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晶,譚風玲
(1.青島衛生學校,山東青島 266071;2.青島市市立醫院,山東青島 266011)
校社合一模式下的社區護理學教學實踐
呂晶1,譚風玲2
(1.青島衛生學校,山東青島 266071;2.青島市市立醫院,山東青島 266011)
校社合一;社區護理學;教學實踐
高等學校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高素質、綜合型(特別是創造型)人才。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公報指出:提倡積極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能力培養[1]。校社合一即學校—社區模式下的社區實踐教學體系,是我校依據高職教育特點確立的一種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校社合一是國外店校合一的不同表述,是指把以教育為主體功能的學校和以服務為主體功能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起來開展職業教育,為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構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筆者在社區護理學教學中安排社區實踐,實現校社合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2010年,我校與青島市南區衛生局簽訂了《建立社區護理實踐基地的意向書》,構建了學校—社區的社區實踐教學體系。青島市南區衛生局安排了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實踐基地,其分別負責轄區內居民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工作。通過查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衛生保健資料,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社區護理學現狀和教學需求,我校編寫了社區護理學實踐手冊,確定實踐重點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進行家庭訪視、開展社區婦幼保健、實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社區慢性疾病穩定期患者的康復護理。同時,將實踐手冊分發給社區帶教教師和學生,學生實踐結束后認真填寫社區護理學實踐報告。聘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社區護士為帶教教師,她們均取得國家級全科護士資格證,有一定護理專科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任課教師指導并參與學生社區衛生服務實踐。學校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助互利,在校社合一模式下全面開展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工作。
2.1 對象
選擇我校2006級“3+2”護理大專班共計274名學生為實驗組,2005級“3+2”護理大專班共計325名學生為對照組,年齡19~20(平均19.2)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未進行社區護理學實踐。實驗組在教學的最后2周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社區護理學實踐。2組為同一教師授課,均采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衛生部規劃教材《社區護理學》教學。
2.2 方法
實驗組每4~7名學生為1組,每組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踐2周,共計4次。1名社區帶教教師負責1組,依照社區護理學實踐大綱指導學生進行社區調查,同時根據問題制訂相應護理計劃,并進行實施和評價。
社區實踐結束后,我們對2組學生進行理論及操作技能考核。理論采用試卷形式考核,操作技能采用現場操作方式考核,見表1。由表1可知,實驗組理論成績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2組理論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n(%)]
“校社合一”辦學模式基于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目的,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在初步掌握社區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加強了能力培養。實驗組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靈活運用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明顯優于對照組。為此,應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具有良好功能狀態和掌握心理調適方法的能力[2],為其將來成為高素質護理人才奠定基礎。家庭訪視有利于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通過實踐,學生的體會是家庭探訪的關鍵是設法與被訪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社區護理學實踐中,大多數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認真思考并在小結中闡述自己的見解、設想或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例如,關于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程序,評估量表不統一,患者自我護理不到位,健康促進無法落實。有的學生寫到:高血壓患者更傾向于飲食療法或中醫方法的護理干預,那么社區為什么不編寫便于宣教的預防高血壓的飲食或中醫療法手冊。學生通過質疑并分析問題而提出不同看法,是評判性思維的初步體現。
通過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實現“校社合一”,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養成了獨特、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了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1]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公報[J].醫學教育,1994(9):3~5.
[2]李旭.國外護理新動向[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4,13(1):1.
G420
B
1671-1246(2011)13-0086-01