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明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 臨夏 731100)
臨夏州鄉村醫生現狀調查與分析
何海明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 臨夏 731100)
臨夏州;鄉村醫生;現狀調查
鄉村衛生室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之一,而鄉村衛生室建設的關鍵是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為了掌握臨夏州鄉村醫生隊伍發展狀況,為加強全州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和臨夏州衛生學校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為全州新農村建設提供人力支持,筆者于2010年3~5月對臨夏全州鄉村醫生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臨夏州8個縣(市)衛生局在冊鄉村醫生。
筆者分赴8個縣(市)衛生局進行現場登記調查。將調查所得資料用EXCEL軟件進行匯總,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調查內容包括當地人口總數、行政村數、鄉村醫生數、鄉村醫生學歷、民族、性別、年齡等情況。
臨夏州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多民族地區,總面積8 169 km2,總人口201萬,現轄七縣一市,129個鄉鎮,1150個行政村。境內有回族、漢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21個民族,其中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7.31%,農村人口174.2萬,占總人口的86.67%。
全州共有鄉村醫生1 246人,每千農業人口擁有0.72名鄉村醫生。沒有鄉村醫生的行政村有255個,占行政村總數的22.17%。
全州鄉村醫生學歷以中專為主,中專學歷的鄉村醫生占鄉村醫生總數的58.11%,大專學歷的占鄉村醫生總數的4.49%,中專以下學歷的占鄉村醫生總數的37.40%。
漢族鄉村醫生占鄉村醫生總數的75.76%,少數民族鄉村醫生占鄉村醫生總數的24.24%。

表1 臨夏州村醫分布情況[n(%)]

表2 臨夏州鄉村醫生學歷構成情況[n(%)]

表3 臨夏州鄉村醫生民族構成情況[n(%)]

表4 臨夏州鄉村醫生性別構成情況[n(%)]
男性鄉村醫生占鄉村醫生總數的74.88%,女性鄉村醫生占鄉村醫生總數的25.12%。

表5 臨夏州鄉村醫生年齡構成情況[n(%)]
≤30歲的鄉村醫生占鄉村醫生總數的18.54%,31~40歲的鄉村醫生占31.54%,41~50歲的鄉村醫生占26.97%,51~60歲的鄉村醫生占12.84%,>60歲的鄉村醫生占10.11%。
(1)全州共有1 150個行政村,鄉村醫生1 246人,每千農業人口擁有0.72名鄉村醫生,鄉村醫生人數偏少而且分布不均,有255個行政村無鄉村醫生,占行政村總數的22.17%。無鄉村醫生行政村主要分布在東鄉縣、廣河縣、永靖縣、康樂縣和積石山縣的偏遠、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這些行政村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群眾生活困難、經濟文化落后,在當地培養一個鄉村醫生十分困難,而鄉村醫生開展工作就更困難。
(2)多數鄉村醫生業務水平低、文化基礎差。中專以上學歷的鄉村醫生雖占鄉村醫生總數的62.60%,但主要是通過函授等方式取得學歷的;中專以下學歷的鄉村醫生要占鄉村醫生總數的37.40%,其中,一少部分是由原“赤腳醫生”轉變而來的,大部分是愛德基金項目培訓的“愛德鄉村醫生”,個別鄉村醫生沒有證照。由于多方面原因,多數鄉村醫生多年來缺少正規嚴格的業務培訓和考核,一些人的業務技術基本上沒有什么提高,仍處于較低水平,有的鄉村醫生因滿足現狀而缺乏繼續學習的動力。目前,一些鄉村醫生只能滿足給村民打針、輸液、買藥的簡單需要,但遇到發高燒或稍復雜一點的病情就顯得無能為力。
(3)臨夏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7.31%,而少數民族鄉村醫生僅占鄉村醫生總數的25.12%。根據民族比例來看,少數民族鄉村醫生明顯偏少,這種現狀與少數民族注重經商有關,更與鄉村醫生的收入過低有關。
(4)全州1 246名鄉村醫生中,女性鄉村醫生只有313人,占鄉村醫生總數的25.12%。女性鄉村醫生明顯偏少,少數民族女性鄉村醫生更少。這種情況說明,在臨夏州農村,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和家庭地位都與男性不均等,受當地重男輕女思想和宗教習俗的影響較大。
(5)鄉村醫生年齡構成基本上呈階梯形,≤30歲的鄉村醫生占鄉村醫生總數的18.54%,31~40歲的鄉村醫生占31.54%,41~50歲的鄉村醫生占26.97%,51~60歲的鄉村醫生占12.84%,>60歲的鄉村醫生占10.11%。總體來看,≤30歲的鄉村醫生人數還是偏少,并且從我校衛生保健和農鄉村醫生學專業在校生中了解得知,愿意從事鄉村醫生工作的學生寥寥無幾,鄉村醫生后繼乏人的問題凸顯。
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搞好農村尤其是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的醫療衛生事業是關系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體現社會公平的大事,是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要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滿足群眾就醫需要,改善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的醫療條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將衛生室建設和鄉村醫生培訓工作納入扶貧項目,明確幫扶單位、制訂幫扶計劃、限期完成。
從維護農民根本利益出發,必須加強對鄉村醫生綜合素質的培訓。鄉村醫生培訓要采取多種方式,要充分發揮臨夏回族自治州衛校的教學優勢,可以利用兩個假期組織臨床課教師到鄉鎮衛生院舉辦鄉村醫生短期培訓班;可以在農閑季節舉辦鄉村醫生集中輪訓班和鄉村醫生項目培訓班。在不斷提高鄉村醫生醫療水平的同時,提高其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能力。
大多數鄉村醫生正面臨著“收入無保障、養老靠自己”的尷尬處境。鄉村醫生和民辦教師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農村出現的“雙胞胎”,“兄弟倆”的處境如今已大不一樣。大部分的鄉村民辦教師可以通過再培訓和考試獲得公辦教師資格,他們每月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同時政府還承擔了他們的養老問題,可以說原來的鄉村民辦教師的養老問題基本上都解決了。可是鄉鄉村醫生生的養老問題卻沒有解決。可見,如果鄉村醫生的福利待遇問題不解決,我國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的最低守護者的人數將會再一次大幅度下降,鄉村醫生的問題解決不好,農民看病的問題就不能徹底解決。只要解決了鄉村醫生的生活收入問題和福利待遇問題,鄉村醫生后繼乏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各鄉鎮黨委、政府要積極配合衛生局和衛生院加強對鄉村醫生的管理,加大鄉村醫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強化其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根本上解決他們怕擔風險、滿足現狀的問題。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培訓,多培養出一些廣大群眾更需要、更歡
迎、醫德好且醫術高明的鄉村醫生,切實提高現有鄉村醫生隊伍的整體水平。要加強對鄉村醫生后備力量的培養,選拔品行端正、有較高文化水平、愿意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且又能在農村長期扎根的年輕人進行重點培養。對少數確實沒有鄉村醫生、也無可培養人才的行政村,應由鄉鎮衛生院抽調力量給予支援或視具體情況按規定外聘鄉村醫生。
R195
B
1671-1246(2011)02-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