新世紀之初就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多少代人夢寐以求的小康社會的政黨,一個繼往開來、忠實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政黨。這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的黨無論是在自身建設上,還是在領導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都能始終不渝地植根于人民,廣接“地氣”,夯實“底氣”。
我們的黨一再強調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特別強調,要認真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中組部要求開展“萬名組織部長下基層”,問計于民,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排憂解難。中共山西省委要求省市縣領導干部要下鄉住村,開展“六個一”活動,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群眾生活,體會基層難處,體察群眾困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此乃人間正道,更是執政要道。唯其如此,黨才能廣接“地氣”,不斷夯實“底氣”。然而,正如湯濤同志所言,目前干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干部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接“地氣”出了問題。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不僅慣于眼睛向上、耳朵向上,架好“天線”,“全頻”接收并轉發上面信息,而且高高地坐在辦公室里,整天泡在文山會海中,憑想象辦事,拍腦門決策,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不接“地氣”,何來“底氣”?
廣接“地氣”不僅能夯實“底氣”,還能增加黨員干部的才氣,增添組織領導民族復興各項事業的靈氣,提升黨在人民群眾中的“人氣”。干部經常深入基層,與群眾廣泛接觸,就能了解到基層的真實情況,謀劃工作才能有思路,抓落實才有針對性。廣泛的創造來自于基層,來自于一線,我們只有經常深入基層,問計于民,向群眾學習,討教解決問題之道,才能不斷創新工作、提高水平。知之深,才能愛之切,一個黨員就是黨的一個分子,只有我們每一位具體的活生生的黨員抱著對人民群眾高度的愛去關心體貼他們,他們才能像熱愛自己的親人一樣熱愛我們的黨。果真如此,我們的黨就能永遠植根人民群眾,就能從中吸取無窮“地氣”,不斷夯實執政“底氣”,就能增加才氣、增添靈氣、提升人氣,團結一致,一往無前,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